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相关内容1787篇,用时11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弘一法师与念佛法门

    1933年(54岁)在妙释寺为念佛会讲《改过实验谈》。  1934年(55岁)至万寿岩参加念佛堂开堂典礼,为众开示三日。  1935年(56岁)于万寿岩校读清末自日本请回的灵芝元照律师著的《阿弥陀经义疏》。...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0250943685.html
  • 考證、典範與解釋的正當性以《大乘止觀法門》的作者問題為線索[*]

    問題意識與學科專長上的限制,可能忽略了同一時期並存的其他典範[55]。 ── 問題的關鍵在於:「解釋的正當性」的標準會因為時代的改變而有所不同(time-depent)[56]。往往某個時代或某個學派認為完全合理的...252。 [12] 同上,pp.212-217。 [13] 對此有興趣者,可以參看《天台宗之判教與發展》,〔叢刊〕第56冊。其中,李世傑〈天台宗的成立史要〉(pp.105-121)與慧風〈天台...

    朱文光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293143915.html
  • 《攝大乘論》的依他起性初探

    此境清淨亦可攝於依他起性,但這並不是說一切眾生本具自性清淨心。因為<<攝論>>明確主張:清淨心的昔無今有是「從最清淨法界等流正聞熏習種子所生」[56],且內種子必由熏習而生[57]。而應該是眾生有可能...b, L.2。 [56] 大31, p.1136c, L.3。 [57] 可參見(註 25),印順著<<攝大乘論講記>>頁104。 [57] 可參見(註 25),印順著<<攝大乘論講記>>...

    陳水淵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293343917.html
  • 從彌陀淨土信仰的漢化到淨土宗的成立

    依經明道場內懺悔發願法(註55)。此中,在他所引用的經典裏值得注目的,是『十往生經』、『惟無三昧經(註56)』等道綽也引用的疑偽經。又善導對現實得益的強調,也是值42頁得我們注意的,因為這是淨土信仰...正四七、四二四、b~四三八、a。(註 54) 大正四七、四三八、b~四四七、a。(註 55) 大正四七、二二、b。(註 56) 大正四七、二五、b、c。(註 57) 大正四七、二四、c。(註 58) ...

    慧嚴法師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295643971.html
  • 阿底峡《菩提道灯》内容研究

      不过要等到七世纪末的寂天时,以菩提心的实践法门结合大乘资粮才臻于完备。他在其影响深远的《入菩萨行论》(55)第一品中说:‘入于菩萨诸学处,依据经教摄略说’,(56)他撰述的目的是要说明菩萨所应学,...中文‘菩提行经’有八品,藏译本则有十 品,本文所引,以藏文本为主。  (56)《入菩萨行论》(藏),页1,5~6行。  (57)同上,页3,8~13行。  (58)同上,页16,17~20,页17,1~...

    张福成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300143977.html
  • 禅宗六变——序

    。我们不知道这一切是怎样发生的,我们只知道当时的历史,前有桓谭[前24-56]、王充[27-91],非谶纬、疾虚妄、荜路蓝缕,以死相博;后有马融[79-166]、郑玄[127-200]继往开来,蔚为...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301343993.html
  • 藏传佛教觉囊派

    楞伽经》(楞讲168页)   一般中观还提出三无性说(56),这是自空论,只能决择诸法无自性,本派胜义有,非是无性,是离言法性。   园成实就是胜义有,自体有,自性光明,自性俱生智,自性清净,自性...,象征永恒不变之实相。(55)慈氏后四论:《经庄严论》、《辩法性论》、《辩中边论》和《宝性论》。(56)三无性:偏计相无自性,依他生无自性,元成胜义无自性。(57)真空妙有:空非空无有物,谓之真空,有...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302344017.html
  • 『天台霊応図本伝集』に関する一考察

    京師三藏雖弘、皆一途偏顯、兼之者寡。朕夙聞瓦官濟濟、深用慰懷。」隋晉王教云「比[55]聞名僧所説、智者辨析、甚有堦差、如此融會、始得佛意。」若非微妙志徳、豈使[56]英雄屈意者哉。此大師之託迹、英賢之... [54] 「八河」、真如蔵本では「八實」とする。 [55] 「比」、無動寺本は「此」とする。 [56] 「使」、真如蔵本では「便」とする。 [57] 「族」、真如蔵本では「挨」とする。 ...

    釋孝順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303144035.html
  • 貫休禪師生平的探討

    56的一類人物中了。 在山隱修時,休禪師學禪之餘,似乎還曾學過很長一段時間的教法。僧傳說他能通法華經與起信論,後來還曾在洪州講授過,甚得學人欽敬。這兩部經典,在那時是天台宗重要的典籍。史家以...

    釋明復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303744042.html
  • 释迦牟尼生命历险记(二)

     遍尽天,寿命64大劫(约28,902,400,000万年);  四禅九天:  无云天,寿命125大劫(约56,450,000,000万年);  福生天,寿命250大劫(约112,900,000,...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3045440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