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相关内容1880篇,用时10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东汉王朝祭礼与民间宗教 的正式分流考述——从象数思维发展的角度(下)

    的。 二 早期道教尊神所反映的理念 民间宗教(乌丙安先生称之为“民间信仰[53])自古存在于普通百姓之中。它并不是没有理念的,实用性是它最重要的原则[54]。只要对去病驱邪、禳灾祈福乃至婚丧嫁娶等...》,《中华文化论坛》2004年2期。目前这一问题尚有待更深入的研究。 [53] 乌丙安《中国民间信仰》第8至11页,上海人民出版社1996年。 [54] 同上。 [55] 鲍君神订立的原因是有人...

    杨英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594442178.html
  • 唐代尼僧与世俗家庭的关系

    自别也。”(前揭《大正新修大藏经》第54卷,第239页))时说:“汉化的尼寺,没有照搬那些不合中国国情的印度戒律,如不准尼姑‘自手织纺’,不准尼姑‘学世俗技术以自活命’等等。”[1](p.171)尼僧...

    杨梅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0004042232.html
  • 唐代《道僧格》研究

      [北京]历史研究,2004年第4期  38-54页  --------------------------------------------------------------------------------  【作者简介】郑显文,历史学博士,副教授。中国政法大学法律古籍研究所 100088  【内容提要】唐代的法律制度十分完备,律、令、格、式四种形式也包含了关于道教、佛教方面的法律...

    郑显文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0004142233.html
  • 《佛法修证心要问答集》序

    修行了。我们心中心法第一印就是菩提心印,要发成佛的大愿。成佛必须靠众生,佛是福德、智慧两足尊。没有大愿,不做度众生的事,福德从何而来   ★54 问: 我确实感到周围的众生,有我的存在。佛...

    元音老人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0021642346.html
  • 论佛教唯识学的转识成智义

    真如,于二转依便能证得。”(注:《大正藏》第31卷,第54页中。)这对于中国人而言,可能难以接受,但对于人性的改造,却未必不是一副良药。  第四,转识成智理论对中国思想史的影响十分深刻久远,宋以后在中国...

    魏德东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0024642378.html
  • 天台智顗对法华妙理的开展

    页451至页633。  《大正藏》册34,页633至页650。  (632-682),世亦称之为慈恩,玄奘之弟子。  《大正藏》册34,页651至页854。  见安藤俊雄,《天台性具思想论》,页54。...

    沈海燕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0025242386.html
  • 唯识的结构——《成唯识论》初读

    “般若郑重,智慧轻浅”(注:《翻译名义集》卷1,新修大正藏经,卷54,第1057页。),根据其“五不翻”的原则,《般若经》决不能翻译成《智慧经》。无我本来就是空义,但空与无我又有“体用”之别,(注:...

    陈克艰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0025442389.html
  • 关于《坛经》的若干问题研究

    了“神会在滑台大云寺及洛阳荷泽寺定南宗宗旨的事”[54],是《坛经》“是神会或神会一派所作的铁证”[55]。其三,“《坛经》古本中无有怀让、...现代中国佛教史新论》,台湾净心文教基金会1994年版)对此有专门的分析与评说,可以参考。   [53] 转引自杨曾文编著的《敦煌新本六祖坛经》第196~197页。   [54] 《坛经考之一》,《近...

    洪修平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0042042492.html
  • 从僧肇到印顺导师──《肇论》研究史的回顾与检讨

    意义,乃承佛家般若之教而来。然亦正与老庄之言有相通之处。”[54]“僧肇之不真空论,言万物之即色而空,不有不无,亦类似老子之‘建之以常无有’(庄子〈天下篇〉论老子语),以及庄子之由无有以达无无之言(〈...

    邱敏捷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0042442496.html
  • 儒佛道三教关系与中国佛教的发展

    “释宗以因果,老氏以虚无,仲尼以礼乐,沿浅以洎深,藉微而为著,各适当时之器,相资为美”[[54]]。比神清稍晚一些的名僧宗密也提出,“孔、老、释迦,皆是至圣”,故“三教皆可遵行”[[55]]。由于儒家...。  [[54]] 《北山录》卷一。  [[55]] 《华严原人论》。  [[56]] 《万善同归集》。  [[57]] 《闲居编》卷十九《中庸子传》上。  [[58]] 《辅教编》下《孝论·序》。 ...

    洪修平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00426424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