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相关内容1983篇,用时10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身是维摩不著花──黄玉阶之宗教活动

    106页 总代嘱托 ( 注 52)。 明治三十四年四月,本愿寺置别院于新起街,将所有信徒捐款事宜交由黄玉阶及林望周、黄应麟、洪以南等人主持,黄玉阶并代书捐簿序文 ( 注 53)。 明治三十四年...见台湾宗教社寺刊行会编,《台湾社寺宗教要览》,昭和八 年( 1933 年)三月十五日,页 11-12。 ( 注 52)《黄玉阶?履历》,页 4。 ( 注 53)《台湾日日新报》,明治...

    李世伟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35145958.html
  • 论唐代佛教徒对社会的巨大贡献

    52  不得贩卖贸易.安置田宅.畜养人民.奴婢.畜生;一切种植及诸财宝皆当远离.如避火坑;不得斩伐草木.垦土.掘地.”这些规定显然已不合时宜.僧侣的实践早已在一定程度上冲破了教条主义的禁戒.但是迄至唐...

    谢重光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35145959.html
  • 张胜温“梵像卷”药师琉璃光佛会与十二大愿之研究

    术》,第一一一号(一九七七年二月), 页 52-74; 《佛教艺术》,第一一八号,(一九七八年五月), 页 58-96。 ...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35445963.html
  • 龙树的诠释学理念之哲学省察(2)

    道入出自在,观已直过,入菩萨位。为度众生故,起道慧,欲为众生说法,解一切众生语言音声,以梵音声说法,所谓遮恶道,开善道。[52]   这段话有三层含意。一是菩萨唯有遍学一切法门,才有能力了解一切众生...  [50] 引自龙树造?鸠摩罗什译《大智度论》,卷19,新版页717。   [51] 引自龙树造?鸠摩罗什译《大智度论》,卷19,新版页717。   [52] 引自龙树造?鸠摩罗什译《大智度论》...

    游祥州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40745983.html
  • 缘起之“此缘性(idappaccayata)”(1)

    .36。 ○舟桥一哉“相依性”p.72)有补充说明 :但“直译是‘???缘?????’,并非 一定是‘相互? 缘???’之意思。”○佐藤密雄“相依性”52。 ...

    杨郁文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40945985.html
  • 汉传“受戒法”之考察

    结成上文)与“三段”(告众重听、正辨牒缘及以根本、单牒根本决判成就)之解析,资持记也以“纲、缘、本”说明(《大》40,200c29~201a19;“会本”卷5,页 52~3),(注5)弘一大师之《钞记...

    释惠敏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41145988.html
  • 太子晃与文成帝─英年早逝的天才父子政治家大力推广佛教于北魏的功勋及期政治目的

    拥戴诸人(注37)之中,源贺是有佛学修养的人,《魏书》卷52赵柔传略云︰ 赵柔(约431~452时人),金城人也。世祖平凉州,内徙京师 。陇西王源贺采佛经幽旨作祗洹精舍图偈六卷...》(以下引用简称《慈恩传》,《大正藏》编号2053)卷3 略云︰ 那烂陀(Nalanda)寺者,僧徒主、客(注52)常有万人。(摩揭 陀[Magaddha])国王钦重,舍百余...

    曹仕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41245990.html
  • 摩诃止观的道次第思想

    借空、假之方便,以成就空观,即是次第义:  两观为方便,得入中道第一义谛破法。……法华唯一意,正直舍方便,但说无上道[52]  不过此亦涉及下文所述“根性次第”之差异,例如圆教行者从“初信”开始,即...大正藏》第四十六卷 第49页中  [15] 《大正藏》第四十六卷 第52页中  [16] 《大正藏》第四十六卷 第291页中  [17] 《大正藏》第四十六卷 第52页中  [18] 《大正藏》第...

    释惠空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42346009.html
  • 大小兼受戒、单受菩萨戒与无戒之戒--中日佛教戒律观的评较考察

    1976 年和歌山县.密教文化研究所发行),第 50 ~ 52 页。  79 页  极创新;在大乘,则慧学一直占有优位,规导戒学的开展创新,从小乘比丘戒到 《梵网经》、《璎珞经》 等经所倡三聚净戒的纯大乘...

    傅伟勋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43546036.html
  • 印顺导师对新旧译唯识的定位与评析

    [52]由此可以知道,真谛的“解性赖耶”绝非“本觉”,“解性赖耶”只指心真如性,有如空宗由心无自性而言“心本性净”一样,并无能生起无漏清净法的功能,依《摄论》之意,一切种子新熏,无漏清净法是由“最清...赖耶通真妄”可以说是同义的。因此,虽然对二分依他的解释差异,亦是新旧译唯识的一大分界,但从赖耶是否通真妄即可看出其大致的差异,今暂不处理,留待他日详述。[52] 《如来藏之研究》,p.215。[53]〈...

    陈 一 标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500460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