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界法师:真本来是没有妄,是因迷故有!
发布时间:2016年05月03日
真本来是没有妄,是因迷故有!
净界法师
我们在修学的过程当中,当然有所谓的对治,有所谓的安住。从对治的角度,大乘佛法的差别不大,基本上就是空假中三观。但是安住的问题却是非常的不同,比方说《唯识学》,《唯识学》讲到生命的根源,说这生命是从哪里来呢?你从什么地方来,它一直追究,到最后找到阿赖耶识,一个真妄和合的阿赖耶识。也就是说,阿赖耶识它内心有很多很多的种子,由种子的薰习就产生了根身器界,你前生有这样的业力,所以变现这样的身心世界出来。
从大乘圆教的思想,是不同意我们从阿赖耶识中来,他认为阿赖耶识是第二义谛,不是第一义谛,它是一念的妄动以后才有的。所以阿赖耶识在破坏以后,显出了寂而常照、照而常寂,清净本然,周遍法界的真如本性,才是我们的本来面目。
蕅益大师在讲《唯识学》时候他说:《唯识学》的修学法门非常的好,但是有一个缺点。
什么缺点?说这只龙画得很漂亮,头部也很漂亮,脚也很漂亮,身体也很漂亮,缺乏眼睛。
说学《唯识》就像龙没有眼睛一样,不知道要会归到哪里去,因为你不能够说,破妄以后会归到阿赖耶识,阿赖耶识是一个无明的根本,真妄和合,它是一个清净的本性跟无明妄想的结合,你云何应住呢?你敢住在阿赖耶识吗?它是有情众生生命的根本。
《唯识学》是很矛盾的,它依止阿赖耶识为住,最后还有把阿赖耶识给破掉。在天台宗的思想是认为,我们一开始就要安住在真如本性。当然我们不能忽略了《唯识学》,因为《唯识学》它很多的对治法门(相宗),它安立很多的相状,什么是杂染相?什么是清净相?让我们能够分别善恶,分别染净。
所以蕅益大师认为说,从对治的角度,从治病的角度,我们要取法于《唯识学》;但是从根本的依止,要依止大乘圆教的现前一念心性。所以安住跟对治是不一样的。
过去有一个医学的杂志它讲出一个公案:
有一个妈妈带一个小孩子,这小孩子上学的时候,这妈妈就提醒这小孩子说:小华,你要注意,你天生肝脏就不好,你不要玩得太过火。她每次给他的名言就是你天生就是肝脏不好。
我们知道名言会产生思想,思想久了以后会产生一个相对的执着,所以他认为他的肝脏就是不好,我天生肝脏就不好。所以那医生就觉得很奇怪,我开了很多肝脏的药吃了半天都没改善。后来这医生就找他妈妈,问这是怎么回事呢?然后就,哦!原来你每次都给他一个暗示:你天生肝脏就不好。
你这个人业障深重,所以你不要老是讲业障深重,你讲业障深重到最后你一定是业障深重。
后来他妈妈就换了一个口气说:小华,不错哦!你的身体本来是很健康的,你肝脏不好是暂时的,已经改善很多了。小华他就很有信心了,结果这药一吃了以后,结果产生一定的对治的效果。
所以你看在忏悔法门天台宗讲忏悔,它是从事相的忏悔,我们思惟我们真的造了罪业,我们一念心造了一些罪业。但是它最后一定要入无生观,观想我们这一念心是本自清净,本来无一物,是何处惹尘埃。
所以天台智者大师警告修行人,说你不要老是认为你业障深重,你一天到晚认为你业障深重,你的结果只有一个,你真的业障深重,因为你执着它。
理事要圆融,在理体上,我们入根本观的时候,我们要观察,我们这一念心是何期自性本自清净,在因缘上我们也是一样,要面对断恶修善。
所以你看大乘佛法的信心,说你受菩萨戒,你是怎么得菩萨戒体?你说我要行菩萨道,你要行菩萨道就能得戒体啊!没有那么容易,那是一时的冲动,那不叫戒体。戒体来至于一种智慧观照,你能够自知我是未成之佛,诸佛是已成之佛,其体无别。虽然我现在业障深重,但是那个是如梦如幻的,当我把如梦如幻生灭的假相剥开以后,我看到我这一念清净的真实体性,跟十方诸佛是没有差别的。从这样的一种称性起修,发起了四弘誓愿,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
所以我们讲烦恼无尽誓愿断的时候,那是怎么发起的?
那是因为烦恼无自性,所以我们才敢说,烦恼无尽誓愿断,那只不过是一念的迷情。你说你刚刚做梦的时候,明明有梦到某某人做什么事情,那只是一念的梦心变现出来,你在做梦的梦心,所以你醒来的时候,觅之了不可得。
在整个修学过程当中,迷真起妄,真本来是没有妄,是因迷故有,就只是一念的迷情而已。我们本来是健康的,怎么有病呢?那是后来才有的,那是因缘所生才有的。这个观念是非常的重要,这个是大乘的信心。
所以佛陀在这个地方,先按定二乘人的执着。二乘人是认为我们心中,是本来就有病的,再慢慢的对治,这个观念不对。我们应该认为我们本来是没有病,这个病是虚妄的,用虚妄的药来对治虚妄的病,这就是所谓迷真起妄的观念。
这一段是一个总说,一个简单的说明。
净界法师 楞严与净土-----320
------------------------------------------------------------------------
-----------------------------------------------------------------------------------------------
欢迎投稿:fayz@fjdh.cn 联系我们 QQ:437786417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