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内明>> 禅宗>>正文内容

宋智明:禅道的照用

       

发布时间:2013年10月30日
来源:   作者:宋智明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宋智明:禅道的照用

 

  -------对无锡居士开示摘要(圆净记)

  一、 关于照破问题

  知道妄念是谁?带有参究的照破,带有参究以后的破,也带有照。

  但真正的照破是不见妄念,念头起来了他不觉得妄念,也没有方法,他是觉性的光明,当他有东西出现的时候,有染污出现的时候,他自然起照,一照就没有。比如一个人来了,这个人根机怎么样,觉性当中要起照,一照就知道,知道他怎么办样,他的业障轻重,他在想什么,他有什么障碍,这就叫照-----照用。

  照破,是破执着,照破一点自己的执着或别人的执着,微细的。粗的执着照不破的,是说粗的执着,还要通过对治。如果觉性比较空灵的人,他一点起来就照破,照了以后有用,就叫照用。用有很多的用,有破的用,有转的用,有方便用,有很多很多的用,这个禅宗来讲叫照用。你这还是初步的,还不是道用,道的照用还不够。

  二、 关于悟前与悟后做功夫区别在哪里?

  悟前不明白本体,他在用功夫念咒,断妄想,断烦恼,他把这些当作真实的,实有身体,实有境界,实有佛的形象,都是实有的,这是没有开悟的人作的功夫。

  悟后的人,他识得自己的主人,本性已经明白,知道佛、菩萨,身体世界及至一切法门,一切烦恼都是本性显现,他是空花幻影,了不可得,不会当真的有,不会起对立心,不去分别执着,不去有意的断烦恼,不是要想达到什么目的,才去修行,知道自己的觉性本来是佛,那么这样的修行就叫悟后的修行。他知道烦恼不是自己的,本来没有烦恼,所以当烦恼妄想起来的时候,马上有一个智慧照破它,一照就没有,一照就化掉,叫悟后真修。他念咒也可以,不念咒也可以,他不在功夫里。就是不在咒、不在念经上,这是他方便用;用也可以,不用也可以,是自在的。

  三、 打坐时的空,怎样到人、事、法、道上会?

  空了以后不要生空的知见,要知道空的本性,要体悟到空的本性是不空的,然后你产生一种智慧,什么样的智慧呢?一切都是本性的用,一切万法----打座也好,做事情也好,都是本性作用,是无形无相看不见的,一切都是作用。那么你就把打座的境界和生活的境界,就是说两者的隔阂打破了,没有彼此的差异,上座和下座一个样。不要说把座上的功夫移到座下来,没这个想法了,吃饭和不吃饭,本性是一个样,睡和没有睡,人的种种变化,在你的心里面是一个一,唯一的一,没有变化。这里面主要是见地到了,然后在作用处体现,作用处不要去分别见,不要去取舍,不要建立对待。比如说善恶是非、人我等,然后你会发现你的心的状态,心里是什么状态,一起就照破,它是不留痕迹的,一点东西都不带,自自然然,活泼泼的。该讲就讲,不要想着讲,做就做也不要怕烦恼,不要求清静,不执着空,也不执着有,这样去体现就是道,这叫道人之用,就是明白本性的作用。

  四、 老师一直提醒我们空有不二?

  你不要建立一个空,然后把这空移到生活中去,也去空,不是这样的,你有了空以后要产生智慧,不见空的相,知道一切都是空的,那你就知道了,一切都不可得,不可得当中,你的心灵明白、透彻,正在不可当中,可以随机随缘去用去作用,活泼泼的去作用。

  五、 打电话兴奋,有落处

  这到一定时候会化掉。当你真正与本性融入的时候,你就知道,一点点动心处都是染污,(插:现在感觉难。师:不难的,)古人云:易、易、易百草头上祖师意,你不要被这些现象所用,哭就哭,笑就笑,不要被哭所困,在这里面产生执着,一切万法本来是自然的,它自生而自灭,本来无关的,这时候你不要头上安头,它都会顺于本性:一方面顺于法性,它了不可得,一方面顺于生活,活泼泼地现起,不是死板的,该笑就笑,该哭就哭,它是自然的,但是不烦恼,不执着,不执着于笑,也不执着哭,你把执着去掉,不是把哭笑去掉。不是不吃饭,只是吃饭的时候不执着,是这个功夫,这样的用,拿掉执着,就是本性放光,一有执着,本性被迷惑,就没有智慧了。

  六、 我认为不执着就是念头起来,不让它相续下去,对不对?

  你这也是执着,是功夫上的执着,不是烦恼的执着,念头起来的时候,(插:我念头起来的时候,如喝茶就喝茶,我不去想是红茶还是绿茶,我什么都不想对吗?就不执着了)开始这样做是可以的,但一直这样做,你的心会被压死的,开始的时候,妄想多的人要这样做,叫断妄念,但是如果妄想少了,就让他自然,不住在上面,他自然消融。这是更深一层的功夫,更殊胜的功夫,就是说这个念不再是妄念,是作用,如果你不执着妄念,就是本性的作用,如果对妄念起了颠倒,那就是迷惑,你喝茶、说话有什么关系呢?都是本性的作用,你在这个时候,不要去见妄念,妄念起来不会说好还是不好,是有个分别觉得好,觉得不好,而平时人呢,老是产生各种的执着性,要这个要那个,这样想,那样想,把种子种进去了,执着了,然后他又翻出来,胡思乱想很多,在世俗人就是这样。

  第一个阶段要断,不要去想它,要一心念咒,然后心定住了,有把握了,就不要再执着了,不要再执着,就是随顺自然,该说就说,该想就想,但是没有痕迹,没有分别自自然然,那就叫活用就是本性的作用。

  另外这里有了体悟,一切万法,它不是真的,是缘起的,这个理上要悟的,而且当下你要有体会,这些东西不是和我对立的,是我的显现,这个要悟的,这是悟当体,那个悟缘起性空是悟理性,现在是悟当体,时时刻刻要这样悟的。你看这个人不舒服,你马上要悟到,他这是我的显现,我怎么看他会不舒服呢?你这里体悟进去了,这是一种真实的悟,都是我的显现,而我的本性是空的,活泼泼的作用,你这样一旦明白,而且明白的很透彻,就开始悟后真修了,这一步就跨过去了。

  而且一切处要不二,有些地方你做到了,有的地方做不到的,你再去一一体会,一切处不二,这是不容易的。(插:有时透过,有时透不过,)这是现代人智慧的不够,而且人的心量,自己的作用处,的大丈夫相不够,拘于小节,小事情,这样那样的事太多。古人呢,大丈夫气概,他一下子就出来了,他帝王将相都不为,神通都不要,他说我成佛作祖都不要,这是大丈夫气概,现代人是处处有烦恼,生活当中,人和人之间,有很多事情,摆在眼前,一点点剥开,这就是我们的力量不够,修行人的力量不够,不能顿脱而出,跳出虚空之外,一点点爬,是爬过去的。

  七、 力量不够怎么办?

  念念觉照,念念化解,化解一分增加一分力量,才能有个飞跃,飞跃到一个层次,比如说世间欲,到一定层次飞跃出来,在这个境界内,无论怎么动,动不了你,但是你没飞跃之前,事有大有小,小的可以了,大的事不可以,梁武帝时代挖出的一个有八百年了,没用,但志公和向透出来了,透出这个境界,这个境界混来混去的,就是没有障碍,没有事,这是道人的无碍境界。所以说可以出入无碍,示现无碍,变化无碍,有的说三界无碍,有的菩萨他入世做游戏,也可以无碍了,这就是修行人的境界不同,成就不同。

  八、 买东西我还要比比,好的坏的。

  就是自自然然的,如果你这里不带着我,不带着私心,那么你比也是无碍的,如果你不带执着而客观地显现,这个好那个不好,但是你没有起贪心,没有起烦恼,那么这就是无碍的(在现量里),如果你买的菜,拿到家一看不好,你不会怨,路上丢掉了,你想都不想,东西丢了,你不去找,你对东西的好坏不计较,人要破的,破执着,要会舍,你丢掉东西了,牺牲了自己了,被人损害了,你就没有什么,拿去拿去吧,没有什么感到不舒服,伤了面子了,被人骂,没有什么,那就是一种修行的真正的进步。然后你进步了,再去进入事物当中无碍,你就是挑好的,也没障碍 ,你没有心的,你是无心的,就是这点不同。人在世上,世俗人都是为自己计较的,为自己家里人,总是有所得,这样一来,就产生很多的烦恼心,很多的执着,很多的渴望,很多的不满足,所以这是生死烦恼,那些没有了,你就是自在的人,就已经到目前为止出来了(这是叫了外境?),内外一起了,你里面不执着,不是了内了外吗?外也了,内也了,你丢了东西,想都不想,内外都了了。

  九、 念头来,我呸,究竟不究竟?

  这是一方面的法,也会回到本性,但是显现作用还不够,在显现当中知道都是本性的显现,不生执着,这才究竟。“呸”还只到一半,就是说你去买菜跟人讲话,都要明明白白显现,但是心里面没执着,没烦恼,这叫究竟,“呸”也是叫下手处,反正你都在下手处,能够显现在作用处,要在作用处体会,在作用处体现它,叫道,下手处只是回家的路。

  作用处是在家里安排生活了,有的享受家里的田园风光,这叫作用处,是不一样的。很多人都在功夫处,作功夫,很多年,几十年都很精进,有的修到老了,还是拜佛很精进,而他只是下手处,没有作用处。

  作用处是离开修行,自我的功夫,然后在生活中,一切因缘中体现,就是说你菜都种好了,自己的田园都收成了,你要拿自己的收成去享用,享用它,用好它,就是了,用好它,这叫作用处,体现于你的生活的作用,而这个作用,就是你道的体现。道是圆满一切、具足一切的,也是说是本有的,你的功德智慧,你的福报,你的妙用,甚至神通,一切光明都是本有的,你要用好它。

  悟道的人要善于这些,要善用

  十、我第一步这样想的,一切外来境界都是空的,假的,了不可得。

  没有外,你不要想外来,想外来就是没有开悟的人想法,一切境界都是本性,我的当下显现,不来不去,不生不灭,都是当下显现,我执着什么?作我的用,我要用它、不用它都可以,我可以用,也可以不用,但是我没有分别,叫平等对待一切事物。心不带烦恼很清爽,又很空灵,清爽,要吃饭也可以,这样吃,那样吃,都可以,做做种种游戏,进入种种境界,但是我的体性没有变。然后这一切显现都是如幻如梦,没有取舍分别,这就是道人之用,你这样用,福报会很大,人家就会善用你,福报在增长,各方面因缘会随着你变化,但你也要随顺众生,因为众生就是你的显现,那么众生就会随顺你,随顺你而转变(插:就是把理论用到实际中去)理论没有了,实际体现到熟悉的时候,自自然然了,体现也就这样,这叫道的成熟。融入实际变成智慧和方便,智慧和方便融入一体的话,就是道用,想都不用想。

  十一、地藏经说:阎浮提众生起心动念,无不是业,无不是罪,所以我一动妄念就呸。

  但是你可以不做众生,也不起心动念,但是你可以说话做事,可以起一切作用,你不见众生相,妄想相,你就没有业相,没有罪相,一切了不可得。

  十二、你说要理解自己的心,不要明白你所讲的话,这个明白怎么样解释,怎么理解自己的心?

  明白我们的心就是明白心本来无相,本来清净,本来灵妙无比,活泼泼的,而这个明白就是现在你讲话,听我声音的,这个就叫明白,就是当下清清楚楚的就是明白。什么叫理解?是说我们这个心,上至诸佛菩萨,下至一切动物,众生都是本性的作用,成道是它,下地狱也是它,一切众生世界,宇宙万法,显现的都是从它来的,它是法尔的,万法的根本这叫理解。

  理解了就知道了,修行就是在这里修,原来成道的也是它,造业的,堕落的也是它,那么我知道了,我要相信这个,这是诸佛的命脉,那么我现在这样理解了,我要好好在这个当下,是说在我们的本性上契入它,时时刻刻在离本性。这个本性,因为你明白,没有相貌,它是自自然然的,觉性的作用,就在六根门头作用。那么就知道怎么用,怎么叫契入本体,就是说不起分别,对立,当下明明白白,灵知了了去用,就是和本体相应了。那个时候你就知道,原来念咒,我的心不在咒里,但咒在我心里,我的心不在身体里,但身体在我的心里。你去买菜,我的心不在菜里,但菜在我的心里,众生有个无明覆盖产生了一个执着、妄想,作什么事,都会落在什么地方,身体有什么感觉就在感觉上。买的菜好坏心就掉进去了,都是在菜里面,那么他的心里面就会有很多的东西。反过来我的心不在菜里,但菜我都看得清清楚楚,在我的心里显现,身体在我的心里显现,身体就是幻化的,我不住在身体上,我的心不住在身体上,就在我的心里显现,那就是我们所谓的照,心就变照了,灯光、太阳光在照了,在作用。我拿它,不拿它都是我的照,活泼泼的照,就是翻转本体做功夫,翻转过来就是道妙的地方。

  十三、我们现在做功夫怎么做才好?是打坐,还是觉照?

  方法是可以用的,都要被你所用嘛,照用,但是你的用功的心,不在打座里,打座在你的心里显现了,去磕头了看了,都在你的心里照着,在你的心里用着,但你不在里面,宇宙你看:这么多世界、这么多物质、这么多的人,他的物质和精神,生生灭灭永远没有止境,东西别人拿到了,这里变成垃圾了,又出什么肥料了,世界永远在轮回,在生灭、在变化,哪里有多有少呢?这里人死了,那里人出生了,永远是这样的。宇宙万法物理学叫能量不灭定律,在本性来讲,就是本来具备,一切万法不生不灭,没有生,没有灭,心经也讲,不生不灭。悟到这一点你就明白了,一切都是如此的现成,如此的具备,你本来就是佛,本来就是本性的作用,本来就是道,那么你执着什么呢?心外就没有法,法全体在心,心外无法,所以这个心就放得像虚空一样,包罗万物,你就没有了个人,你没有个人的得与失,好与坏,修与不修,成就与不成就了,你已经融入了法界的体性,你已经融入了,何必还要执着个人的修与不修呢?但是虽然这么讲,你还是要照样生活,因为你要在这个世界上起作用,道要起用,照样打座,照样吃饭,照样睡觉,但可以转,随着你的智慧,要怎么转就怎么转,这个转就是用。(插:转要靠悟性)比如你打坐也可以,不打坐也可以,坐长坐短都可以,但是这里照,我能坐我久,我怎么做,都是自己知道的,我在用,不是被它所用我本来坐一个小时,但勉强坐二个小时就被它所用,要它被我所用,那就是道。万物被我们所用,而不是我被它所用。(插:不落在它圈套里)是的,而且人有习气,有的习气我们是被它所用,因为离开它,我们不行,难受,我们要化它,离开这难受的事情,都要转化它,(插:那是一个很难的过程)过程要化的,化了空了以后,就没有了,就是习气没有了。真正空,在作用处空的时候,习气就没有了,习气越轻的人,他的功德力量越大,他越妙,这样的人越妙越会变化,习气重的人变化不了。比如他睡自己的床睡惯了,睡别人的床睡不着,那就是习气重,他就执着了,所以这样一来我们就不自在,。人住在身体里久了,生病了,或者劳累过度,没时间睡觉就难受,就不自在就是有身体的习气,被身体所拘。凡夫一般都是这样被身体所拘,很历害,(插:这个也要破)要破!这就是悟道以后,就在这些地方照,照见自己的烦恼,自己的习气看得清清楚楚,我住在这里了,我怎么怎么样,看得越来越清楚,一层层的,然后知道了,我这里有落、有住,要化,化一层就不一样,用新的一种智慧去照,更加光明,更加明朗,这就是悟后的真修,就是要照破。

  十四、老师说,人生病不要住在病上,要注意病的源头,我找来找去找不到。

  你这个知,你这个照就是它的源头,不是另外有个源头,你感觉不舒服的那个感觉就是源头,然后照到源头了,那种感觉就没有了,(插:还是有)还没照透,要继续照,这个知生病的时候会难受,那个难受就是无明,就是颠倒,然后你照难受,那个感觉的源头在哪里?(插:怎么照?)就是看着、回照,就是那个感觉源头的地方,你去看着它、回照,是什么?在哪里出来?一照,那个难受的感觉就没有了,忽然就没有了,没有了、清清楚楚,病还是病,没有病的感觉,这样一照破,病的感觉就没有了,或轻微一点点,不舒服没关系,你还是明明朗朗,那就照过了,这个就超越一层,下次再有病来,就感觉很轻微,没有那么严重。

  十五、在打座的时候我照,昨天照过的买东西,第二天还是再来,是什么原因?

  照不是照它,照你的心,不是照磁带,照磁带会留影子的,留影子就是生死根本,不是照磁带,照知道磁带的心,一照就没有,我们拍照,照下来就有底片,那么我们觉性叫自照,照相机照自己,它拍下来是空的,它不拍外面,我看到你,我是看自己,但是你显现我不留底子,影片的底我不留,你走了,我一点也没有。(插:我刚才讲了明天又出来)明天出来是明天事,当它出来的过程中还是带了影子了,还是有一点,但是这个不要紧,当你力量充足,这个影子会越来越少,越来越淡,后来也会出现,但是越来越淡。过一段进步了,它不出来,要出来是你需要的时候,照它就出来,不照就没有,它不是底片死的东西,它是当明当中的一种显现,就是你需要什么,它就出来,不需要就不出来,是活的,到后来,道用是活的,是自由的,意思说,作得主的,要这样可以,不要这样也可以,你作主的,你要用就可以了。古人讲要用就用,不用就不用,是自在人,古人是这样,对心念也是一样。

  十六、我心里的障碍,做功夫障碍很多,能不能上去,有很大的疑问,我要跨一步很难。

  你不要跨过去,你退一步,不要相信妄想,是假的,不见妄想,管它有妄想没妄想,(插:自己觉得没有,好像烦恼还比较多)你也不要见烦恼,(插:心还是比较散)你现在也不要管定与散,没有定也没有散,现在全靠你的悟性和智慧去用,在下手处用也可以,在生活中用也可以,只是不见妄想,不见烦恼,也不求定,也不要求进。退一步,退一步就放下了,就安住在本位当中了。(插:我急于求成)你不急求成,不求殊胜,不求进步,不求没有妄想,不求什么什么境界,退一步什么都不可得,退一步自自然然,不要在那些地方着眼,就是这样子。有人问禅师,我烦恼很多,禅师说,你把烦恼拿出来,烦恼拿不出,好,我已经把你烦恼拿掉了,没有了,你没有烦恼,这叫退一步,你可以回去了,(插:我烦恼一来就发火)古人讲发火也是本性的用,发火也不要作发火想不要马上断掉,因为情急当中人有习气,不是一下子能断掉的,让他在本性处作用,然后在作用处解脱,这个是习气,。如果你再发火的时候,也是本性放光,到一定时候你在发火中得自在,自己也不伤,也不伤别人,反而有加持力,别人被你骂了,他会很舒服。

  (插:我平时想的比较多,学了佛,还甩不掉,我一直烦恼,障碍着自己)不要急,这是一种心态,另外身上有一种气脉的气一提起来的时候,他会急的,气会动荡,自然会消掉的。你讲话的时候,不要忘失你的本性,但是你看着,在觉性中看着自己讲话,那就急不起来了,你一急,肯定本性就迷失了,就是被话讲去了。所以你要改这个急,你想压制它不急,看着自己讲话,你就不急。有的人有个紧张感,或者肩膀会耸起来,什么事来了不放松,但看一看,我自己现在怎么样,就放松了。如果他做事当中被事做去了,有些紧张,执着了那个地方,自己不注意的,你照它一下,噢,身体紧张了,一松就松了,快了,一看就知道了,说话快了,有个硬梆梆的,不舒服的急的东西在那里,一照就没有了,没有像流水一样,就自然了。谁知道妄念?是一个方法,那么如果你更直接一点的话,直接看着自己在讲话,这个知就是照,就是觉性,看着自己走路、买菜,做事情,看着有的事情没有障碍的,你不要看,不要管它,没有障碍、自然,(插:怎么看着自己?)谁知道自己讲话?(插:知道自己讲话,这个知就是看)这个知就是自己的本性?本性就是看?一看就没有了,一看就化了,觉性就起来了,这叫老僧转得十二时。因为翻转本体做功夫,所以老僧实得十二时,就是这样。

  在本性上照顾着的人,平时是非常的清净,当他某一天遇到某个事一激,那是翻江倒海,他知道了,这么历害啊,动念头动不得,所以:“宁动须弥山,不动道人心。”意思是这样,道人的心一动,是不得了,非常有害的,他平时修得好,是不知道的,平时照着很清净,很自然,都是妙用,越修好越不知道,当他退转的时候,动的时候就不得了,身体难受,整个世界昏天黑地,天动地摇,这个波浪就来了。

  十七、讲到这里实在是念念在觉照。

  但是念念在觉照,念念不在觉照里,你要这样的体会,就是赵州和尚讲,老僧不在明白里。念念觉而不觉,开始的时候要念念觉,因为你有个东西在,好像心仇,执着,你要觉来化它,那个东西没有了,你还觉什么?你不要再觉了,你没有烦恼了,你还要照烦恼干什么?就不用照了嘛。照叫归体之功,叫照体独立,他是本然的,没有照和不照,但是他在照,但是你不知道它在照,自然了,才是道体。但是有用的时候,它自然会起大用,没有用的时候,用就归体。就像过去讲的,当你六根不起作用的时候,六根就歇下来,体在里面,自己不知道,外面有声音马上就一觉,就启用了,很快,马上就能照用,眼睛看东西,马上就反映,他是很直接的。古人就这样体会道。

  他这照是越来越细,照身体身体就化掉了,化作空,还不够的,再化作光明,气脉里面变化,空了以后要变作光明,起变化,照境界,境界就被你化掉;开始化掉,只是他成分变化有加持力,后来化掉了,境界就变成光明,再进一步,光明里面物质就可以变化,那是大力量了。这是一步步来的,先是要照心念,心念的那种成份执着,或者你做事当中的作用处的急,烦躁,什么不安,都要照破,这些照破了以后,照身体,身体照空,身体化掉,然后才照作用处的境界,一步步的。

  十八、五加行中的持六字大明咒,它能涵盖所有的功德?

  那是顶果仁波切说的,那是对事情忙的人,作这样的方便说,以六字大明咒归纳一切佛法,持六字大明咒,你的心归依观音菩萨,归依观音菩萨的功德法界等等,那么就具备了归一,如果有念,归观音菩萨,同样的愿,那么就是发心,念观音菩萨能够消一切业障,就是金刚萨埵,念观音菩萨的时候,起恭敬心,大恭敬心,就是大礼拜,念观音菩萨具有无量的福德,就是供曼扎,念观音菩萨的时候,观音菩萨现本尊相,和我们自心相应,就是上师相应法,这样和禅宗的法有点相应,容易接受,容易圆满,这个就是大善知识,能够对机说法,摄受大众,他超越了原本的次第,繁琐的修行,以一个法来归纳一切法。就是阿底峡尊者到西藏,遇到一个修行很高的人,说我们法都有,他说啊,我白来了,你们法都有。又问:你们有没有,一座当中具备一切佛法的,你没有,我有,打座当中一个法,具备一切佛法,他就告诉他,一个法中具备一切法的道理,你六字大明咒,一个法具备一切法,一句阿弥陀佛具备一切法,一念的觉照能够照一切法,这个就是一座法中具备一切的大圆满,也是禅宗心地法门所具备的智慧量,一个法中具一切法,是多么高的智慧,多么圆融的见地。阿底峡尊者说这次没白来,就是这样子,你们一座当中,都要具备,有下手处,又有体现道的作用处,又有智慧,又有方便,一切一切圆融,然后收摄在当下的照用当中,到当下本性的显现当中,那不是具备了吗?像阿底峡尊者,你当面见到一样,就没有区别了。

  十九、我一直持六字大明咒到临终?

  将来成就了以六字大明咒现观音菩萨相来度化众生,是无数亿观音里的一个观音,因为观音同名,同姓的无数亿个,你就是其中的一个。

  二十、我早上打坐,观想你是四臂观音,然后一个妄想一来,没有了,一片空白。

  可以的,大家将来都是,你修什么本尊法将来你示现在世界上,就是什么形相,有的同时修几个,那么他就是几个同时的示现,有的修文殊和观音的,示现在世界上就是文殊和观音的不二示现,都可以的,然后再可以取其它的名字、名称来示现,都可以的,这就是我们本性当中的一个功德的变化和你的宿世的缘有关系,你种下什么因会观什么缘,是这样关系的。有的执着了,他没有成就,比如执着某个咒,他不能消融在本性当中,但他很喜欢这个咒,死了以后做咒神,护这个咒法,他不是菩萨,也可以叫有相菩萨,他没有正悟的道,那么在虚空当中,那里有人持这个咒,他就来护法,有的是成就者示现的,但是大部分是修行当中的。

------------------------------------------------------------------------------------------------------

更多宋智明居士佛学内容

------------------------------------------------------------------------------------------------------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