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相关内容1647篇,用时111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阿底峽《菩提道灯》內容研究

    这两者的差别就如同“想走”与“正在走”的差异。(57)这表示,想要得到菩提是愿心,行各种菩萨所应行时是行心。所以在论的第三持菩提心(发菩提心)品说:“如前诸善逝,发起菩提心,于菩萨学处,依次住于彼,...~280。中文“菩提行经”有八品,藏译本则有十 品,本文所引,以藏文本为主。  (56)《入菩萨行论》(藏),页1,5~6行。  (57)同上,页3,8~13行。  (58)同上,页16,17~20,...

    张福成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103149382.html
  • 吕秋逸先生年谱

    全国政协会议。  1952年 56岁 内学院院董会决议内学院停办。先生返回南京,得到统战部、宗教局领导同志的关心,并由中央有关部门拨来了研究经费。  1953年 57岁 5月30日,中国佛教协会于北京...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113349526.html
  • 《百丈清规》与中国佛教僧团的管理创新

    Aranya)型,但中国的僧侣们合理化了其经济的方面。”57这是《百丈清规》之管理创新的第一点。  2、它设计了一种新的组织机构并使之有效运转。  在寺院、僧团的组织方面,除政府机构外,佛教内部鲜有...

    王永会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121649636.html
  • 略论唯识古、今学的分野

    因而,正如安慧在《三十唯识释》中所言:“识变分别,所缘是无。”[57]对见相二分的这种认识,实际上便是主张“似二分起即计所执”把二分等同于计所执,而二分所现又是“识变分别”的结果,因此这又是古学对虚妄...复可称为相见通见别无我法说。”正可佐证上说。详见氏作《和译安慧三十颂释论之考察》(逸厂译),收于张曼涛主编《现代佛学丛刊》之《唯识典籍研究》(一)。  [57]安慧《三十唯识释》,吕《安慧三十唯识略抄...

    张志强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123749690.html
  • 早期佛教缘起思想要义

    印佛学比较研究》,第57页。   [viii] 转引自《中印佛学比较研究》,第58页。   [ix]《五十奥义书》,第620页。   [x]《门达克奥义》,转引自《中印佛学比较研究》,第60-...

    孟领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125649738.html
  • 宗舜法师:《浙藏敦煌文獻》佛教資料考辨

    後,二正顯戒相,三結勸修學。彼第三者,今此經戒總結段也。(57)   不過,因科文內容有限,目前不能斷定這究竟是爲《梵網經》作的科文還是爲唐/法藏《梵網戒本疏》作的科文。   故此件可擬名為:...第12行;第407頁中倒數第1行至下第8行。   55 見第219頁。   56 見《大正藏》40/1815/708中至下。   57 見《大正藏》62/2247/261上。   58 見第...

    宗舜法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125649739.html
  • 宗舜法师:道信及其“一行三昧”论

    )杜朏《传法宝记》又载,弘忍“昼则混迹驱给,夜则坐摄至晓,未尝懈怠,精至累年”。(57) 道宣《续高僧传》载,道信另一弟子荆州玄爽,“后返本乡,唯存摄念,长坐不臥,...;”、(见《大正藏》85/2837/1287下)   54、见《敦煌新本六祖坛经》第20页。   55、见《大正藏》85/2834/1273中。   56、见第166页。   57...

    宗舜法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130149748.html
  • 海涛法师选辑:素食主义(1)

    的马拉松选手   56我不需要杀生,或要别人杀生,另一个生命便是我最大的支柱。  —克理斯.坎伯(Chris CamDbell)美国奥林匹克奖得主   57.我相信任何一个曾经认真维持自己的才能...

    海涛法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130949764.html
  • 《未曾有因缘经》之“饮酒念戒”初探

    ,为使欢喜、另醉之意[55];藏文myos-par Hgyur,为沉迷、醉、神志不清之意[56]。《俱舍论》卷14云:[57]  窣罗(sruA)、迷丽耶(maireya),末陀(madya)放逸处…...翻译名义大集》下,页559。  [55] 参见《汉译对照梵和大辞典》,p992b。  [56] 参见《汉藏大辞典》,页2131b。  [57] 《俱舍论》卷14(大正29,77c4-7);参《...

    周柔含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134049832.html
  • 安乐死的伦理反省

    不应该受到谴责的【57】。不过,根据这样的良心判断而付诸实践的医生或家人,仍必须负起法律上的责任【58】。事实上,不畏惧法律制裁的抉择,往往才真正反映了道德的审慎程度及勇气。  以澳洲为例。所谓的末期...【57】Lutterotti, 1992, 1094.  【【58】Lutterotti, 1992, 1094.  【【59】澳洲北区末期病患权利法,参阅澳洲北区立法局在网际网路上公布的法令资料:...

    孙效智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1344498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