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相关内容3283篇,用时10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东晋慧远法师〈法性论〉义学的还原

    。” 远公谓若法身可言“见”,则应由四大五根所成。 〈次重问法身并答〉: 34页 假使慈悲之性化于受习之气,发自神本,...答(注33)中谓“法身”为“法性生身”。意谓“法身”乃“法性”所成就之“身”。 而〈佛影铭并序〉(注34)即是站在“法身”的基础来说明“佛影”的现象: 三复无缘之慈,妙寻法身法之应...

    赖鹏举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035548441.html
  • 鸠摩罗什所传“数息观”禅法之剖析

    》之 §3.1.4“除亲里觉”部分,应  该是相当于马鸣菩萨之《美难陀》XV 30-41,只是《坐》中  缺《美难陀》XV 30及34二偈。此外,《美难陀》全篇是偈  颂体,而鸠摩罗什所译《坐》之 §...jnatisamagamah//34//   (犹如旅人集宿于各种居所,再舍离而各奔前程。亲族之聚  合亦如是)  S4 生世界中各有因缘,缘会故亲,缘散故疏,无有定实因  缘果报,  共相亲近...

    释惠敏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040348455.html
  • 禅话传统中的叙事与修辞结构

    Faure)写道:对于文本而言,英雄“应该被诠释为一种文本和宗教的典范,并且不能以历史的观点或心理学的本质来加以重构”(注34)。根据罗兰?巴特所言:“‘我’不是一先于文本的无辜主体,……这个接近文本的‘我...27。 (注 34) Faure, 190, 这是受到Foucault "What is an Author ?" 的影响。 Foucault 写道:“作者的名字彰显出特定语言组合的表现,并且指出在...

    吕凯文译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040548458.html
  • 早期天台禅法的修持

    日甚月增,为成就故,失二治一。蒲鞭示耻,非吾苦之。(注34)由此可知智顗在金陵瓦官寺八年,以及初入天台之十年间,均无意(也未曾)为徒众订立制法。或者智顗德风草偃,因而不须立制法以肃众;灌顶在《别传》中也...解脱”而设立的。依众解脱,又有三种不同的修行方式: (1)依堂坐禅,(2)别场忏悔,(3)-------------------- (注 34)《国清百录》(以下称《百录》)卷一,《大正藏》卷四六,...

    释慧开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040548459.html
  • 解读“比丘尼”在西方人眼中的隐含

    根立在社会学和人类学的普遍主义上。一样无视于她们的社会、经济   、政治、文化和宗教是什么,妇女有著父系体制下的相同挣扎,而这   种被压迫的“相同”的社会学概念,将妇女绑束在一起。[34]换言之, ...Holm和John Bowker合   编的 Women in Religion(London and New York: Pinter Publishers,   1994),页9。   [34]同注9,...

    陈美华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041548488.html
  • 佛、道兼融的王畿理学

    良知即渊,原无穷尽,才为私欲壅塞,便失了渊之本体。"B33又说:"人心本一,有欲始二。"B34"人心本虚,有不虚者,欲累之也。"B35他对心之私欲作了这样的比喻,说:"心之有欲,如目之有尘,耳之有楔也...。  B33、B41卷十六《胡栗里别言》,第584,584页。  B34、B43卷二《书进修会籍》,第288,288页。  B35、B36B38卷十七《虚谷说》,皆第614页。  B37、B39...

    曾召南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041748493.html
  • 从僧睿的法身观探讨其与《大智度论》法身说之关系

    吉藏的《法华玄论》卷9,同样也是引自于僧睿的五种法身,则言:“说其生,则本之法性,故云法性生身。” 这跟澄观所说的是完全相同。而“法性生身”,相对于《智论》在卷34中则言:  法性生身佛者,无事不济...法身。如《大毗婆沙论》卷34说:  今显此身父母生长,是有漏法,非所归依。所归依者,谓佛无学成菩提法,即是法身。   相对于说一切有部之说,“大众部”则提出了,“佛身出世是无漏的”。对于佛的生病服药,...

    释如嵩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042848513.html
  • 中国佛教劝善书初探

    故?善本当行,非侥福故;恶本不当作,非畏罪故。B34   云栖认为,也许那些人格低下的人看见此录时,会嘲笑而不屑一顾,如果是人格中等的人士,一定会认真地记录善恶,勉力修行。对于那些众善奉行的&...  B33见袁啸波编《民间劝善书》,187页。   B34见袁啸波编《民间劝善书》,182—183页。   B36日本学者酒井忠夫认为:云谷禅师授袁了凡的功过格当在《自知录...

    王月清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065148888.html
  • 理学与禅学

    寸土,何处容其出入?〔33〕   这一解释把大程的思想剥脱得一丝不挂,其与禅宗“故知一切万法,尽在自身中,何不从于自心顿现真如本性”〔34〕的话则契合无间。   程颢说易,...》上   〔25〕《二程全书》卷三七   〔26〕〔27〕《宋元学案》卷十六《伊川学案》下   〔38〕〔34〕〔32〕《坛经》   〔36〕程颐《易说:系辞》   〔37〕《二程外书》卷...

    麻天祥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070248915.html
  • 从“心性本净”到“心性本觉”

    lsquo;已然的’一般。”[34]虽然吕先生将印度佛学心性说的不共特征概括为“心性本寂”是错误的,但他认为印度佛学谈人心明净,只就其“可能的&...社会科学出版社1995年版。   [33]见《摄大乘论本》“所知相分”第三,《大正藏》卷31。   [34]见吕澂《试论中国佛学有关心性的基本思想》p1418,载于《吕澂佛学...

    周贵华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0757490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