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相关内容5349篇,用时11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和谐社会与道风建设-- 内强素质 外树形象

    后以谁为师?佛言:以戒为师。”T40, p0181c。  [②]《四分律》 卷一; T22, p0567b。  [③]《大方廣佛華嚴經》 卷六; T09, p0433b。  [④] 六和:一是身和同住...

    理净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8080154705.html
  • 从佛教思想史上转身论的发展看观世音菩萨(1)

    说,女人即使是长期出家修行,她们在修行上所得的成果还不如一个刚出家的“新受戒比丘”。(22) 这意思就是说,女人即使是修行了一辈子也不能改变她们身为女人的劣处;更谈不上成佛。化地部所设立之“八不越法”...部的作品。增一阿含是部内容非常复杂的小乘经典,它不但收有南传大众部的立论,也收有近似北传大众部出世部 (the Lokottaravaada) 的思想。(36) 就后者而言,增一卷 22及卷50 的...

    古正美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8091254789.html
  • 论唐代禅宗的“见性”思想佛教中国化过程之研究

    ...主者详为条格,速施行。”(注 22)  稍后北魏武帝(424~452)、及以后北周武帝(561~587)、唐武宗(841~860)及后周世宗(954~959),所谓三武一宗之佛教法难,除了北周...,页5。  (注 21) 明复法师《中国僧官制度研究》,页9 ,明文书局出版。  (注 22) 道宣《广弘明集》卷24,《大正藏》卷52,页272中,宋武帝〈沙汰僧徒诏〉。  (注 23) 辅仁大学...

    李志夫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8091354791.html
  • 尊重历史根据 重文化根据——关于宗教文化资源开发问题的对话

    可笑之人”这句话已是妇孺皆知,仅仅这22个字便包含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在世纪之交的今天,这两句话完全可以作为一种精神加以提倡。  何:实际上,布袋和尚作为未来佛弥勒菩萨的形象之所以能得到佛教信众的普遍认可...

    何劲松 刘未鸣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8104654896.html
  • 当代中国佛教

    民族,有22个民族不同程度地信仰佛教。佛教除在汉族地区拥有大量信徒外,在藏族、傣族、蒙族、土族等少数民族居住地区,佛教几乎是全民信仰的宗教,对这些民族的社会、文化等具有重大影响。然而在很长的一个历史...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8122655008.html
  • 忆仁德法师

      忆仁德法师   2001年8月23日8时22分,仁德法师在九华山圆寂。一年来,仁德法师的音容笑貌和大德风范时时在我的脑海中萦回。   庄严国土 利乐有情   仁德法师,俗名李德海,江苏省泰州市白马乡人, 1926年6月23日出生于一个农民家庭。11岁入太尉庵礼松琴法师剃度出家。30岁时,至山西终南山闭关,在 “暮雨青烟寒噪雀,秋风黄叶乱鸦飞”的季节里坐禅莲花洞,为众生的解脱而尽形寿。...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8130555056.html
  • “场所”为中心的“宗教活动空间”——变迁中的中国“宗教制度”

    局限。各自掌握着对个人身份资格的部分权利的定义和保护。公民资格是具有普遍意义的抽象定义,成员资格则是现实利益的实际分配,[22] 从而表达出现代社会里公民资格与成员资格的双重特征。  这一双重特征,表现... [13]“民办非企业单位”概念,最初在1996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在《关于加强社会团体和民办非企业单位管理工作的通知》(中办发[1996]22号)中正式出现。参国务院法制办政法司、民政部...

    李向平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4545455475.html
  • 从佛教之伦理精神对中国当代社会之反省

    真人法?“不自意,不贱他,是诸真人法。”[22]与人相处之真正原则是不要自贡高,我字当头,而是要尊重别人。但这仍只是消极地自律守戒;积极地仍在慈悲、布施。   慈悲众生具三种...都是“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这位长者终其一生,无论生病、死亡,都受佛陀的关怀。(见《中阿含卷》6 ,28经,《大正藏》卷 1,页 458中;《杂阿含》卷22, 593经...

    李志夫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5063855798.html
  • 《中国佛教之批判的研究》简介

    成的佛教,都一概称为“格义佛教”。(22)  另外,伊藤也认为“中国佛教,从传来当初直至禅宗成立,是格义佛教”。(23)所谓的“直至禅宗成立”,“当然也意味著,禅宗之后的所有中国佛教”。(24)  ...”研究》,页 34-71;以及傅伟勋,(关于缘起思想形成与发展的诠释学考察),《中华佛学学报第四期》,1991,页 169-197。   参照《中国佛教之批判的研究》,页 15-22。   参照《中国...

    吕凯文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5075855847.html
  • 中古佛教寺院经济与世俗王权社会

    、《隋唐佛教史稿》汤用彤著,中华书局,1982  20、《中国佛教史》(第二卷)任继愈主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5  21、《隋唐佛教》郭朋著,齐鲁书社,1980  22、《七世纪前中国的知识、...

    刘小平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51010559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