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相关内容2206篇,用时12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印顺的如来藏思想之研究

    视为大乘佛法的三大方向之一,这是印顺的始终如一的判教。印顺在 《游心法海六十年》 指出他早期在普陀山读藏三年 (1933-1936,28-31岁),其结果是肯定如来藏说是大乘佛学的重要组成部份,印顺说...的解说,是五义中最不一致的。……真谛所说的如来藏,是随顺《宝性论》说的。但瑜伽学本义,是以真如解说如来藏的,在陈译《摄大乘论释》中,也还保留这一定义。[31]   一方面...

    赖贤宗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50246091.html
  • 佛教与儒家的对诤式对话发微

    弘益众生……是故比丘,常念修行此大慈悲”(《增壹阿含经》卷31,《大正藏》卷2:717中)。但这种慈悲,是一种高难度的“无差等的爱”:“如来如是:为诸众生,令得安稳,不惜身命,拔诸系缚,令得解脱。如是...其中众生,悉是吾子,而今此处,多诸患难;唯我一人,能够救护”(《妙法莲华经》卷2,《大正藏》卷9:14下),甚至不惜以“割肉喂鹰”或“舍身饲虎”来显示自己救渡众生的决心(详见《大智度论》卷35及《佛说...

    周庆华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04546645.html
  • 嘉祥吉藏的“十如是”解释

    的主体并不相同,前者为“诸法”的相、性等,后者为“道场所成果”的性、相义[31]。吉藏解经所依据的是罗什所译的《妙法华》,很自然地认为“如是大果报”一颂是对“十如是”段的再次说明,《法华义疏》说:“...说:  然拣众经之极,以实相为宗;统群圣之心,用妙惠为主。夫万化非无宗,而宗之者无相;虚宗非无契,而契之者无心。故圣人以无心之妙惠,契彼无相之虚宗,内外并冥,缘智俱寂,岂容名数于其间哉?[35]  “...

    黄国清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20146834.html
  • 窥基的判教思想

    16 参见《胜鬘经》〈一乘章〉第五,《大正藏》卷 12, 页 220 上。17 参见《摄大乘论本》卷下,《大正藏》卷 31,页 151 中。18 《法苑义林章》卷一,《大正藏》卷 45,页 ...998 中。31 地论学统是在六世纪初年,由于菩提流支和勒那摩提译 出《十地经论》,由是形成。据史书记载,菩提流支和 勒那摩提二人意见不合;前者的弟子道宠,在通往洛阳 的北道,弘扬流支之教;...

    廖明活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20346840.html
  • 佛教对中日文化影响之比较

    )中国   唐代东来之译经师,有史可考有29人。其中印度20人,于阗4人,唐居1人,吐火罗1人,龟兹1人,西域1 人。唐代西行求法者,北行17人,其中以玄奘最为有名;从南海往返者35人,其中以义净最有...开元年间七绝、五绝所以特 别流行之原因。[31]至于民间文学多从佛学典籍中之文体,演变而来,称之为“变文”[32],因而戏剧与文学、 音乐同时传入。据传说唐玄宗曾亲自主持在御花园之“梨园”演出。[33]...

    李志夫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30746993.html
  • 中国佛教的禅修论[下](1)

    及其根据作出重要的界说。他说:“法无顿渐”[注释:《坛经》[16]],“法即一种”[注释:《坛经》[39]],“法无不一”[注释:《坛经》[35]],这里所讲的“法”是就认识论上的本性而言,指每个人的...31]],“见自本性,即得出世”[注释:《坛经》[42]]。此处所讲的“本心”与本性是同一涵义的概念,故此《坛经》也说:“识心见性,自成佛道。”[注释:《坛经》[30]]。慧能把众生的自心、本性与佛道...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34047070.html
  • 印顺的如来藏思想之研究

    这是印顺的始终如一的判教。印顺在 《游心法海六十年》 指出他早期在普陀山读藏三年 (1933-1936,28-31岁),其结果是肯定如来藏说是大乘佛学的重要组成部份,印顺说:   知道法门广大,所以...rdquo;。法身藏的解说,是五义中最不一致的。……真谛所说的如来藏,是随顺《宝性论》说的。但瑜伽学本义,是以真如解说如来藏的,在陈译《摄大乘论释》中,也还保留这一定义。[31...

    赖贤宗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34847090.html
  • 回鹘人的佛教写经

    Maitrisimit,意为“与弥勒佛相会”,这一主题勾勒出了文书的重要内容,使人们把在中亚对弥勒崇拜的产生或繁荣联系在一起。[31]弥勒是未来佛,据《弥勒上生经》和《弥勒下生经》等载,原出婆罗门家庭,后为佛弟子,先...成书时间在题记中没有任何表露。特肯以其所知的最为古老的抄本把译本的成书时间定在公元8世纪,[35]对此,我不敢苟同。有一则题记提到过一位名叫ksy"c'ry(Kl'np' try,相当于梵语Kalyā...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35147098.html
  • 《宝如来经》和《菩萨十住经》译者略考

    》外, 也同时记载“只多蜜译”《菩萨十住经》。《大周录》之《 宋》、《元》、《明》本则在其“阙本录”中列有一《菩萨 十住经》 (31)。 ...(29) 见 T55.p234a、p247a,c。 (30) 见 T55.p353c、p357b,a。 (31) 见 T55.p375a、p380c 、p...

    释继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53047334.html
  • 当代如来藏学的开展与问题

    Society XXI, p.  31; XXIII p.34, 1936. 此写本不同于注 6 梵文断片  不齐全的资料,从此有了较完整的梵文本。  14 E. H. Johnston & T. ...1988。  《如来藏思想Ⅱ》,京都:法藏馆,1989  《宝性论》,东京:讲谈社,1989。  《增补新版 佛性??何?》,京都,法藏馆,1997。  31 其他如来藏学的日文文章,读者可在台大佛学中心的...

    杜正民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631474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