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无灭普遍贯通于一切法,这和下述唯识宗的说法显然是不同的。唯识宗说:“诸法无生无灭”是指遍计所执;“依他无生”,是指自体不生,但从(有自性的)他缘而生。 [52] 其次,染污和清净在胜义上也不存在。...29,页118下。 [50] 汉译本参见《大正藏》册30,页28下。 [51] 汉译本参见《大正藏》册30,页11下~12上。 [52] 《宗义宝鬘》“唯识宗义”,页81。 [53] ...
释如石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2003465005.html
-
设有涅槃,亦无得者。若神得涅槃,神是常是遍,故不应得涅槃。52 提婆说:外人如果执神我能得涅槃,这还不对。纵然有涅槃,也没有人能得。因为神我是常法,是遍法,遍常法没有不动不变的能作的“用”,所以...180下。 50内曰:无得涅槃、修妒路。《大正藏》30,页180下。 51《大正藏》30,页180下。 52《大正藏》30,页180下。 53《大正藏》30,页180下。 54涅槃...
体恒法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2014465080.html
-
《吕氏春秋》之《上德》与《去私》)[52];他们也没有一般宗教的劝信行为。第二方面,我们不能忽视周公改制在民间的影响。墨家教团要求的对“巨子”的绝对服从必然伴随着从者家族联系的中断。这肯定会成为教团...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2045665250.html
-
他们标﹙剽﹚窃涂改佛经,什么五部六 册,把佛典改的七颠八倒”;[51]更有说“所谓的龙华派,乃是外道,借名冒充佛教,必须严办” [52]。这是批判也是警告。最具代表性的言语当属李炳南居士﹙... [50]〈台中市佛化进展的大概〉,寄沤生,《人生》复刊第1卷第1期,页5。 [51]〈甚么是外道?〉,朱斐,《菩提树》第34期,1955年9月8日,页19。 [52]〈佛学问答〉,李炳南,《...
阚正宗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2065465377.html
-
第52个 随缘的心 我的两个小师弟戒尘和戒痴都很贪玩,有段时间常跑到平湖边上玩,有时拉着戒嗔一起去,但戒嗔只是坐在旁边看他们玩。 他们两个在平湖里玩得很开心,时而在水很浅的湖边互相泼水,时而捡起湖边的小石头打水漂,有时候还为谁打的水漂多一个少一个而争执,出家人有这样争胜之心确实不应该。 平湖水很清,水清并非绝对无鱼,有施主喜欢在湖边垂钓。戒尘和戒痴如果看到有人在附近垂钓,就会把水漂越打越...
释戒嗔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2073565402.html
-
公司1990年版,第134页。另见宋·宗赜著、苏军点校《禅苑清规》,中州古籍出版社2001年版,第45页。 16 蓝吉富主编《禅宗全书》第81册,文殊文化有限公司1990年版,第52-53页。 17...
黄奎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2083865460.html
-
。 无论在中国还是日本,我们现在都还能够看到一些宿曜崇拜的遗迹。比较早的,有中国山东省嘉祥县的武梁祠画像石上的“北斗七星图”。这是东汉元嘉(151至52)时代的作品,图中北斗七星坐于帝车之上,接受...
王益鳴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2084365466.html
-
的年龄成长[52]思想成熟已后,他的诗词,也是别具一种风格的,无论在形式和内容上,都与众不同。到老来他又感到诗的格律、内容和形式都限制太大,要把正确的思想和好的词句,用诗这样的形式表达出来是不容易的,...增加。 [52]原本作“长成”,依文义调整。 [53]原本无“日”字,依文义增加。 [54]原本无“词章”二字,依文义增加。 [55]万慧法师以《忆江南》词牌填了四首十段词,第一段似乎缺标题,是...
重校宗性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2093465522.html
-
南海观世音菩萨的慈云,应当是为了聆听泉声响彻空山,才不飞回南海吧;这里便是西天福地,何必为了雷音古刹,又去访求西天佛土的极乐世界。 52 清心碧莲侵月色; 岩山紫竹引风声。 这是杨贵森题彰化社...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2363065969.html
-
外在世界,却应理解为悬置对“境”的客观性质之确信,重新询问及检讨“境”是什么,或识在“境”的意义构成中所起的作用[52]。故在这一特定角度下,我们可以说唯识宗透过瑜伽行揭示心识的建构取向,这乃是佛教...-Ponty\Yoga”, PEW 52(4), 2002, pp.459-478。 [26] 实践现象学主要从“交互主体性”(Intersubjektivit?t)方面讨论佛教“慈悲”观,例如I...
刘宇光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23635659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