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乐器,竟起歌舞。参《元曲选校注》第1册下卷,同注52,页920;《华夏诸神》,同注38,页426-427。 页301 实)。剧末由增福神宣示: 居士,你非是凡人,乃上界宾陀罗尊者是也[73];...,同注52,页928。 94. 佛宝指释迦牟尼佛(佛陀),修行觉悟、证道之人;法宝指依佛陀教法所集的经、律、论三藏,律藏指大乘律、小乘律的戒规和受戒仪式;论藏分释经(解释佛经的论典)、宗经(阐发各...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331252369.html
-
长远,方得了悟。[52] 引文说“众经明义,各有大宗”,指出诸佛经陈义各有不同重心。《法华经》是以一乘思想为其教说重心,虽也讲说常住,但较简略和间接,因而钝根人不能明白。由是佛陀还须演说《涅槃经》,...
廖明活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331452374.html
-
hgrel》(梵文:satyadvayavibha^nga-pa~njikaa),藏文《二谛分别论细疏》,<东大德格版>No.3883,<中观部12>,页8之15b 2行至页26之52b 7行;<台北...---------------------- 47. 同注十五,《研究》,页168。 48. 同注三十八,昂旺朗吉,页545、546。 页52 意含,因而提出能于“法性境不颠倒者”才是“真胜义...
曹志成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331852379.html
-
。 页52 八十种妙好,十八不共法,如是等功德,而我皆以失。 我独经行时,见佛在大众,名闻满十方,广饶益众生。 自惟思此利,我为自欺诳,我常于日夜,每思惟是事, 欲以问世尊,为失为不失?我...---------------------------------------------------------------------- 123 见《大宝积经》卷九(《大正》11?52b~c)。...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331952383.html
-
许多中国僧人创作的偈、赞也是不押韵的。仅从净土赞文来看,北魏昙鸾所作《阿弥陀佛偈一卷》多达52偈,洋洋数千言,尽管除赞文首尾的礼拜句、发愿句外,赞文主体作整齐的七言韵文句式,然而却全不押韵。唐初善道的赞...
张先堂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364752839.html
-
贾沈,贾克仁,贾克琳、贾净枝、贾竝山、贾力根。 ——录自北京图书馆藏拓北京3965号。
毛藏妹等造像并记 [说明]唐永徽元年十一月廿二日(651/1.20) 长85厘米,宽52厘米。记刻于...
王巽文 徐自强 冀亚平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365652858.html
-
空,非色灭空。”这是根据事物的“缘起”否认它有绝对自性的存在。可是这样的界说理论上固然高深玄妙,却对于伦理差别的建构有著实践涵义上既笼统又直接的威胁。[注52]这... [注49] 《道行般若经?功德品》。
[注50] 《中论?观法品》。
[注51] 《中论?观涅槃品》。
[注52] 有学者认为“大乘佛教主张‘我法两空&...
吴洲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371952920.html
-
解脱超度。 尔后,目连救母故事发展至隋、唐、五代,有了很大改变。现存敦煌变文中,如《目连缘起》、《目连变文》,及《大目乾连冥间救母变文》[注52]等,均涉目连救母的故事,尤其《大目乾连冥间救母变文》,... [注50] 阙译附东晋录,《大正藏》第十六册,第七八○页上。 [注51] 《大正藏》第十六册,第七七九页上-下。 [注52] 以上三部经文,可见杨家骆主编,《敦煌变文》(下)(台北:世界书局...
王月秀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372152924.html
-
记集》卷12,《大正藏》卷55,92b、86a。
[16] 《广弘明集》卷28,《大正藏》卷52,324b。
[17] 鎌田茂雄《中国佛教通史》第3卷,关世谦译,第184页,佛光出版社,高雄...
圣凯法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372152925.html
-
义亦摄人天等法”(52)。智顗进而又指出此经将五戒导归穷元极妙的本净根源,如此又显现出经中此处正是以一乘法接引人天教。
智顗在《玄义》中对南三北七的判教是先拣后收,而他对刘的人天教说的结论是“用...
李治华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4040531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