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相关内容2206篇,用时12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印順的如來藏思想之研究

    如來藏說」視為大乘佛法的三大方向之一,這是印順的始終如一的判教。印順在 《遊心法海六十年》 指出他早期在普陀山讀藏三年 (1933-1936,28-31歲),其結果是肯定如來藏說是大乘佛學的重要組成部...說「至得是其義」。法身藏的解說,是五義中最不一致的。……真諦所說的如來藏,是隨順《寶性論》說的。但瑜伽學本義,是以真如解說如來藏的,在陳譯《攝大乘論釋》中,也還保留這一定義。[31]  一方面,真諦所...

    賴賢宗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63547504.html
  • 当代台湾佛教变迁之考察(注1)

    ├─────┼────┼────┼────┼────┤│云林县 │ 170 │ 176 │ 35 │ 45 │├─────┼────┼────┼────┼────┤│嘉义县 │ │ 92 │ 30 │ 43 │├─────┤ 48 ├────┼────┼────┤│嘉义市 │ │ 31 ...

    王顺民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65047534.html
  • 四谛现观之略探──以《大毗婆沙论》及《清净道论》为主

      灭谛的详名是灭圣谛(nirodhArya-satya),又作苦灭谛、苦尽谛、苦灭圣谛、爱灭苦灭圣谛。所谓灭谛,《中阿含经》卷7,第31经〈分别圣谛经〉云︰  云何爱灭苦灭圣谛?谓众生实有爱内六处:...顺故。31  于同一页,有部以伐树譬喻来解说为何先知苦而后断集的次第,如说:  此顺世间伐树次第,谓伐树者先断枝等,然后拔根。伐生死树次第亦尔,先知苦者如断枝等,后断集者如拔树根。  有部认为在见道位...

    释有信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70947575.html
  • 从初禅相应之心所谈修定前方便

    净想亦培养无贪心所;死念:“我必然会死”,如此想念而断除邪求,更加增长自己警惕之心,以便不迷恋生活。31这更反映出死念能令无贪心所乃至无嗔心所生起。  3. 无痴 (依“择法觉支”及“如理思惟”为缘) ...相是专注于所缘及以引导心向于所缘为现状。“伺”是伺察,即深深考察的意思。以数数思惟于所缘为相、及令心继续(观察于所缘)为现状。35此二心所的近因同样是以所缘为目标。唯有入安止定,才可真正的提升此二心所...

    释见法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71047577.html
  • 法性与存有——弥勒法法性分别与海德格存有论区分的对比研究

    1982)。本文所引该书为英译本页码。  注002 (1969),P。31,P。595。发问、寻找揭露和亲身领受的,仍然是人(此有)。 所以非人莫属。 人的确是这世界里“最主要的客人”了,它是存有所...)。又“时间性是所有存有理解的可能条件,藉由时间使存有得以被理解及概念地悟入。当时间性如同为条件般作用时,我们称它为历时性”(注 31 )。 此有的存有“理解的一个本质环节是投射:理解自身属于此有的...

    蔡瑞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004347983.html
  • 原始佛教的心

    ,而得到精神的自由。禅定和苦行皆认为在肉体尚存之时,无法获得精神的绝对自由;绝对自由的心,非得在脱离肉体的死后才能到达。   在身心具存的现世,能得精神自由   [31]但是释尊认为,人生的理想是:在...、行、识,也就是以身心诸要素的集合体之意,而称之为“蕴”者,也是佛教独特之处,乃教外所未有的。在原始佛教中,  "khandha"[35]一语也用于表示印度一般的“肩”或“干”之意;而与此语有关的律之...

    水野弘元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005748010.html
  • 小乘顿渐说与大乘之融合

    只要一入灭谛理,即可成道。”30本论以灭为第一义谛,由见灭谛即见圣谛而得道。这样,悟入见灭谛,就能通达一切真理。31  但是,“见灭”的整个修行程式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共分为三步:即谓灭尽假名心(...三百余会。到处说法度化有缘众生,他的传教方式,是随机35的施设,不拘一格。他以无比的悲智愿行,为众生提出中正、和平的解脱途径;导之以法,齐之以律。为顺应众生之能力素质,而运用种种方便,巧妙摄取教化众生...

    释性仁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095649300.html
  • 阿底峽《菩提道灯》內容研究

    31颂),而以受戒功德(32、33颂)作为戒学的结束。  在定学中,阿底峡首先说明神通的重要,因为由此方能自利利他,迅速圆满菩提资粮(34~36颂),所以应该精进修习(37颂),而神通则来自禅定(38、...改由六度的项目来讨论。但龙树在论中谆谆教诫,由于佛体具有无边功德,所以成就菩提的资粮亦是无有边际,六度仅是依众生有限的智力而说的,(31)而以六波罗蜜处俗度众时,菩萨行者应“诸论及工巧,明术种种业,利益...

    张福成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103149382.html
  • 敦煌新样文殊画稿研究——兼谈新样文殊造像及其相关问题

    111-119]曹氏也有使节不断往来其间。于阗与沙州曹氏的密切关系,也可以从敦煌石窟艺术中为数不少的于阗人供养人画像,如莫高窟98、454、4窟、榆林窟31窟于阗国王像,及莫高窟61窟、榆林窟35窟于阗...骑狮文殊和佛陀波利见文殊菩萨” [6][ p88-107] 。张惠明先生从“五台山文殊信仰的绘画在图像上的演变”角度有所研究 [7][ p31] 。   结合荣新江、孙修身二先生研究,经过仔细的考虑,...

    沙武田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154050117.html
  • 荷泽神会在南禅发展中的角色与影响

    涅槃,无行而行即超彼岸30。    神会的思想是承袭慧能的,他坚持慧能的顿悟法门,认为“我六代大师,一一皆言,单刀直入,直了见性,不言渐阶”31,以此作为批评神秀禅法的主要内容,认为北宗“师承是傍,法门...是慧能的思想再发挥:    愚人忽然悟解心开,即与智人无别。善知识,不悟即佛是众生,一念悟时众生即佛。故知万法尽在自心,何不从自心中顿见真如本性35。    除了详明自己的见解之外,神会也不客气的批评...

    释见岸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1646502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