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孙。”[50] 据《淳熙三山志》云:“囷山广福院,九功里,(长兴)四年置。《记》云:在钓螺江侧,诗僧有朋尝居之。”[51] 囷山在泉州县西,由此可知,泉州囷山广福院曾有诗僧有朋,著《螺江集》一卷。 ...丛刊》景《续古逸丛书》本。现代出版社,1987年。 [50] 陈振孙著、徐小蛮等点校,《直斋书录解题》卷20。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 [51] 梁克家,《淳熙三山志》卷34。收录于...
冯国栋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260651524.html
-
期间不但亲颁〈断杀绝宗庙牺牲诏〉[50], 也制定〈断酒肉文〉[51], 一再强调食肉者罪报,与诸亲眷常为怨怼及种种障难等恶报。自此以后,素食成为佛教僧侣的饮食特征,也因为食肉所带来的苦果如此深广,历代...。
[51] 《广弘明集》卷26,《大正藏》册52,页294b。
[52] 《金园集》卷中〈诫酒肉慈慧法门〉,《卍续藏》册101,页241a。
[53] 《金园集》...
释大拙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260651525.html
-
;《往生西方净土瑞应传》,《大正藏》册51;《佛祖统纪》卷39,《大正藏》册49。 [38] 《河洛上都龙门之阳大卢舍那像龛记》,一般简称《奉先寺像龛记》。 [39] 见[宋]赞宁等撰...
王仲尧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260751526.html
-
知性空”,僧肇必定不能“心服”。又若知有日后诤论,在〈物不迁论〉尾“聊增数语,结明此意”,即不会横生枝节。(注51) 祩宏的意见,主要目的,是委婉说理以平息镇澄和肇僧双方的歧异点。但就〈宗本〉之“...印尚未梦见实相也。”(注51) 但镇澄的批评一幻道人,是责难他由“物相差异”求“不迁”的不当,因“物相差异”乃缘生且迁灭不定,岂可称之为“不迁”。他的重点,原在一幻道人执著「牛马幻殊”为“不迁”这层...
江灿腾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265051616.html
-
而镇澄虽承各人观点,却依然未疑〈 宗本义〉。
218页
(注50)《卍续藏经》第九十七册,页七五五,上。
(注51)同前注。
...页四四八,上。
(注50)见前节第五大项的讨论。
(注51)见《嘉兴大藏经》第二十五册,页四四二,下。
(注52)《卍续藏经》第九十七册,页七五七,下。
(注53)《卍续藏经》第九十七册,页...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265151617.html
-
佛教界中。 1965年 3月,日僧藤吉慈海教授,曾访问印顺;其后,在日本印度学佛教学大会上,撰文介绍了《净土新论》(注51),并刊于《印度学佛教学研究》16卷。依据认文所说,《净土新论》中的观点,...宣化。 (详见:郑志明,《台 湾民间完教论集》,页51-53。)其中,除了第(五)的“三教合 一”,曾在明末高僧──莲池、憨山、藕益、紫柏等人的著作 当中论及之外,其他都与...
杨惠南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265151618.html
-
亦即伏羲氏,一名宝吉祥是为女娲氏,祂们向第七梵天取来七宝,造出日月星辰,使大地光明遍照(注50)。此一说法常为当时佛徒据以证明佛教之“道”优于儒道两教(注51),但到了隋开皇14 年(594A.D.)...
阮忠仁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265251619.html
-
正反意见都有,尚无定论。[51]笔者在此不拟对此多做著墨,只是想指出吉藏的二谛论似乎比较接近于天台的三谛说,可是却也和中观的二谛论逐渐背道而驰,而失去了空宗的本色。 如前所言,吉藏依据《中论?观四谛品...
刘嘉诚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272251679.html
-
宗”一文中所云的:“山外派的主张,有他宗立说的影响,故被山家斥为不纯,其势力不久即衰歇。”51 五、天台宗与禅、净的会通 (一)台家与禅、净 天台宗的流传,自南朝慧思、隋朝智者而下,源虽不远,...,“杭州孤山智圆法师传”,p5下。 51 黄忏华,前引书,p285。 52 黄公伟,《中国佛教思想传统史》p227。 53 释志磐,《佛祖统纪》卷第八,前引书p343。 54 前引书“十五祖净...
赖建成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274251734.html
-
心佛辩境) 对于《观无量寿经》的 “作是观者。名观一切佛身。以观佛身故亦见佛心”[51]之文,智顗撰《观无量寿经疏》将之解为 “此经心观为宗。实相为体”[52]及 “观若得三昧观心成就。方可称彼佛相而... [51] 《大正藏》册12,页343下。 [52] 《大正藏》册37,页186下。 [53] 《大正藏》册37,页193上。 [54] 《续藏经》册95,页385左上。 [55] 《...
林鸣宇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2747517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