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内明>> 综论>>正文内容

傅味琴:涅槃不是死亡,是永恒的不生不灭(90~99)

       

发布时间:2013年10月25日
来源:   作者:傅味琴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返回目录

傅味琴:涅槃不是死亡,是永恒的不生不灭(90~99)

 

  涅槃不是死亡,是永恒的不生不灭(90)

  释迦牟尼佛涅槃纪念日开示(农历二月十五起讲)

  傅味琴讲于开化文殊院 2006.4.30

  学法的人最好能开智慧,

  智慧要从广入深,才能圆满

  提要:

  ■ 修好舍,不执着,下辈子境来,也勾不住你

  ■ 是你的就不是你的,不是你的才是你的,老话说,明中去,暗中来

  ■ 世俗的爱好要离,法上的执着也要离,将来才会得到圆满的果

  ■ 不听佛话,真是愚痴颠倒,一执着就会起烦恼

  ■ 成就是心的圆满、觉悟的圆满。数字的圆满仅仅是数字的圆满

  ■ 学法的人最好能开智慧,智慧要从广入深,才能圆满

  ■ 听法要认真听,你批评我,我也欢喜听,那才是不执着的表现

  ■ 你不执着喜乐,这个喜乐也不会飘走,因为你已经得到了

  修好舍,不执着,下辈子境来,也勾不住你

  你要想离开二禅的喜,你首先必须要修好离开世俗的喜,世俗上一切使你欢喜的爱好,全不要贪,不要执着。一执着就麻烦,必然辛苦一辈子,结果扑个空。好比小孩看见蝴蝶飞来了,产生了喜,他想去抓蝴蝶,蝴蝶也懂人心的,它一看你是小孩,我也跟你玩玩,所以它飞过来引引他,等小孩去抓它,它又飞过去了,飞过去了它又飞过来了。引得小孩东奔西跑,因为他心里欢喜啊,最后蝴蝶倒没有抓到,一摔跤,鼻子跌出血来,蝴蝶飞走了。人世间的快乐也是这样,你去抓结果扑个空,快乐跟你说,再会,就是说等你下辈子我再来引引你啊。

  是你的就不是你的,不是你的才是你的,

  老话说,明中去,暗中来

  要知道是你的就不是你的,不是你的才是你的。比如我两个女儿一个儿子,今天在我身边的却不是他们,而你们不是我的儿女,天天在我身边,也变成了我的儿女。这个道理要想得通,要看得破。

  那么怎么做啊?凡是是我的,我都离开,离开了不是我的就来了。老话也说:明中去,暗中来。

  世俗的爱好要离,法上的执着也要离,

  将来才会得到圆满的果

  昨天跟你们讲了世俗上的一切爱好都要离。有人出家了,而且还有点声望,竟然还在寮房里玩世俗的爱好,好笑不好笑?

  今天再提一下,非但世间上的爱好和喜要离开,你在法上的喜也不能执着,然后你才能做得到,对禅定中产生的喜不执着。修行要全面,全面的修,将来你会得到圆满的果。法上的喜很多,一喜欢就执着,尤其是佛教传到中国分了宗派,修宗派的人常说:“我就喜欢这个宗派,我是专门修这个,其它都不修。”这就是喜放不下,一放不下就会执着,释迦佛可没有立过宗派呢。

  不听佛话,真是愚痴颠倒,一执着就会起烦恼

  还有人特别喜欢某一部经,他专门唸这部经,美其名曰“专修”,其它经他都不念,也不喜欢学,这样能圆满吗?先要有广博,然后再深入,你不能广博,哪来深入?你基础都没有,你深入点啥呀?释迦佛也说要广学多闻,要深入经藏,要法门无量誓愿学,你为什么不听呢?却强调自己这一套,真是愚痴颠倒!

  还有人因爱好而执着,一执着就放不下。有人天天唸这本经,今天因为听了法,这本经没唸完,心里起烦恼,放不下呀。人家都睡觉了,他还开灯唸,扰乱大众,这才是罪过。据说现在有句话:唸佛只能多不能少,越多越好。忽然有一天生病了,唸不满了,他大起烦恼,或者有一天事情忙了一点,到了晚上11点了,还没有唸完,就边唸边打瞌睡。这种执着有什么好处?释迦佛可没有这么说呢!你去看看《佛说阿弥陀经》,里面有没有说一天必须唸满多少万?仅仅叫你临终前七天或者一天,执持名号,一心不乱。

  成就是心的圆满、觉悟的圆满。

  数字的圆满仅仅是数字的圆满

  还有的人喜欢听我讲课,也喜欢跟我学禅定,大家都听得很欢喜很认真,他呢?一面眼睛看着我,耳朵听我课,一面口里唸佛。从前我在无锡教禅定,有个老太太,我讲得慢,她念珠也拨得慢,我讲得快,她拨得也快,她也喜欢听法,可什么也没有听明白,因为要赶数字。成就是心的圆满,是觉悟的圆满,不是数目上圆满,数字的圆满仅仅是数字的圆满。

  学法的人最好能开智慧,

  智慧要从广入深,才能圆满

  学法的人最好能开智慧,如果你得智慧辩才,对你将来弘法很有必要。修文殊法就能开智慧得辩才,我年初一讲到年三十,讲了可能有40年了吧,有的同学说,傅老师讲空观,每次讲的都不同。只有这样才能从广而入深,才能趣向圆满。

  所以要法门无量誓愿学,每个法门都好,执着一个法门,排斥其它法门,这样你就不可能修好,同时你有贬低其它法的嫌疑,要背罪过的。

  听法要认真听,你批评我,我也欢喜听,那才是不执着的表现

  哪怕你喜欢这个法,也要离开执着,一执着就不可能广大。听法欢喜,这是好事情,也不要执着。从前我去找一个地方,一时找不到。路边有个老年人在听收音机里的苏州评弹,我就很有礼貌地跟他说,“请问这个地方应该怎么走啊?”他理也不理我。我想他可能没听见,我就声音响一点,他眼睛一瞪,满脸的不欢喜:“你没看见我在听评弹吗?”这就是执着活灵活现的表现。

  你们有许多同学,也把听傅老师讲法看成听评弹,法喜充满是好,结果在平常生活里没用上。同学说,“我跟你讲话,你怎么不理我呢?”“你讲的又不是法,我听你干什么?”还有的人只喜欢听他喜欢的,你给他安慰、给他鼓励、给他表扬,他听得进去,可是到了明后天起烦恼了,“这个人前几天说我好话,这几天不说了。”因为他执着听好话,听不到好话就难过。本来听完法法喜充满,蛮好,碰巧有个同学提醒他,“你刚才这件事情做错了,你太不小心了。”他马上起烦恼,“你这句话,把我刚才的法喜都冲掉了。”一个不执着的人,应该是你表扬我我也欢喜;你批评我,这是帮助我,我也欢喜;我听法认真地听;你跟我说话,我也认真地听,那才是不执着的表现。

  你不执着喜乐,这个喜乐也不会飘走,因为你已经得到了

  讲了这么多,都是讲离开对喜的执着的好处。欢喜了不能执着,拿禅定来说,你已经得到了二禅的定生喜乐,你要进入三禅,就不要去执着二禅的喜乐。可是你不执着,这个喜乐也不会飘走,因为你已经得到了。

  今天就讲到这里。

  涅槃不是死亡,是永恒的不生不灭(91)

  释迦牟尼佛涅槃纪念日开示(农历二月十五起讲)

  傅味琴讲于开化文殊院 2006.5.2

  愚痴的人方向错误,

  有智慧人那里才有清净的佛土

  提要:

  ■ 求外力,只能得到一时性的快乐,要得到永恒的快乐,还得求自己

  ■ 愚人的快乐是胡闹,没有智慧就会颠倒

  ■ 信佛就是为了求懂,不懂佛法,你能得到真理吗

  ■ 讲的法使人苦恼,使求往生的人自杀,岂不害人吗?

  ■ 愚痴的人方向错误,有智慧人那里才有清净的佛土

  ■ 如今佛门愚人多,竟然说菩萨还有跟众生无缘的

  求外力,只能得到一时性的快乐,

  要得到永恒的快乐,还得求自己

  我们信佛学佛为了什么?一般都说是求保佑,得到了保佑你就快乐了,所以说到底还是求乐。可是你不可能一辈子求保佑,有时候你求保佑也求不到,佛菩萨对众生的定业也无能为力,所以我们佛教不是神教,信神的说神是万能的,实际上也是说说罢了。信神的人也有烦恼,也有生老病死,神也不能保佑他不死啊。求外力,只能得到一时性的快乐,而不能得到长期的,更不能得到永恒快乐。从前有句老话,医生医病不医命。如果医生能保证把你病治好,你就不会死了。所以进佛门求保佑是远远不够的,应该求怎么样从自己的觉悟中产生快乐。

  愚人的快乐是胡闹,没有智慧就会颠倒

  世间上人也在求快乐,修行人也在求快乐,可是求快乐的路线不同、性质不同、做法也不同。例如有许多愚痴的人在求愚的快乐,外国有个愚人节,那一天全以胡闹为快乐。佛门里有的人也主张不求智慧,要学愚,因为求了智慧,愚就消失了,那岂不成了天天过愚人节?其实愚人所干的事情,全是苦恼的。智慧消失了,留下来的还不是胡闹?这就叫颠倒,这是路线错误。没有智慧的信仰是迷信,没有智慧的修行是盲修瞎练。非但不能成佛,也了不脱生死。阿罗汉了脱生死,他的观点全部是智慧的观点,所以叫慧眼。

  信佛就是为了求懂,不懂佛法,你能得到真理吗

  信佛就是为了不懂求懂。有人主张唸经不必求懂,那你信佛信什么呀?信佛是信佛的真理,这些真理都在佛经里,不求懂你能得到真理吗?没有智慧的人即使很能说,也形成了邪说乱说。释迦佛早就知道,末法时期邪师邪说多如牛毛。

  讲的法使人苦恼, 使求往生的人自杀,岂不害人吗?

  你们来学法,事实证明,听法的人个个法喜充满。听说有的地方讲法,听的人个个苦恼,越听越苦恼,有的人还苦恼得哭,个别的人还苦恼得想自杀,这不是害人了吗?这不是邪了吗?几年前听说一个女众佛学苑里,有一个年轻的出家人把绳子套在头颈上,叫两个同学们帮忙往两边拉,说她要早点往生。那不是自杀吗?因为她整天心里想娑婆世界苦啊,赶快求往生啊,最后就受不了。

  愚痴的人方向错误,

  有智慧人那里才有清净的佛土

  其实她苦什么呀?既不愁吃又不愁穿,出家人到处受恭敬供养,还说苦?她想死了以后就能往生,往就是去,生就是投生,至于往哪个方向去?投生到哪里?那是另外一回事。六道轮回都靠往生,愚痴的人方向错误,肯定投生到愚痴那里去;有智慧的人方向正确,肯定投到有智慧的那里去。三恶道是愚痴的,清净的佛土是智慧,你能学愚吗?你能贪图愚的快乐吗?

  如今佛门愚人多,竟然说菩萨还有跟众生无缘的

  你们都是欢欢喜喜来的,来到这儿更加快乐。昨天中午有的小住同学因为工作关系要回去,他们提了一些问题,说现在进入佛门,有许多问题都得不到解决,心里很怀疑,甚至很反感。其中一个问题,他请了一尊观世音菩萨,有人告诉他,这尊观世音菩萨跟他没有缘,跟他不适应,将来对他不利。他一听吓坏了,又去请了一尊观世音菩萨,那么来问我,“两尊观世音菩萨是同时供,还是一尊不能供?不能供又怎么办?”我说:观世音菩萨大慈大悲,怎么会对你不利呢?那些都是愚痴颠倒的人说的话。观世音菩萨具足生缘悲、法缘悲、无缘大悲,这个无缘不能解说成对你没有缘分。现在有人特别强调缘分,其实他根本不懂得缘。无缘是无所不缘,无时无刻不在大悲心里,对每个众生都救苦救难。佛像是两尊,观世音菩萨只是一个呀。所以越是愚、分别心大,说话越是错。

  涅槃不是死亡,是永恒的不生不灭(92)

  释迦牟尼佛涅槃纪念日开示(农历二月十五起讲)

  傅味琴讲于开化文殊院 2006.5.2

  人为制造不重视法的传统,

  使佛法衰落、外道混杂、佛门受污染

  提要:

  ■ 不听佛法就成愚,愚人竟然怕佛菩萨供多了会打架

  ■ “居士说法我不听”,这个传统的错误,是依人不依法

  ■ 人为制造不重视法的传统,使佛法衰落、外道混杂、佛门受污染

  ■ 不听法的人去受戒,听了法才明白“我全犯光了”

  ■ 寺院就是学校,佛弟子进寺院必须听法,听了法会感动得流泪

  不听佛法就成愚,

  愚人竟然怕佛菩萨供多了会打架

  他又问:“有人说佛菩萨像不能供得太多,我供了观世音菩萨,还能不能供文殊菩萨?”我说“佛菩萨都能供,你把文殊菩萨、观世音菩萨供在一起,难道他们会打架?”(众笑)进佛门的人总是想:“我不懂,你懂,那么我听你的。”结果就听错了。我告诉他:“你应该要跟观世音菩萨忏悔:我过去不明白,听了别人的话,对你不恭敬,对你起怀疑。”怎么会这样的?就是不听佛法。一个学生不上课,能算好学生吗?不听佛法就是对法怠慢。

  “居士说法我不听”,

  这个传统的错误,是依人不依法

  我在四川的时候,我讲了《普贤行愿品》,出家人也有听的,可是很少。那么听得欢喜了,就跟别的出家人说:“老师讲得挺好,你也去听听。”“居士说法我不听”。这是释迦佛说的吗?居士一上座讲法,身份就不同了,是代如来宣化。你是如来的弟子,能不听法吗?居士是讲的佛法呀,又不是叫你怎么卡拉OK,跳迪斯科,这么慢法。

  如果这是中国佛门历史上的传统,这个传统是人说的,是依人不依法。应该要依法不依人,无论是出家人还是居士,一上座,你就应该把他作大师想,大师就是佛,否则你就有慢法罪。

  人为制造不重视法的传统,使佛法衰落、外道混杂、佛门受污染

  今天佛法所以这么衰落,魔道外道猖獗,佛门不清净,仅仅是末法初期,却出现了末法后期的现象,根源就是不重视法。冰冻三尺不是一日之寒,中国佛门历史上很长年代以来,提倡不要法,有很多做法都离开了释迦佛的教导,是人为制造出来的传统。

  不听法的人去受戒,

  听了法才明白“我全犯光了”

  你们今天来听法就没错,很多人都喜欢受菩萨戒,可是受了菩萨戒却不懂戒不懂法。有一年我在深圳,晚上深圳的学生都来看我,他们彼此之间交谈:“你受了菩萨戒,你走在我们前面了。那么就请老师给我们讲讲菩萨戒吧。”我就讲了,她越听越害怕说:“我受了菩萨戒,全犯光了。”能不学吗?

  寺院就是学校,佛弟子进寺院必须听法,

  听了法会感动得流泪

  咱们这个文殊院,也包括我们主持的其它道场,都是一个风格:如果是来学习,那就必须听法。这可是佛规定的,寺院就是四众弟子的学校,进学校就得学习。

  昨天下午你们有许多来自各地的同学跟我合了影,有几位老居士痛哭流涕,旁边人都很受感动。这不是苦恼的痛哭流涕,而是欢喜的、感动的痛哭流涕。他们说:现在寺庙大都不讲法,这次他们能够听到法,内心里极其激动。我方才明白,你们来到这儿,除了三宝护法的力量,还有法的力量。

  涅槃不是死亡,是永恒的不生不灭(93)

  释迦牟尼佛涅槃纪念日开示(农历二月十五起讲)

  傅味琴讲于开化文殊院 2006.5.2

  讲法就要辩明是非,不把错误的知见破除,

  正确的知见是立不起来的

  提要:

  ■ 讲法就要辩明是非,不把错误的知见破除,正确的知见是立不起来的

  ■ 对错的满是同情的人,在全面接受正法上就很困难

  ■ 别以为明白了正就能辨别邪,今天明白正的人头脑里还有邪知邪见

  ■ 人天乐、禅定乐、涅槃乐是一个整体的三个步骤

  ■ 修禅定,一切佛学知识都与世间学问无异

  ■ 没有禅定,你到不了色界无色界,出不了三界,也开不出根本智

  ■ 把戒定慧分割,只求一种成就,就得不到圆满的成就

  讲法就要辩明是非,不把错误的知见破除,

  正确的知见是立不起来的

  既然来听法就要把法讲清楚,我讲法时经常要批判错误的,大家应该理解:对于病人,为了治好病,就要给他吃苦药,良药苦口利于病。老话说不破不立,不把错误的知见破掉,正确的知见是立不起来的。

  对错的满是同情的人,

  在全面接受正法上就很困难

  而现在佛门普遍都是这种观点:你管你讲法,你就少批评错的,最好是你好他好大家都好。即使不是批评他,他也听不进去。也许他自己就有这种错误,或许在想虽然不指名,还不是说我?我又不知道你做错了什么事,我只是讲法上的道理呀。对错的满是同情的人,在全面接受正法上是很困难的。

  别以为明白了正就能辨别邪,

  今天明白正的人头脑里还有邪知邪见

  学佛就是学个明白,你只明白正而不明白邪,你会认为对的也对,邪的也对,成了一个是非不分的老好人。也许有人想,我明白了正,当然也明白了邪。我想你也没有这个水平,如今明白正的人,头脑里还有邪知邪见呢,还是搞不清楚。

  人天乐、禅定乐、涅槃乐是一个整体的三个步骤

  今天继续讲的涅槃功德,这是从释迦佛涅槃纪念日那一天开始讲的。不明白法的人认为涅槃就是死,明白法的人就知道涅槃是永远不死。我们已经讲到,进佛门是求乐,所有的快乐归纳起来就是三种:人天乐、禅定乐、涅槃乐。其实这三种快乐是连贯的,不可分割的,是一个整体的三个步骤,由人天乐进入禅定乐,由禅定乐才能获得涅槃乐。

  不修禅定,一切佛学知识都与世间学问无异

  一切成就都在禅定里,怎么能不学禅定不修禅定?能海上师说过:如果不修禅定,你所学到的佛学知识都与世间学问无异。要了脱生死证阿罗汉果,必须断尽烦恼,你不修禅定不可能烦恼断尽,戒只能断粗烦恼,定才能断细烦恼。如果不修禅定,你的戒也难保得住,因为你没有定力,烦恼起来了你压不住。不修禅定,你也行不了大善,因为你行善的心经常在浮动,定不下来。相反地,你没有禅定,烦恼泛滥,你做起坏事来倒厉害了。

  没有禅定,你到不了色界无色界,

  出不了三界,也开不出根本智

  没有禅定,你最多是做人升天。而且最多升到欲界天。必须要修禅定,才能进入色界无色界天。如果你禅定中没有达到究竟的成就,你也跳不出三界,没有禅定你也开不出根本智来。

  把戒定慧分割,只求一种成就,

  就得不到圆满的成就

  假如你问,“戒持得好,能不能成就?”能成就,这是戒成就。“定修得很好,能不能成就?”能成就,是定成就。“如果光学教理,乃至于会讲经说法,能不能成就?”能成就,是慧成就。不过这些成就都不是戒定慧圆满的成就,不圆满就不可能成佛。佛教一传到中国,一开始就是儒教道教佛教混在一起,也就失去了佛教的纯粹性。我因为没有时间东看书西看书,所以没受这种影响。能把能海上师的法学透已经不容易了,我学到今天也不见得全学到了。

  涅槃不是死亡,是永恒的不生不灭(94)

  释迦牟尼佛涅槃纪念日开示(农历二月十五起讲)

  傅味琴讲于开化文殊院 2006.5.2

  法义圆满、由唸诵进入定中修,

  才是一部殊胜的法

  提要:

  ■ 法义圆满、由唸诵进入定中修,才是一部殊胜的法

  ■ 出家修行,要找一个能依戒依法的师和不受名利污染的清净道场

  ■ 修行执著于自己的一套,就会逐渐离开佛法的圆满

  ■ 是法平等,无有高下,最后的成就还是在戒定慧里

  ■ 佛在世不分宗派,无宗无派也就是什么宗派都在里边了

  法义圆满、由唸诵进入定中修,

  才是一部殊胜的法

  附带插一句,我们每天修的法,法义非常殊胜,这是圆满的法,可以让你一直修成佛。我到今天还很后悔,年轻时浪费了很多时间。在我浪费时间的时候,也得到了快乐,否则我也不会在世俗上停留这么久。可是那些快乐,最多是一个凡夫的快乐。凡夫行善当然也有快乐,可是没有法的话,永远也离不开凡夫的境界。年轻时候,我做了一个梦,我在书架里抽本书,连抽三次,都是上师叫我天天修的法,意思叫我在这部法里修成就。整个这一部修法,是从念诵进入定中修,全是禅定里修的法。

  出家修行,要找一个能依戒依法的师

  和不受名利污染的清净道场

  前几天有人说,“老师,我发心出家,你给我介绍介绍。”如果是在从前,你是男众,我就介绍你到能海上师那里去学,你是女众,我可以介绍你到隆莲法师那里去学。现在能海上师早就圆寂了,隆莲法师不见客了。别的地方我又不了解,我怎么给你介绍?你自己找吧,至少要有这么个原则:要依戒依法,师父要戒律清净,给你的法最好是圆满的法,整个的道场要没有污染,或者虽有点污染,但能不断地修清净的道。

  修行执著于自己的一套,

  就会逐渐离开佛法的圆满

  怎么去辨别呢?你应该先听法,你懂了法才能辨别。释迦佛讲法四十九年,归纳起来就是戒定慧。从前有人说,“你别看傅老师会讲,他没有东西的,他讲的都是能海上师的话。”别人把这话传给我听,意思是这个人背后说我闲话。我听了却大为高兴,这是好话呀,他给我做证明:我照能海上师的话讲,还会错吗?

  修行人最容易犯的错误,就是执著于自己的一套。一执著,你就逐渐离开了佛法的圆满,那么你是永远不能成就的,要成就就要离开执著。

  是法平等,无有高下,

  最后的成就还是在戒定慧里

  还有一句,“傅老师讲来讲去,戒定慧。”意思说都是幼儿园的课程。这人不知道,成佛就是在戒定慧里成的。就好比我们修的禅定,最开始以空观打基础,将来成就还是在空观里成就。《金刚经》就说是法平等,无有高下。在法上起分别心,又不肯断烦恼,结果就形成了法执,还有谤法的嫌疑。所以绝对不能说这个法好,那个法不好;或者说这个法殊胜,那个法没有这个法殊胜;也不能说这个宗派好,那个宗派不殊胜;或者说:现在末法时期了,只能修这个宗派,别的宗派修不起来了。这些话都不是佛说的。

  佛在世不分宗派,

  无宗无派也就是什么宗派都在里边了

  释迦佛当年的佛法没有宗派,只有教证二法,显密二教。有一年福鼎来了一位海外的法师,他问我,“老师,你是什么宗?”我说“我是无宗无派。”这位法师一听大为高兴,说:“无宗无派就是所有的宗派全在里边了。”可是这在中国就讲不通,他们会说无宗无派叫佛教吗?好像佛教一定要有宗派似的。我们学的是大般若法流,没有宗派,所以能海上师就说:如果一定要说宗派,也只能说是大般若宗。所以海内海外都称能海上师为大般若宗初祖。其实大般若一切都圆满还有什么宗?这是方便说说罢了。

  涅槃不是死亡,是永恒的不生不灭(95)

  释迦牟尼佛涅槃纪念日开示(农历二月十五起讲)

  傅味琴讲于开化文殊院 2006.5.2

  凡夫执著小乐,有亲人相聚就不想离俗了,有求财就不想求法了,见了女朋友就不来见老师了

  提要:

  ■ 个人求的快乐,与禅定得到的妙乐,性质不同、路线不同、方法也不同

  ■ 人间的快乐矛盾多,问题很大

  ■ 人间苦多乐少,对人间的快乐迷恋、执著、放不下,就无法上进

  ■ 快乐能达到虚空那么大,就叫大乐,得到大乐的就是佛

  ■ 凡夫执著小乐,有亲人相聚就不想离俗了,有求财就不想求法了,见了

  女朋友就不来见老师了

  ■ 放不下世俗的快乐,就得不到修行的快乐、禅定的快乐、觉悟的快乐

  个人求的快乐,与禅定得到的妙乐,

  性质不同、路线不同、方法也不同

  上一次讲到三禅,今天新同学来得多,我不得不把前几次讲的法再稍微给大家提一提。初禅是离生喜乐定,二禅是定生喜乐定,三禅是离喜妙乐定。上一次我们讲到三禅的离喜,今天要跟你们大家讲三禅的妙乐。妙乐,妙是极好极好、殊胜、美好的意思。你要殊胜美好,必须要有智慧,要有觉悟。为了要讲妙乐,所以开头跟你们讲,进佛门就是为了求乐。可这跟你个人求的快乐,性质不同,路线不同,方法也不同。

  人间的快乐矛盾多,问题很大

  我们最容易感受到的是人间的快乐,虽没有生天,可是观察人间的形形色色,人间六道都已具足。福报极大的人,享受起来,真跟在天上差不多。你们没学法之前所求的快乐,包括你们现在培福将来生天,都是人天的快乐,可是这种快乐矛盾很多,问题很大。

  人间苦多乐少,对人间的快乐迷恋、执著、放不下,就无法上进

  佛说过的,人间半苦半乐,或者说苦多乐少。众生有众生的习气,所以脱离不了做众生,习气在哪里?执著。即使人间乐少也有乐啊,众生一快乐就贪,一贪就放不下,一放不下就是迷恋。人世间亲戚朋友相聚,快乐;成家立业,快乐;家庭有天伦之乐;富了,快乐;做官了,快乐。如果你对这种种快乐有所爱,放不下,你能上进吗?

  快乐能达到虚空那么大,

  就叫大乐,得到大乐的就是佛

  今天进佛门修行,对快乐的希望,有的方面和世间上也是相同的,世间上人对快乐发生了贪爱,必然会希望快乐越来越多越来越大,从小发展到大,今天有了点快乐,总希望这个快乐不要走,使我能够长期快乐下去。修行呢?也是这样,希望修行的快乐越来越增长,希望修行的快乐永远留在我身上,大了还要大,什么最大?虚空最大。如果你能够得到这样的极大极大的快乐,就称为大乐。得到大乐的是谁?就是佛。

  凡夫执著小乐,有亲人相聚就不想离俗了,

  有求财就不想求法了,见了女朋友就不来见老师了

  世间的凡夫,尚且希望快乐增大,我们修行人路线没错,这个快乐更应该增大。可你不离开小,哪来的大?同样的道理,你不放弃世间上的快乐,你怎么能够得到修行上的快乐?有些人常说:“我真想来啊,可是现在我走不开啊。”如果你觉得走不开是痛苦的话,你当然会从痛苦中逃走,可能你也在感到快乐吧?所以放不下啊。为什么走不开?“有一笔大生意,我这两天走不开。”哦,你是以做大生意为快乐。“节日里,我们兄弟姐妹都要相聚,所以没办法来听经。”你是以相聚为快乐。“我真想来看老师,偏偏我的女朋友从北京来,所以我只能看女朋友不能看老师了。”这是以看女朋友为快乐。(众笑)

  放不下世俗的快乐,就得不到修行的快乐、禅定的快乐、觉悟的快乐

  所以不放下世俗的快乐,你是得不到修行快乐的,法上的快乐、禅定的快乐、觉悟的快乐你都得不到。世间上真的快乐吗?这种话讲了很多了。有儿女是有儿女的快乐,可是做父母的都说:这是小冤家。说“有妻子是有妻子的快乐,”那为什么现在离婚排队?因为天天吵架、闹矛盾。尤其是做妻子的,一讲到自己老头子,假如老头子就在面前,一面讲一面两只眼睛一瞪,脸一板。(众笑)说“夫妻俩一起去买菜,有快乐,”那么一个要买这,一个要买那,一路上叽里咕噜“这么老的青菜也买回来”,“便宜呀”,“人是不会吃的,猪吃的”。(众笑)老夫老妻就是老冤家,这是事实。哪有花好月圆,白头到老?一成家头发就容易白,都是吵架吵白的、怄气怄白的。最亲爱的人到最后就是最容易侮辱你的人。人世间的快乐就像闪光那样一现就没了,可是哪怕很短,得到了就不会忘记,即使过去了,还希望再来。

  涅槃不是死亡,是永恒的不生不灭(96)

  释迦牟尼佛涅槃纪念日开示(农历二月十五起讲)

  傅味琴讲于开化文殊院 2006.5.2

  把有空掉,从空再产生有,这就对了,叫性空妙有

  提要:

  ■ 父母子女之间的态度也会变,天伦之乐也靠不住

  ■ 你所有的都不是你的,不是你的倒是你的

  ■ 把有空掉,从空再产生有,这就对了,叫性空妙有

  ■ 出家修得好,在家修不好,没有条件出家,可以做到身不出家心出家

  父母子女之间的态度也会变,天伦之乐也靠不住

  二十年前我到南京,南京的学生他有一批年轻的朋友,一到晚上把我房里挤满了,因为听我讲讲非常高兴。有个女孩子说:“老师,我夜夜失眠,吃安眠药也没有用,我现在快要得精神病了。”我问她啥事情?后来我给她一解说,她就完全放下了,所以她说:傅老师很神,医生都没办法的病,傅老师一番话就解决了。

  到底什么问题呢?“我的男朋友跟我关系肯定后,父亲好像跟我有距离似的,是不是父亲对我这个男朋友不喜欢啊?弄得我心里矛盾啊,到底是要还是不要?不要嘛感情放不下,要么父亲对我态度改变,我心里难过,吃安眠药也没有用。”我问她,“你有没有陪男朋友到父亲那里去过?”“去过,父亲表示可以啊。”可以嘛就行了。“那怎么他态度变了?”

  我就跟她讲,“我也是做过父亲的人,你信我的话,父亲对你没意见,你尽管安心好了。比如,我女儿小的时候,我一直把女儿抱在怀里,经常叫女儿把小手拿上来,让我亲亲。现在女儿二十几岁了,我还能把她抱起来吗?”我告诉她,“父母对子女的爱是随着子女年龄变化的,你现在已经是快要出嫁的女儿,父亲当然要有所改变。”她一听就觉悟了,马上放下了。这个故事说明啥?天伦之乐也要变,靠不住的。

  你所有的都不是你的,不是你的倒是你的

  上一次还跟你们说过,你所有的都不是你的,不是你的东西倒是你的。儿女长大了,不一定会听父母话,他有他的主意,他有他的个性,他有他的奋斗目标,像小鸟那样都飞了。相反地,以往你们跟我不认识,你们倒来了。

  把有空掉,从空再产生有,

  这就对了,叫性空妙有

  要把有空掉,从空再产生有,那就对了。现在社会上有老年婚姻介绍所,人老了,也想求点快乐,求得到吗?老头老太结婚没多久,就吵起来了,“我娶你本来是希望你照顾我,没两年你中风了,躺在床上,还要我来照顾你,我赔本了。”(众笑)所以看穿一点,迷恋这种快乐是愚蠢的表现。外国人说“结婚就是恋爱的坟墓”,人生最愚蠢的事情就是成家。(众笑)

  出家修得好,在家修不好,没有条件出家,

  可以做到身不出家心出家

  现在有人说,“出家修不好,在家修得好”,照这么说,当年释迦佛就不应该出家。应该要说:出家修得好,在家修不好,这是在家人都有体会的。

  说“我没有条件出家,我也想修行,有没有办法?”有办法的。但是“出家”这两个字不能改变,你必须要修到身不出家心出家,你才有可能成就。比如在这儿常住的居士,有的来了好几年了,这不算出家,这叫离家,可是离家的目的、方向,还是走向出家这条路。即使你没有出家的因缘,也必须做到心要出家,所以我培养人才总的一条路线:所有的世俗观念、世俗习气、世俗爱好全部扫光,这样才能称得上“身不出家心出家。”

  涅槃不是死亡,是永恒的不生不灭(97)

  释迦牟尼佛涅槃纪念日开示(农历二月十五起讲)

  傅味琴讲于开化文殊院 2006.5.2

  痴的人想名想利,也有快乐,

  因为痴放不下,所以就成了“痴子”

  提要:

  ■ 身不出家心出家,超过身出家心不出家

  ■ 世人在烦恼中自我陶醉,也成了一种颠倒的快乐

  ■ 贪心也有快乐,去满足别人的贪心,实在是愚痴的好心

  ■ 痴的人想名想利,也有快乐,因为痴放不下,所以就成了“痴子”

  ■ 要从十二因缘中得到觉悟,关键是从断爱开始

  ■ 出家了,丢掉了世俗的一切,不能再抓回来,叫“反吐不食不尝味”

  身不出家心出家,超过身出家心不出家

  从前我在陕西扶风县大明寺讲《心经》,晚上听静天老和尚开示。老和尚就开示了四种出家:第一种身心俱出家,这最好;第二种,身出家心不出家;第三种,身不出家心出家;第四种,身心俱不出家,那根本就是搞歪风邪气、贪名贪利的假和尚。根据静天老法师说,身不出家心出家远远超过身出家心不出家的人。所以你们已经出家的到我这儿来培养,那必须培养成身心俱出家。你们在家居士要培养成身不出家心出家。

  世人在烦恼中自我陶醉,也成了一种颠倒的快乐

  烦恼是苦的根源,但烦恼中也有快乐。世间上人颠倒,以苦为乐嘛。骂人就是烦恼,但世人以骂人为痛快,即使骂了以后被人家打了两个耳光,他还是自得其乐:你虽然打了我,但是我也骂了你。(众笑)真是做赔本生意还高兴。烦恼起来了,他所表现出来的一切,全是认为烦恼是快乐,“你就得了吧!”(众笑)就因为贪图这个快乐,不肯去掉烦恼。老年人更是好表现自己,“你别看不起我年老”,他东西一下子就扛起来,两只眼睛再朝你瞅瞅,加上头上的抖动,一副老气横秋的样子,(众笑)很是自我欣赏自我陶醉,也是快乐。

  贪心也有快乐,去满足别人的贪心,

  实在是愚痴的好心

  贪心也有快乐,小孩子吃菜专门吃好吃的,长大了更加没有约束,人家说:“你别贪得这么样,少吃一点。”“又不吃你的。”挺有理由,吃伤了送医院。如果这个人一上了年龄,变化很大,容易老,容易衰弱,这个人过去至少是贪吃的,因为吃最容易贪,理由还很充足,要补充营养啊。我年轻时候听说:有个保姆原先是吃素的,虽然老了,样子还很年轻,牙齿都没有掉。主人家是世俗上的人,也有好心,这叫愚蠢的好心,天天劝她吃鱼吃肉,劝了几天她也心动了。主人气量大,大鱼大肉尽管她吃,结果不到几个月,就变成一个十足的老太婆,牙齿全掉光。

  痴的人想名想利,也有快乐,

  因为痴放不下,所以就成了“痴子”

  痴里也有痴的快乐,痴心的人,一直会想啊想啊。有这样一句话:“我是天天在想你呀。”这就是痴。痴心的人想名想利、想享受、想人世间的快乐,不停地想,这就痴掉了,脑神经一错乱,只好送精神病院,所以精神病人又叫痴子。都是因为放不下呀,如果你放下了,修行的快乐就起来了,觉悟的快乐也起来了。

  要从十二因缘中得到觉悟,关键是从断爱开始

  缘觉无师自通,没有佛出世,他照样能了脱生死,能成辟支佛,靠的就是觉悟。缘觉从哪儿觉悟?十二因缘。要从十二因缘得到觉悟,关键是从断爱开始。一般人都是在十五六岁,因为生理成熟,过去的种子发动,爱慕心起来了。一起了爱慕心,脏的也变好的。别人吐出来的东西你要吃吗?我看谁也不要吃,太脏了。可是爱慕心来了,就有人会抓起来吃,这就叫迷,烦恼就叫迷惑。

  出家了,丢掉了世俗的一切,

  不能再抓回来,叫“反吐不食不尝味”

  痴心的人都是没有脑子的,俗话叫:痴头怪脑。古时候有一个卖油郞,辛辛苦苦累积了一点钱,他看到有个妓女非常美貌,他想要跟妓女见见面,就把积蓄都拿出来。这个妓女特别忙,还没有回来,等到回来了,她已经喝得醉醺醺了,吐得满身都是。他一点不讨厌,还给她擦身,再剥一个桔子给她吃。这个妓女吃进去又吐出来了,他迷掉了,把妓女吐出来的桔子再往自己嘴巴里吃。佛有句话,出家了以后,世俗的一切就不能再抓回来,好比吐出来的东西别再放到嘴巴里去了,叫作“反吐不食不尝味”。出家人留恋世俗,我看跟这个卖油郞差不多。

  涅槃不是死亡,是永恒的不生不灭(98)

  释迦牟尼佛涅槃纪念日开示(农历二月十五起讲)

  傅味琴讲于开化文殊院 2006.5.2

  执著于现在,不可能前进,执著小,不可能大,

  执著一,不可能无量,执著眼前的乐,不可能得大乐

  提要:

  ■ 世俗的快乐,包含了迷惑与痛苦,它不可能不变化,不可能不失去

  ■ 世俗人以家庭为大,但大家庭也成了小家庭,有聚必有散

  ■ 没有离开世俗习气的人,也不会懂得怎么修行。修行的快乐不是不要,而是

  不要贪执

  ■ 执著于现在,不可能前进,执著小,不可能大,执著一,不可能无量,执著

  眼前的乐,不可能得大乐

  世俗的快乐,包含了迷惑与痛苦,

  它不可能不变化,不可能不失去

  进佛门也有进佛门的快乐,可常会遭到世俗习气的冲击,初进佛门的人仅仅凭过去世的善根,可还是放不下世俗的快乐,还在想世俗的快乐不断地扩大:小老板变大老板,小员工变大员工;今天得到一点资金,明天再能加工资,赚钱能越赚越多;做媳妇也有快乐,可以得到丈夫的爱,还希望不断扩大,十年媳妇十年婆,还想得到婆的快乐,做了婆还想将做太婆。可是这种快乐随便怎么扩大,全包含着痛苦,越是快乐越是迷惑,越迷惑觉悟就越差。因为这些快乐不可能不变化,不可能不失去,当它变化的时候,你的痛苦就来了。

  世俗人以家庭为大,但大家庭也成了小家庭,有聚必有散

  兄弟姐妹小时候相聚也有快乐,随着人的长大,这种快乐越来越少,一到成家更加不行了。你想得到兄弟姐妹一点帮助,他跟你讲“我现在也成家了”,只能自管自了。明知如此,但还是放不下。从前有个小住的,我说“你既然退休了,你就在这儿多听听法。”“老师,我实在没办法呆长,因为家里有件大事情”,啥大事情?“过几天,我家里十个兄弟要碰头,互相磕头。你说这个事情大不大?”(众笑)世俗上的人就是以这个为大。如果能大,为什么从前大家庭变成现在小家庭了?进了佛门了还留恋这些快乐,你修行还能修得好吗?

  没有离开世俗习气的人,也不会懂得怎么修行。

  修行的快乐不是不要,而是不要贪执

  进了佛门也有快乐,末法时期以求保佑作为修行,可保佑不能去掉你烦恼啊。你有烦恼,痛苦决定是离不开的。去烧香磕头,总是高高兴兴的,有快乐;听听法也高兴,这叫法喜充满,也有快乐;修修禅定,身体舒服啊,也有快乐;假如听到涅槃快乐,就有点听不进去:涅槃就是什么都没了,还有快乐?那么你天天求长命百岁,求得到吗?鲜花只是迎春笑,岁月天天催人老。没有离开世俗习气的人,也不会懂得怎么修行,应该是对快乐不要贪爱,不能执著。你一贪爱,痛苦就来,一执著你就不能成就。所以在佛门里边得到的快乐咱们不是不要,而是不要贪爱,不要执著。

  执著于现在,不可能前进,执著小,不可能大,

  执著一,不可能无量,执著眼前的乐,不可能得大乐

  说老师的话我越听越糊涂,开始是叫我们要欢欢喜喜修行,法喜充满,现在叫我们快乐不要,不要快乐那不要起烦恼了?不要是指不要执著,并没有叫你放弃这条修行的路啊,在修行的路上你应该继续前进,要继续前进就必须要放弃执著。执著于现在,你不可能前进,执著于小你不可能大,执著于一你不可能无量。执著于眼前的乐,不可能得大乐。

  涅槃不是死亡,是永恒的不生不灭(99)

  释迦牟尼佛涅槃纪念日开示(农历二月十五起讲)

  傅味琴讲于开化文殊院 2006.5.2

  在家居士离家来学习,走的就是出家道路

  提要:

  ■ 住小庙等于变相的还俗,贪图小庙的安乐,进入大僧团你就起烦恼

  ■ 菩提心发不出来,投入群众怕麻烦,住小庙也吵架,这都是放不下

  ■ 有人磕头也执著,一天磕五百,昏倒撞在屋柱上,也是放不下

  ■ 有人烧香成了烧火,不拜佛去拜火,拿香拜十方,岂不都成了心外求法

  ■ 在家居士离家来学习,走的就是出家道路,要保持修行人的寂静

  ■ 想妈的人要下山,想家的人出不了家

  住小庙等于变相的还俗,贪图小庙的安乐,

  进入大僧团你就起烦恼

  比如,中国的佛门出现了住小庙,能海上师说,住小庙等于变相的还俗。即使你得到了住小庙的安乐,可是你得不到大庙的快乐,得不到大众的利益。即使小庙五六个人,能够过六和生活,也是小不是大,修行要修到五六个人也能过六和生活,五百个人也能够过六和生活。你贪图小庙的安乐,即使你在真修行,进入大僧团,你就起烦恼,那你怎么成就?何况现在末法时期,小庙只有两三个人也天天吵架。

  菩提心发不出来,投入群众怕麻烦,

  住小庙也吵架,这都是放不下

  从前有个小庙,只有两个比丘尼,非但吵架,还打架,打得从山坡上滚到山坡下。(笑声)有人菩提心发不起来,就是因为怕投入到群众里去太麻烦了,他喜欢一个人住小庙,自了生死。这也是放不下。

  有人磕头也执著,

  一天磕五百,昏倒撞在屋柱上,也是放不下

  磕头也是一种运动,必然会得到身心的利益,从科学上讲,背脊骨这么一节一节弯下去,中枢神经也在弯曲,又挺起来了,中枢神经也挺直了,所以中枢神经也在运动,再加上佛菩萨加被,当然身心都能得利益。可是有人就执著了,本来顶礼只要顶三次,他是今天磕一百个头,明天两百个,还自得其乐:你看,我今天多了一百个。我年轻时在福州碰到一个居士,头上缠了纱布,他跟我说:我现在能一天磕五百个头,磕到后来我昏了,撞在屋柱上,(众笑)头撞伤了。你这样子还有时间听法?磕头不等于断烦恼啊,不断烦恼就不叫修行。

  有人烧香成了烧火,不拜佛去拜火,

  拿香拜十方,岂不都成了心外求法

  有的人烧香,烧得奇形怪状,我家在上海靠近龙华寺,佛菩萨圣诞我都要去礼佛。看到有人烧香一大把一大把地烧啊,丢在铁皮桶里,火烧得很旺。那是烧火,不是烧香了,香烧出了火就闻不到香味了,你干脆劈几根小木柴烧烧,火还更大一点。老太太还朝着火拜,(众笑)变了拜火教。有人拿着香前面拜拜,后面拜拜,上面拜拜,下面拜拜,表示是烧给十方佛的。你心里想十方佛就是烧给十方佛,你朝十方拜,那是心外求法呀。

  在家居士离家来学习,

  走的就是出家道路,要保持修行人的寂静

  进了佛门还有一种快乐,佛门里的人都认得的,见见面,打打招呼,聊聊家常,也有快乐。你要了这种快乐你就得不到寂静的快乐。对你们小住的同学,我们非常宽容、非常优待,你们多少也要了解一点,寺院里说话不要大声,一大声就破坏了修行的寂静。

  我们这里常住的人,非但说话不能大声,说话还不能带情绪,开窗关门全要经过训练。去年在湖北,就训练过开门开窗,后来还比赛,我也参加比赛,结果开门开窗最没有声音的就是我。斋堂里也不能有一点声音,说碗放下去难免有点声音。有方法的,你的手指垫在碗底,手指先落在桌子上,然后再把手指抽出来就没声音了。吃稀粥,绝不能像世俗人那么粗,动作一粗就有响声,要把粥慢慢用筷子拨到嘴里。这一切,常住都要经过训练。在家居士离家来学习,走的就是出家道路。

  想妈的人要下山,想家的人出不了家

  你们要问:老师,你为什么不出家?我为什么不出家?我自己也搞不清楚。(众笑)可能因为我年轻时一直是迷迷茫茫吧?也可能是三宝的安排。当年在五台山清凉桥,是能海上师安排我下山,他跟我说,“因为你有病,等病好了再说。”我心里的想法:病倒不要紧,主要是我想妈妈了。我对妈的感情很深啊,因为我六岁死了父亲,妈辛辛苦苦把我拉扯大,即使我在妈面前干事干不来,天天被妈骂,可是听不到妈骂,也是一个苦恼。临走上师跟我说:你半个出家功德有了。后来我成家了,但每年都去五台山。最后一次下五台山,能海上师跟我说:你这次下山,以后有信心要学法的,你所有学到的法都可以教给他。这是能海上师的口谕。后来就是文化大革命上不上去了。所以你们今天要学法,我就要教啊,也可能我以居士身份跟你们更有缘相逢吧?这是我的猜想啊。

返回目录

----------------------------------------------------------------------------------------------------------------

更多傅味琴居士佛学内容

----------------------------------------------------------------------------------------------------------------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