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影响》,《人文杂志》1999年第1期)禅宗借以喻虚妄之心所见到的各种事物没有实体,“一翳在目,千花竞飞。一妄动心,诸尘并起。”(《宗镜录》卷54)众生之心惑乱,不知诸相非相,无中生有,执幻为实,遂引起...
吴言生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441641067.html
-
53]印度是一個非常註重種姓的國家,玄奘在「大唐西域記」卷二中,對這種風俗描寫得很清楚。 「夫種姓殊者,有四流焉﹕……二曰剎帝利,王種也,奕世君臨,仁恕為志。」[54]他又說: 「凡茲四姓,清濁殊流。... [51] 同上,頁二五六上。 [52] 「大正新修大藏經」第三十一卷,頁八五六上。 [53] 「大正新修大藏經」第三十卷,頁六三八中。 [54] 「記」,卷二,頁七上。 [55] ...
冉雲華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443741098.html
-
回答,[54]但从他对吕澄先生的响应我们亦可略知消息。当吕先生批评熊先生的立论根据全属伪经伪论时,他就简单地取消这个问题:“此等考据问题,力且不欲深论。”[55]而当吕先生指责熊先生所理解的佛学义理有...唯识论〉,《妙云集》下编之七:《无诤之辩》第1-56页,台北:正闻出版社1995年修订版。) [54]笔者曾将本文提交2000年12月14-15日于中山大学举办的“现代性与传统学术”讨论会进行交流,...
冯焕珍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460341200.html
-
正》四六.六五九页下。
(B)参同第二十条。
(54)经言:「心造诸如来。」
(A)《大正》四六.六六二页下。
(B)出典同第五条。《大正》九.四六六页上。
(55)经言...
圣严法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460641203.html
-
54。 (注 25)罗什《龙树传》只说是获得「诸方等深奥经典」,未言何经。藏传则明言是《十万颂般若经》。见注12。 38页 海」。七世纪的月称 ( Candrakirti ) 在《净明句论》 (...
林镇国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461441215.html
-
宗门施设。文偃在一次上堂时说:"函盖乾坤,目机铢两,不涉世缘。作么生承当?"众无对,文偃自代云:"一簇破三关。"[53]在法眼文益的《宗门十规论》里,也曾说"韶阳则函盖截流"[54]。其实,通览文偃的...。 [28]见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年版《禅宗语录辑要》890页下。 [29] 见《云门匡真禅师广录》卷上,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年版《禅宗语录辑要》59页上。 [30] 同上54页下。 [31]...
蔡日新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474141336.html
-
入道场,乃至毕竟虽涉众事,皆是无
性,不生不灭,法界一相,如法界缘,名理一心。二者、事一心,谓若礼佛时,不念余事,但专礼佛、诵经、行道,亦复如是,是名事一心也。[54]
“法界...:“依四种三昧则有忏法”,《大正藏》第46卷,第39页下。
[54] 《往生净土忏愿仪》,《大正藏》第47卷,第491页下。
[55]关于“一行三昧&...
圣凯法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490441434.html
-
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54]对於佛教行者来说,净意正心才是第一意义的。戒律与清规不是修持的目的,只是一种维护清修的手段。佛陀制定戒律的时候,还常常存有开缘的情况;而自唐以后的多种清规,却...] 诸种清规,似以清代仪润《百丈清规证义记》(《频伽大藏经》续编第163册)最为严峻苛细。 [54] 瞿昙僧伽提婆译《增壹阿含经》卷第一“序品”第一。 [55] 印顺法师《佛教教典与教学》(载...
文正义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490741437.html
-
雕虫”,甚至于对文学本身的意义也产生了怀疑,后者也与受到王世贞等入道的影响有直接的关系。[54]其中自然也包括对文学表现方式认识的改变,比如以禅解诗,提倡性灵文字,赞赏那种“通神极玄”[55]之作等等。...[52] 《与冯开之》,《由拳集》卷十七。 [53] 《白榆集》卷四。 [54] 见《刘子威先生澹思集叙》,《白榆集》卷二。 [55] 《答王敬美道兄》,《白榆集》卷七。 [56] 文学这方面...
黄卓越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491141443.html
-
于出离解脱,不知生死本空,明见心性本来解脱,方为真解脱。 53、“或迷真空而崇因着果”。迷昧真空之理,执着于有为的因果。 54、“或昧实际而欣佛厌魔”。不知本来空寂、佛魔一如之实际,欣佛厌魔。...
程 群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4927414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