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代中国知识分子在思索中国问题时,不再固守儒学的范畴,同时也从墨学中汲取营养。最极端的想法则如郭沫若(1892-1978)所说“在打倒孔家店之余,欲建立墨家店”。[27]然而,这方面的演变也与西力冲击...:27) 为了引导中人以下为善,而调整儒家思想者,并不始于梁启超,乃是明清经世思想家十分注意的课题,[40]可以说是儒家自宋明理学强调心性修养,转为明末以来“经世实学”,同样注重内在功夫与外在事功(...
黄克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013648110.html
-
世纪初《阿毗达磨顺正理论》(「说一切有部」众贤论师造,唐玄奘译)卷1〈辩本事品第一〉窥见。该论也引用《杂阿含》294经,针对譬喻师的「阿罗汉身是无漏」说法,作如下的反驳:[27]又阿罗汉身是无漏,不应... 《异部宗轮论》。
[27] 《阿毗达磨顺正理论》
[28] 「譬喻论师违理背经,妄作是说:非有情数,离过身中所有色等,名无漏法。此必不然,违契经故。如契经言:谓于过去、未
来...
惠敏法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020848188.html
-
的重新整编,进而把关于关键的顿悟时刻之过去、现在和未来的不可分开性和超越传承性加以掌握(注27)。 在禅学编年史中,机缘问答……即禅对话,乃是“重要的演出” (preeminent enactment...108f。
(注 27)Wallace Martin, Recent Theories of Narrative(Ithaca and London: Cornell University ...
吕凯文译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040548458.html
-
),“禅的目标是把握生命的中心事实”(27)。 5.回到生活中去。那么什么是铃木大拙所说的“生命的中心事实”呢?我认为,这个中心事实是指人生与自然的协调一体。铃木大拙说:“人虽脱离自然,却仍是自然的...海德格尔:《是与时》(Being and Time)1962年英文版,第26~27、67、67、78、34、232、236、241、250、251、243页。 ⑧海德格尔:《形而上学导论》1953年英文...
俞宣孟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063748852.html
-
],印顺法师亦注意到“净”有“光明”之义[27]。心性本具光明性,故不与烦恼杂染相应。众生虽不觉知,但光明性现实地存在着。此“光明性&...见《大正藏》卷28。
[14]见《大正藏》卷49。
[15]见《大正藏》卷27。
[16]见《大正藏》卷49。
[17]见印顺《如来藏之研究》第六章第四节(光盘版)。
[...
周贵华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075749040.html
-
27“永明”,即延寿。这是充分肯定延寿禅净双修主张的重要性。他还阐发了禅净同一说:“参禅为了生死,念佛亦为了生死。参禅者直指人心,见性成佛。念佛者达惟心净土,见本性...2编第23套第5册第430页。
26 见《幻住清规》,《续藏经》第1辑第2编第16套第5册第415页。
27 《净土或问》,见《净土十要》卷6,《续藏经》第1辑第2编第23套第4册第376...
方立天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090449182.html
-
,仿西域窣堵坡制度,以置西域经像。”27 上面所描绘的,便是现存的西安大雁塔。首先建寺,在四年之后才建塔,且塔居于寺外,本身就说明此时的佛塔已不再是寺院的主体,而成为列在寺旁的建筑物了。 从以上...”。最初此七堂是为表佛面之义,后来则以人体相配,来表示其各部分的功用。分别以人的头来表法堂;以心表佛殿;以阴表山门;以两手来表僧堂和库院;以两脚表西净和浴室(见图27)。然而,“七”所表是完整主义。...
觉真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101049335.html
-
smRti ,巴sati),义为心系所缘,不忘失的精神作用。[27]《俱舍论》卷4云:“念,谓于缘明记不忘。”[28]“念”是一种对于所缘的记忆作用。√smR,有记忆、想、思、置于心的意义。[29]换句...饮酒戒,虽无染违犯、“作”),各将受其善、恶果报,并非因为世尊的赞赏,祇陀太子就不须受报,也不是将功折罪、功过相抵,而不受其报。 此外,如《中阿含》卷27云:[102] (世尊曰):“阿难!犹如...
周柔含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134049832.html
-
才开显出来。所以佛弟子的体验,如契合佛的精神,绝非偏枯的理智体验而是悲智融贯的实证。[27]
声闻者不能即俗而真,不能即缘起而空寂,以为慈悲等四无量心,但缘有情,不能契入无为性,不知四无量心是...Chapman and Hall, Inc.1993
[12] 同注10,页3。
[13] 同注11,页27。
[14] 同注6,页167。
[15] 同注6,页187。
[...
林朝成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134349840.html
-
阿弥陀佛的这一根本意愿可看出他的特胜及佛国净土的庄严。怎样才能往生极乐净土呢?称名念佛、观相念佛、观想念佛、实相念佛等皆可以往生。但条件是:“一心不乱”[26]、“心不颠倒”[27]、“不可以少善根福德...《摩诃般若波罗蜜经》卷二,《大正藏》卷8,231中下。 7、《妙法莲华经·譬喻品》,《大正藏》卷9,14下。 8、《阿毗达磨大毗婆沙论》卷一七八,《大正藏》卷27,893下。 9、《净土与...
菩提法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1430499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