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相关内容1276篇,用时10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台湾佛教界学术研究、阿含学风与人间佛教走向之综合省思

    以「待汝一口吸尽西江水,即向汝道」一句机锋转语,斩断他内心深处的疑根,消除他「唯心」的见执,终于彻见了本来面目。(69) 然而,《史念》一书却举此公案为例而说,「不与万法为侣者是什么人?」等同于鬘童子...20。   (69)《卍续藏》卷一二○,页 55 上。   (70)《史念原始佛教》,页 150。   (71) 帕奥《如实知见》,页 134-136。根据《俱舍论》的说法:声闻种姓的有情,在加...

    释如石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5563958289.html
  • 非行非坐三昧之修学--以《摩诃止观》、《觉意三昧》、《非行非坐三昧》为文献依据

    《四种三昧》,收于《因明》,v. 70,台南市:因明杂志社,1984.06,pp. 5-11。  安藤俊雄作,苏荣焜译,《论四种三昧》,收于《因明》,v. 69,台南市:因明杂志社,1984.03, ...

    郭济源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5574558358.html
  • 永明体的产生与佛经转读关系再探讨

    永明体的产生与佛经转读关系再探讨  吴相洲  [北京]文艺研究,2005年第3期  62-69页  --------------------------------------------------------------------------------  【作者简介】作者单位:首都师范大学中国诗歌研究中心。(北京 100089)  【内容提要】自从陈寅恪提出永明声律说的产生是受佛经转读...

    吴相洲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010358564.html
  • 慧沼《劝发菩提心集》研究

    3月。  68中村元着,《原始佛教 生活伦理》,东京:春秋社,1984年。  69木村泰贤全集刊行委员会《大乘佛教思想论》,东京:大法轮阁,1982年。  70平川彰着,《初期大乘佛教 研究》,东京:...

    吕姝贞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010658567.html
  • 清末民初五台山的普济及其教团

    管理。  二、普济的弟子  资料记载,一九一二年六月十五日普济于河北法兴寺去世[69]。在他出家生涯中,究竟收有多少弟子呢?当代专研民间教门的学者孔祥涛根据九宫道书,认为李向善(普济)收有十八个俗家...接法兴寺>、<入十大寺>、<挂号取经>、<佛至盂县>、<捏词告佛>、<佛游觉山>、<命修金阁>。  [69] 这是综合<化公普老和尚碑记>、<化公普老和尚碑序>而来的说法。  [70] 孔祥涛<晚清时代...

    王见川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011158572.html
  • 关于《大唐西域记》

    选集》,第二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69页。他的原话是:“印度社会根本没有历史,至少是没有为人所知的历史。”。现在要想认真研究印度历史,特别是古代史,就必须依靠外国人的记载。从古代一直到中世,...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011658577.html
  • 参悟佛教(2)

    寿经》等4部。吴国译经,始于武昌,盛于建业。支谦专以译经为务,所译典籍广涉大小乘经律,共88部,l18卷,现存51部,69卷;康僧会译出《六度集经》9卷等。当时译经,大小乘并举。小乘经典强调禅法,注重...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033958734.html
  • 《解深密经·如来成所作事品》之校译与研究

    164期。   王翠玲1993 《关于解深密经的三性说》,《如学禅师纪念论文集》,台北:法光文教基金会。   布敦1988.a 《布敦佛教史(上)》,郭和卿译,《世界佛学名著译丛》第69册,台北:华宇...

    伍启铭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074559016.html
  • 大乘佛教孝观的发展背景

    ------   10. 后汉竺大力艺康孟详译,《修行本起经》卷上,T.184,vol.3,页463a。   11. 同前,页461-463。   页69   本起经》已经提及转轮王有下生...尽至真之德,以身供养尔乃无上。寻如所念,断绝五谷等食众香,众香华汁而以饮之,日使身中内外皆香,如是服香竟十二年,复和众香以涂其体,香油润衣,而立誓愿以身为灯、为一切故,即然其身供养诸佛。[69]  ...

    古正美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133959358.html
  • 阳明后学所产生之诸问题

    高攀龙、冯从吾(号少墟、1556-1627)等主“性善”说,与管志道、陶望龄等主“无善无恶”说的论辩,69 直到清初仍对此问题争讼不已。  “四句教”的首句“无善无恶心之体”应如何诠释,各家说法不尽相同...元:〈论朱熹理学向王阳明心学之演变〉,载《哲学研究》,1983年,第6期,页61-69;唐宇元:〈朱学在明代的流变与王学的缘起〉,载《哲学研究》,1986年,第9期,页70-75。  31 一般而言,...

    陈剑锽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1515594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