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界法师:五阴本是妄想所成——明识阴惟是颠倒妄想
发布时间:2017年09月20日
五阴本是妄想所成——明识阴惟是颠倒妄想
净界法师
辛五、明识阴惟是颠倒妄想
这个识阴是什么呢?识阴是前面色受想行的一个依止处——大仓库。所有的色受想行都是由识阴变现出来,所以它是一个我执、法执所相应的一个颠倒妄想。也就是什么意思呢?前面的四个妄想,都要加一个颠倒,从凡夫的角度。我们的色阴,是一种颠倒的坚固妄想;我们的受阴,是一种颠倒的虚明妄想;乃至于行阴是一种颠倒的幽隐妄想。因为我们所有身心世界的造作、变化,都离不开第八识的,这个颠倒,它是以颠倒为本质。
识阴非真:又汝精明湛不摇处,名恒常者,于身不出见闻觉知,若实精真,不容习妄。
假若这精纯明了湛然而不动摇的第八识(这个处就指第八识),名恒常者,我们假设它是一个恒常相续的,第八识恒常相续的,但是它整个作用在身根当中,不离开见闻嗅尝觉知六根的作用,假设它是一种精纯而真实的心性,它不应该容受虚妄的习气才对啊!
先按定说其实这个第八识,它也不是真实的,它也是妄想变现的,它不是我们的本来面目,先把它按定,以下再解释理由。为什么说第八识不是本来面目,它也是一种妄想习气所变现呢?第二段说明。
随境生灭:何因汝等,曾于昔年睹一奇物,经历年岁,忆忘俱无,于后忽然覆睹前异,记忆宛然曾不遗失?则此精了湛不摇中,念念受熏,有何筹算?
为什么我们过去曾经在某一年,我们看到一个很珍奇的物质,这个东西很特别,我们当初真的是留下深刻的印象,但是经过了一年、二年、三年……几年过去以后,我们对于这件事情,不但是忘记了,连忘记的念头也没有了,忘得干干净净了。后来在某一个特殊因缘当中,我们又再看到了一次这个珍奇的物品。因为你过去有这样的一个种子,你又看到了,内因外缘的碰撞,我们过去生可能曾经亲近过三宝,受过菩萨戒,在今生就忘了,忘得一干二净了,但是你看到佛像的时候,突然很感动,这怎么回事呢?你内心的善根被触动了,说是记忆宛然曾不遗失,你过去的记忆力突然间啪表现出来,而且清楚分明的现前,一点都不忘失,就好像你回到过去一样。
这个精纯明了湛然不动的心中,就表示什么呢?它是念念受熏——它的确会受到前七转识的熏习,而有所增长,或者有所损减。有何筹算:这地方的种子是无量无边,又怎么能够计算呢?
在唯识学上说,一个法会受熏,什么叫受熏,诸位知道吗?受熏就是变化,它会增加。比方你看到三宝,哎呀,赞叹三宝,你这个善根就增加了;你呵责三宝,你的善根就退失。受熏就是什么?它不断的变化嘛。这个变化当然就不是我们的本来面目,我们本来面目不能变化的啊!
引喻申明:阿难当知!此湛非真,如急流水,望如恬静,流急不见,非是无流,若非想元,宁受妄习?非汝六根互用开合,此之妄想无时得灭。
阿难当知,事实上这个湛然不动的体性,它不是我们真实的本性,它只就是像一个急速的水流,你远远望去,好像是很平静而没有波浪,其实它是流水流得很快速的关系,而使令流动之相,不明显的显现出来。并不是没有水流,它是流得很快,流得很微细,如此而已。
所以假若第八识,它不是一个妄想的根源,又怎么能够接受熏习呢?又怎么会有变化呢?所以除非我们的六根,能够互相的开合、互相的互用,否则,我们第八识的妄想,是不能消灭的。
结示立名:故汝现在见闻知觉,中串习几,则湛了内罔象虚无,第五颠倒微细精想。
我们现前六根的作用当中,第八识在我们还没有转识成智、六根互用之前,它是念念受熏的,而这第八识的种子是贯穿于过去生无始的习气。所以我们湛然明了的内心当中,它是一种罔象的、虚无的,而且是一种颠倒的、微细的妄想。
这个第八识啊,我们叫根本识,因为你前面的色受想行,都是依止它,才能够生存、才能够相续的。在唯识学给第八识二个字:一个叫集,一个叫起。这个集是它的因相,就是第八识它能够集合无量无边的种子。你过去生身口意的造作,生起什么样的念头,它完全把它收集起来,它一个都不放过的,它有集合种子功能。它能够把现在的你跟过去的你,全部贯串在一起。
所以蕅益大师说:什么叫过去的你?其实过去的你,也活在你的心中啊,你看我们要修行的时候,有人就反对啦,我想要去拜佛,有些人就同意,就是过去的你不同意;但是现在的我是接受佛法的熏习,我们觉悟了拜佛是功德相,为什么会有人反对呢?因为我们第八识的功能不是只有现在的你,它把过去的你也集合在一起了。所以你看我们经常会真妄交攻,很矛盾,很想这样做又不要这样做,就是你有过去的你跟现在的你,在那地方互相的抗拒。第八识它能够把现在的你跟过去的你,功能全部集合在一起。
第二个:它会生起。起,它会把强大的种子,把它表现出来,产生现行。这个就是第八识,第八识又叫做根本识,就是我们最微细的部分了。
你看儒家思想讲到我们的本性,什么叫本性呢?本性就是不能改变,不管你怎么教育都不能改变。儒家的思想是讲人性本善,人的本性是善良的,他为什么造恶呢?他受外在环境一时的误导而已,所以人的本性是善良的。所以教育就有效果了,教育就是怎么样?把你善良的部分启发出来。所以儒家的思想,为什么要制礼、作乐?它的理论基础就是什么?人性本善,所以必须要制礼,用礼、用音乐把你善良的部分带动出来。
法家的思想是完全相反,法家的思想是人心是邪恶的,这个邪恶的本质是不能改变的。所以制礼作乐、仁义道德完全没有用,只有一个有好处:严刑峻法,才有好处。
所以性善、性恶的学说,在中国的文化里面是经常存在的,不过佛法是认为人的性,不是善也不是恶,因为你讲善跟恶,那就落入阿赖耶识去了。本经是认为我们的人性是本来清净,跟十方诸佛一样,只是说佛陀在清净的心中,多了一道的光明,一个修德的智慧,我们缺乏那个太阳而已,但是那个清净的本质是一样的,那个性德是一样的。
庚三、结成
经文:阿难!是五受阴,五妄想成。
所以五阴都不是我们的本来面目,都是一个虚妄相,它是五种不同的妄想所构成的。
——净界法师 楞严经讲记822
------------------------------------------------------------------------
------------------------------------------------------------------------
欢迎投稿:xinwen@fjdh.cn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
上一篇:净界法师:五阴本是妄想所成——明行阴惟是幽隐妄想
下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