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相关内容1880篇,用时10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印顺法师与禅宗史研究

    54~55页。】。   经过认真的研究和体会,我们认为印顺法师的说法不仅符合道信的思想特点,而且对理清整个禅宗的思想特点及其演变发展都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通过对中国佛教思想史的系统考察,我们发现,晋宋...

    洪修平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195139268.html
  • 佛心禅话

    ,惟精惟一,允执厥中。  54. 乐天知命,无喜无忧,妙性朗然,其乐难述。  55. 知昼则知夜,知始则知终,如若先悟未生以前面目,便知末后安身立命之处。  56. 若不究心,坐禅徒增业苦;如能护念,...

    慧律法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220739437.html
  • 传统佛教的文学观

    rdquo;。[54]苏轼〈送参寥师〉亦云:   欲令诗语妙,无厌空且静,静故了群动,空故纳万境......。诗法不相妨,此语当更请。[55]   除了肯定“空”、“...,(台北:新文丰出版公司,1984.6),页1下。   [54]《大正藏》50,页899下。   [55]《东坡全集》卷10,(收入《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第1107册),页170。   [56]...

    汪娟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224139476.html
  • 吕澂与熊十力论学函稿评议

    则谓必须识得实相,然後一切净习皆依自性发生,始非铄。」(注54)然後,熊氏依自己的观点,批评吕澂说:「今入手不见般若实相,而云净种习成,以为增上,此净种明是後起,非自实相生,焉得曰非外铄耶?」(注55...257页  (注51)载《现代佛学》,1962,5期。  (注52)载《现代佛学》,1962,5期。  (注53)载《中国哲学》,第二辑,1980。  (注54)《吕澂文集》,P.261。  (注55)...

    江灿腾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291539964.html
  • 初唐時期佛性論爭的兩個相關論題[*]──定性二乘和變易生死(上)

    54]  p. 50  就法相宗特別推崇《解深密經》看,法寶所謂「解深密師」,當即是法相宗人。《解深密經》把佛陀的一生教學,劃分為三個時段,推許自身的教說為代表最後的第三時段, 「是真了義」。[55]...二空之證,必無三點涅槃」。[64] 以上引文提到的「四種生死」,要為方便生死、因緣生死、有有生死、無有生死。根據《佛性論》,聲聞、獨覺、大力菩薩三種聖者雖然已經超出三界,   p. 54  但他們由...

    廖明活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311540114.html
  • 初唐時期佛性論爭的兩個相關論題[*]──定性二乘和變易生死(下)

     [52] 參見《妙法蓮華經》卷1〈方便品〉第2,《大正藏》冊9,頁8上。   [53] 《究竟論》卷2〈列經通義章〉第5,〈淺田〉I,頁94,行105-111。   [54] 《究竟論》卷5〈...

    廖明活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311640115.html
  • 《傳燈玉英集》卷十四補闕和研究[*]

    將這些時間敘述刪除了。[53]  2. 刪節過於奇異之敘述  第二種明顯之刪節情形發生於《景德傳燈錄》有過於奇異[54] 之敘述時,   p. 121  如《景德傳燈錄》原記天臺山智顗禪師之生平,述說...此刪節之情形,參其論文〈『傳燈玉英集』?基礎的考察〉,頁48-50。   [38] 如唐龍之碩士論文〈晉南北朝隋唐兩宋釋家傳記提要〉,頁53-54。   [39] 參椎名宏雄〈『傳燈玉英集』の基礎的...

    黃繹勳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311740117.html
  • 佛法的人间性与现实性

    大2〉p.54b《杂912经》译作:“即此现身”〈大2〉p.229b 《杂550经》译作:“即于现法”〈大2〉143c5   页161的实际有用的法宝...parisuddhattaca. (又, 遍净故也。)(54)   “现前观察”在《杂 215 经》作︰“即此见”为‘ ehipassika ’之意译...

    杨郁文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311940119.html
  • 茶与禅修

    与“赵州茶”同一妙用,皆是自己灵觉之性的显露(53)。   灵觉之性显露时则触目皆是菩提:“青青翠竹尽是法身,郁郁黄花无非般若”(54)。   检阅现今流行的一些权威工具书和佛学辞典以及有关茶文化著述...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313740143.html
  • 论中国佛教的生态伦理思想

    ;夫一心具十法界”,一法界又具十法界、百法界,一法界具三十种世间,百法界即具三千种世间,此三千在一念心。若无心而已,介尔有心,即具三千。”(《大正藏》卷46,P54)   ...

    张怀承、任俊华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3138401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