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相关内容3283篇,用时10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敦煌遗书中的《妙法莲华经》及有关文献

    33 李盛铎旧藏 法华经卷五 仪凤二年正月二十七日   34 上海博物馆 法华经卷五 仪凤二年二月十三日   35 斯3094号 法华经卷二 仪凤二年五月二十一日   上述诸卷之题记包括书手...。《大正藏》第34卷据日本古刊本收入吉 藏撰《法华义疏》十二卷。但该本从《序品》开始,没有开题部分,不符合中国古 代疏释的一般体例。因此,斯6891号有可能就是《大正藏》本所缺失的首部。但 是,斯...

    方广锠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563941980.html
  • 敦煌结夏安居考察

    。[34]   气候与地理因素及各地时差的不同,使得印度佛教安居的时间也出现了差 异。玄奘的解释认为,造成这种差别的原因为“方言未融,传译有谬”所致。 义净在《南海寄归内...  32 法律   33 僧政 一真   34 僧政 威宽   从上引的资料中之“应管僧尼一十六所”、“司空万福”、“仍仰纲管 及寺卿...

    湛如法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564141983.html
  • 关于唯识学种子论的探讨

    ,故非能熏,唯七转识及彼心所有胜势用。而增减者,具此四义,可是能熏。[34]  但具以上四义,一切法中,唯因位同身同刹那之七转识及彼心所。所以说,能为能熏法者,唯此前七转识。  从这能熏和所熏四义中...》卷31,9c。  [31]《成唯识论》卷2,《大正藏》卷31,9c。  [32]《成唯识论》卷2,《大正藏》卷31,9c。  [33]《成唯识论》卷2,《大正藏》卷31,9c。  [34]《成唯识论...

    理证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565041988.html
  • 大悲度眾生 正命不偷盜——『五戒的現代意義』系列講座之二(上)

    念處經敘》云:『又復偷盜得果報少,謂偷盜已,專心懺悔;既懺悔已,後更不作;遮他偷盜,教不盜戒,示其善道,令住善法,遠離偷盜。如是盜業不具足滿。』[34]   這就反映出佛陀當初制不偷盜戒的目的有二,首先...5a3。   [34]《正法念處經敘》大正藏17.2c7-10;『若復懺悔,不生隨喜,心中生悔,彼不定受。』大正藏17.4c17-19。   [35]《彌沙塞部和醯五分律》,大正藏22.188b18-...

    净因法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572042010.html
  • 宋初僧人对儒家中庸思想的认识与回应

    32] 漆侠.宋学的发展和演变[M].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2002.146.  [34] 释契嵩.镡津文集[A].四部丛刊本.卷4,中庸解第五.  [35] 高聪明.明教大师契嵩与理学[A].漆侠...……吾之不肖,岂敢也抑,亦尝学于吾之道,以中庸几于吾道,故窃而言之[34]。  从契嵩认为中庸“天下之至道也”可以看出,契嵩将中庸作为儒家思想的最高原则,从而为儒家的伦理规范和礼乐刑政制度作出了“性命...

    韩毅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0003642226.html
  • 圆瑛法师与泉州开元慈儿院

      [成都]宗教学研究,2005年第1期  34-41页  ---------------------------------------------------------------------...某种意义上说,是对佛教理论与实践的发展。  注释:  (34)《泉州开元慈儿院缘起文》《佛音》第10、11、12期合刊。 ...

    王荣国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0011742274.html
  • 论明代的度僧

    朝度僧的参照和顾忌,大臣反对滥度必以永乐定额为言。如,宣德二年(1427)十二月,宣宗命将“多系额外滥收、且不通经典”行童“如例悉遣归”,“若系额内之数,亦待五年考试给与”(注:《明宣宗实录》卷34。...明宣宗实录》卷12、卷29、卷34、卷114。)。宣宗所度相当少,仅有三年六月,因五台山等处僧人“不及数额”,令“审其不违例者给之”;八月,云南土僧善清等“来自万里外”,命“不拘常例与之”;七年五月,太祖...

    何孝荣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0012842286.html
  • 论熊十力哲学体系中的华严宗思想特征

    34][36][37]熊十力全集[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1.(卷8)209,(附卷(上))229—230,(卷7)72,(卷4)79,(卷9)32,(卷9)225,(卷4)235—236,...熊氏此中所暗含的十玄义,远没有华严诸祖的相应论述来得自觉和严密,所以,太虚评价曰:“发挥体用亦不如《华严》十玄。”[34]  熊氏《新唯识论》中,在在处处体现出这种事事无碍、万法互摄互入的圆融观[35]...

    孟令兵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0024042370.html
  • 天台先驱慧思佛学思想初探——关于早期天台宗思想的几个问题

    与观、定与慧实际上是“不二”的。智凯指出:  非禅不慧,非慧不禅。禅、慧不二,不二而二。分门别说,作定、慧二解。(注:《观音玄义》卷上,《大正藏》卷34第882页上。)  这就是说,止与观、定与慧并非...慧,言慧即有定”(注:《观音义疏》卷下,《大正藏》卷34第931页上。),既没有脱离慧的定,也没有脱离定的慧,定与慧、止与观是内在的同体统一。在《摩诃止观》中,智凯讲到止与观自相会通时说:  止、观自...

    张风雷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0025042383.html
  • 《菩提道灯难处释》探微

      当今之日无暇广听闻,犹如舟筏广大诸经论,   是如当断一切扰意缘,唯修最胜亲承之教示。   人寿苦短知识无边际,此生寿量尚且不可知,   是故当如鹅饮水中乳,依信唯取所求有义事。(注34)   ...阿底峡另一部著作《定资粮品》(Ot.5398), 也结合了密咒乘的修定法门(参见《广论》引文,页72)。   (注34)参见(注2)引书,页256。   (注35)参见(注2)引书,页215。   (...

    陈玉蛟(释如石)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00342424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