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相关内容16423篇,用时13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儒道佛三教合一的哲理探讨

    欠公平。(注5) 有趣的是,宋明理学家们不时感叹,原属儒家的知识份 子精英,常被佛教(尤其禅家)诱引,堕入“歧途”。譬如朱 熹评论陆象山的心学禅味太浓... (注 5) 见"Morality or Beyond: The Neo-Confucian Confrontation with ...

    傅伟动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393345393.html
  • 朱熹理学与佛学之交涉

    [5] 同注二,页六五六《朱子所引之佛语》。陈荣捷谓:“文集语类所引佛家之言,以禅语为多。”所列举的六十则,见六五七页~六六三页。  [6] 大慧,名宗杲,又号妙喜,生于文元一○八九年,卒于一一六三年...

    曾春海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393545396.html
  • 关河的净土学--中国净土宗的北源

    ”二则“般若”、“相实”之要旨来说明念佛三昧。此不但上通第二节关河诸师以般若明净土器世间及众生世间,亦下通道融在炳灵寺169窟以“法身观”来修主尊阿弥陀佛的观想(注5)。 二、罗什所传 ... ”:“至如般若诸经,....其大略皆以适化为本,应务之门不 得不以善权为用。权之为化,悟物虽弘,于实体不足,皆属法 华,固其宜矣。”又在《出三藏记集》卷5中僧睿并为 ...

    赖鹏举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393545397.html
  • 导师的话:研究佛法的立场与方法

    而已。  我以前写过一篇文章,叫做‘以佛法研究佛法’,有的人也许看过。怎样来研究佛法呢?当然是研究经,论,各宗派里面许多的道  页5 导师的话:研究佛法的立场与方法 法光学坛第五期(2001)  理。但...

    印顺导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393945408.html
  • 撰写“佛教伦理学”的“教证”与“理证”

    提出了一些诘难与回应。[5]  其实不但如此,曾有学生问笔者,为何不将唯识学的“种子现行”理论拿来诠释书中的业果报思想?答案是一样的:唯识学的这套诠释系统,固然在自身“属于正统佛法”的辩证过程中,提出了...

    释昭慧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393945409.html
  • 僧肇思想之背景及其渊源

    内停其心,令不想  外色,即色想废矣”(注5)。  刘孝标注支愍度之心无义则云:  “(心)无义者曰:种智之体,豁如太虚。虚而能  知,无而能应,居宗至极,其惟无乎”(世说新语刘  孝标注引)。 ...。  (注 2) 名僧传抄昙济传,卍续藏第一三四册,页○○一八  上。  (注 3) 中观论疏,大正藏卷四二,页二九上。  (注 4) 中观疏记,大正藏卷六五,页九三中。  (注 5) 肇论疏...

    刘贵杰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00245468.html
  • 刘萨河研究——敦煌佛教文献解析之一

    (署为“梁简文帝”撰),均可参看,兹并不予移录,以省篇幅。)  (5)集神州三宝感通录,卷上、中、下,释道宣撰(日本大正新修大藏经,第五十卷,史传部所收)。  卷上  (一) 西晋会稽鄮(龙按:原注曰...杀害。此地特多。地下人骨。今由见在。所杀无辜,残酷枉滥。故诸神鬼。携以镇之。令此冤魂。得生善念。周灭佛法。神亦从之。隋祖载隆。佛还重起。云云。  本来。像上面由我移录的(5)、(6)两种专书之有关文字,...

    陈祚龙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00945480.html
  • 净土宗判教史略要(1)

    。  称名一法,易行易往,无有能破。时处诸缘无碍,时节久近无碍,罪福多少无碍,所谓‘诸邪业系,无能碍者’[5],故无第三难。  生于净土,见生之火,自然而灭。永出轮回,梵行成就,不堕人天福乐中,故无...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02545513.html
  • 涅槃变相研究

    提耶舍译的  大悲经五卷,十四品(注5),也都共说佛涅槃前的教化事迹  。  以所述这些大乘部涅槃经内容,均著重在叙述佛涅槃前  的教化,也就是日后涅槃宗所奉行的教义。至佛临涅槃的事  迹,涅槃后发生...大众所问品、现病品、圣行品、梵行品、婴  儿行品、光明遍照高贵德王菩萨品、师子吼菩萨品  、迦叶菩萨品、憍陈如品等。  (注 5): 高齐那连提耶舍译“大悲经”五卷十四品,为梵  天品、商主品、帝释品...

    陈清香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04545572.html
  • 东初老人有关“佛教与中国文化”之撰述析论

    读佛经而读儒书;读儒书犹未为不可,又至于读老庄;稍明敏者,又从而注释之,又从而学诗、学文、学字、学尺牍。种种皆法门衰相,弗可挽矣!”5 虽然有著这样一股伏流存在,为了佛教在中国群众之间的顺利传播,部份...书乡,民国 86年),页662-663。  5 见《竹窗随笔》(台北:佛陀教育基金会,民81年版),页176。  6 宗密《原人论》指出:“然孔、老、释迦皆是至圣,随时应物,设教殊途,内外相资,共利群庶...

    黄国清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049455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