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相关内容1983篇,用时10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从现象还原法试探“五重唯识观”的哲学意涵(上)

    《解深密经》及《瑜伽师地论》虽有类若“唯识”之语[52],但基本上只视之为纯属禅修技术层面事,未与传统有根本差别,尚未充份彰显其哲学意涵[53]。故为便讨论起见,下文直接以“五重唯识观”为“唯识观”的...没有理智可言,见关子尹教授〈意向性与宗教感:从现象学的观点看宗教问题〉,收于《现象学在中国:胡塞尔〈逻辑研究〉发表一百周年国际会议》(上海译文出版社 2003年),尤其pp.52-53论“宗教感”的价值...

    刘宇光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2363665974.html
  • 道德意识的来源论纲

    化了,只是一份切切之意,是从这样端正的感情里,所以他有理性清明。” (《山河岁月》,广西人民出版社,2006年,页52。但这句中对释迦牟尼与耶稣的比照不尽合适。)而张爱玲对胡兰成所说的“因为懂得,所以...

    倪梁康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2363865976.html
  • 近代北京寺庙的类型结构解析

    其总量的 13.4%。主祀观音菩萨的佛寺有52座,占其总量的8.7%。而同期的统计数字,以佛字命名的寺庙,如:毗卢、弥陀、寿佛、大佛、卧佛、玉佛、石佛、铁佛、古佛、千佛、万佛等仅有24座,仅占其总量的...

    习五一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2371665999.html
  • 论南北朝的佛典翻译

    ,刘义宣谋叛,求那跋陀罗亦随军东下。叛平,孝武帝命人护送至京都,未作追究。而译事似已中断,唯行些咒术而已。468年卒。《开元录》记求那跋陀罗共译经52部,134卷,其有影响于义学发展的部分,都是在建康...

    杜继文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2384666098.html
  • 清嘉庆朝治理教门对策述略

    ]为了防止里长甲长容留隐匿弊端,该年又实行保甲连名互保的办法。这样里甲长由于害怕株连,就不会为来历不明与平日踪迹可疑的人具结,从而利于查出潜相传播的教门。[52]  嘉庆时为实行保甲查禁教门可说是费尽...

    郑永华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2394166157.html
  • 从修止观到说止观--天台智者大师创建止观学说的过程

    胜处、十一切处等禅法;炼禅为九次第定;熏禅为师子奋迅三昧;修禅为超越三昧。至于缘理无漏,同非世间非出世间禅,以及此书的果报、起教、归趣最后三章,均省略未讲。[52]  第二个阶段倡导止观并重,酝酿于《...来者,不惜无赀之躯,以希一句之益。伏膺至教,飧和妙道,唯禅唯慧,忘寝忘食。」(《大正藏》第五○册,第一九二页。)  [51] 《释禅波罗蜜次第法门》卷一上,《大正藏》第四六册,第四七六页。  [52] ...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2415466276.html
  • 董其昌和南北宗论(1)

    精神状态更趋于柔。  广东博物馆藏有他的《秋山图》轴,上题:“丙午秋八月南陵舟次写”,是他52岁时的作品,构图是三段式,近处山坡高树,中景云层山峦,远处高峰。用笔以董、巨、黄子久式的披麻皴为主,但用墨是...

    陈传席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2415666278.html
  • 论诗禅交涉--以唐诗为考察重心

    都能成熟地转化自然意象,成就清净禅境。据覃召文《禅月诗魂》所考,唐代民间流传〈三高僧谚〉云:“之昼(皎然),能清秀,越之澈(灵澈),洞冰雪,杭之标(道标),摩云霄。”(注52)...(注52)见氏著《禅月诗魂》页58,香港三联书店83年版。   (注53)见氏著《中国禅宗与诗歌》页39,上海人民出版社81年版。   (注54)同上,页40。   (注55)贾岛云:&...

    萧丽华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2430266321.html
  • 巨赞法师对1948年台湾佛教的透视——以《台湾行脚记》为考察对象

    台湾这三派的信众约十八万人,斋堂六百二十余处。”[52]  对于斋教的教种归属,巨赞法师接受斋教是“在家佛教”的观点。《行脚记》说:“他们那是主张三教同源的,和佛教的关(中缺)先天等三派教,通称斋教,...台湾行脚记》。  [52]同上。  [53]同上。  [54]江灿腾《台湾佛教百年史之研究》,台北南天书局,第74—75页。  [55]巨赞《台湾行脚记》。  [56]同上。  [57]巨赞《台湾行脚记...

    王荣国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2453666491.html
  • 茅蓬札记第二辑 圆因法师著

    娑婆念佛,极乐标名,一心不乱,上品位登。   51.智与识   有分别是识,无分别是智;   识从生死,智会涅槃。   52.大痴人   若能心中自见真,有真即是成佛因。   不见自性外觅佛...

    圆因法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24610665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