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6)
至于余下的十八部经,《大正藏》收录在法护名下,而《出三藏记集》中却没有归到法护名下,这其中大部份经在僧佑时已经存在,只是僧佑将之列入失译中(译者不详),而《大正藏》把它们收录在法护名下是受了后期经录家如费长房、智升等的影响。这些经典是否法护所译,尚待进一步的研究,笔者暂时不把它们当作法护的译作。(注27)
(26)《鸯掘摩经》(T.118)、《力士移山经》(T.135)、《生经》...
梅乃文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41145987.html
-
这一点上,延寿把修戒与修心、修慧连系在一起,因为心的 “轻躁动转,难捉难调……乃是一切诸恶根本”(注26),只 有通过修慧,才能“焚烧邪见,犹如猛火”(注27)...,六道众生, 其心不淫,则不随其生死相续。……淫心不除,尘不 可出。纵有多智,禅定现前,如不断淫,必落魔道。 (注30) ...
冉云华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41846001.html
-
大乘佛教并兴起人间佛教思潮?佛教的人本倾向同儒家的人本思想究竟有什么不同呢? 我认为,大乘佛教在中国的盛行和人间佛教思潮的形成都是儒家人本思想影响的一种必然结果。[26]不过,尽管如此,佛教同儒家...于昏衢;匍匐 -------------------------------------------------------------------------------- [26] 当然,儒家...
恒毓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51446108.html
-
只是其建立“大同世界”的一个“下手处”或“试验场”而已26。谭嗣同以佛菩萨普度众生的思想来对接和纳受康有为的这一以全人类为目标的...心态接受佛学的,而康有为则是以消极的心态接受佛学的。谭嗣同为寻求众生的解脱之道研习佛学,而康有为则只是为了寻求个人的解脱之道而研习佛学,两者不可同日而语也。
26 中国历代知识份子都有一种以天下...
陈坚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51646112.html
-
崔融,并为初唐“文章四友”[25] 。杜甫自父母两系所承,却不只是诗文传统,还有“儒素传家”“奉儒守官”[26]的传统。他早年怀抱“许身契稷,致君尧舜”的大志,热衷于仕进,却屡试不第。直到三十九岁那年,...崔融、杜审言、苏味道。 [26] 〈进雕赋表〉,见《全唐文》卷359。 --------------------------------------------------------------...
张 弓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51946118.html
-
逢王导召其为补州主簿(史官),洪乃受职不辞。旋转司徒掾,又迁咨议参军,皆属“顾问”“咨议”性质。此应为洪最后一次为官,因其至六十一岁终了 页176 于一切职皆辞不就。[26] 葛洪素有隐居山林之志,《...,虽或有问,常辞以不知,以免辞费之过也。”[30] 其亦痛恨邪恶不义之人,也具有口不论人是非、不妄意评价人物的性格,认为“我身在我者也,法当易知。设令有人问我,使自比古人及同时令我自求辈,则我实不能...
彭慧娴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55046188.html
-
的南朝(注26)。
故由此等来看,对于七世之语的使用,似乎是有必有上溯至印度来探求的。 若依赤沼智善、及山口益二位博士之说知,七世或七世父母原是古代印度人的信仰用语;因而,正如...(注30)。 故由此看,南北朝诸造像记上所流行的“七世”之语,其使用实不是源于中土自身原有的,而是因于印度所固有的习俗。但是,七世之语,虽非中土人士所固有,但是自凉州地区传入中土后,为其后北朝所...
林保尧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55146190.html
-
故此教播于日本而海外盛矣。[26] 他认为日本的天台宗是从新罗传去的。这是大错特错了。事实上相对于朝鲜半岛而言,天台宗传入日本的时间要早很多。自唐代开始,日本派出的遣唐使团就从中土学习天台宗教义,...法华赞》、良贲《仁王经疏》等。[30] 唐开成3年(公元838年),日本天台宗僧人圆仁入唐访求天台圣与经籍。他带来日本比睿山延历寺东决天台教义三十条,先后向扬州、五台山、长安等地的高僧求法请益,受学...
沈海波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55546197.html
-
平原之铁矾土地区, 如图二,(注 26)为古代结晶岩 块,故矿藏颇丰,如图三,(注 27) 这里的铁,已早为早期 移民之奥族人( Australoids )所使用。 这里的...也是出自传统信仰,认为婆罗门、刹帝利、吠舍、三 阶级为再生族,所以为梵天( Brahma )所保护,是神圣的; 首陀罗为一生族,为奴隶。(注 30) 佛教亦因之,只是不承 ...
李志夫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60546214.html
-
--------------------
(注 25)详见《弥沙塞部和醯五分律》卷三○;《大正藏》卷二二,页190下~191上。13页
能仁,Sakyamni)(注26),据说就是因为这样而得来的...1) 世有常? (2) 世无有常? (3) 世有底? (4) 世无有底? (5) 命即是身?------------------------------
(注 26)“释迦牟尼”一词,又译为“释迦...
杨惠南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618462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