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1]而摩尼教僧侣:“一者不乐睡眠,妨修道业。二者常乐读诵,励心不怠;……三者常乐演说清净正法。四者赞咀礼诵、转诵抄写、继念思惟,如是等时,无有虚度。”[52] 密教僧侣当“忍顺诸事,出言柔软,...事业品第五”,《大正藏》(18),页54上。 [52]《释文》,《摩尼教及其东渐》附录,页278。 [53]《苏悉地羯啰经》卷上“分别同伴品第五”,《大正藏》⒅,页605中。 [54]《释文》,《...
王媛媛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1085270483.html
-
生活。 第二、从考古发掘出的遗址的地点来看,和文献上所说佛教活动的地区并不完全吻合。有六个地点属于东汉:内蒙的和林格尔、山东的沂南和滕县、四川的麻濠和彭山、江苏北部的孔望山。(注52)在已知的文献...注35:B.A.Litvinski,“Central Asia,”inEncyclopedia of Religions,Vol 4,fasc。1,pp。21-52;B。N。Puri,Buddhism...
周伯戡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1094070539.html
-
三、制度 在佛教的制度中,可以说到两点特色: 1. 以法摄僧: 佛教是有僧团组织的,佛是实际的领导人,也是弟子们心目中的教主。但佛却说:“我不摄受众[51]”;又说:“我亦是僧数[52]”。...之丹鼎融冶于一炉,去除咒术、迷信等要素,而重视坐禅修持。(《佛光大辞典》p.2191。) [51] 我不摄受众,亦无所教令。(《中华佛教百科全书(九) 》p.5950.1) [52] 印顺法师《佛...
释敬定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1133470572.html
-
铃木52岁进入大谷大学,在此后的40多年著书生涯,他留下了丰硕的成果,并先后十余次在欧美举办禅学讲座,参加宗教会议。1949年,日本政府授予他文化勋章,1955年又荣获朝日新闻奖,1964年印度亚洲...
廖 峰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1134670586.html
-
。臣闻,夏为天子二十余代而殷受之;殷为天子二十余代而周受之,周为天子三十余代而秦受之;自汉已后历代可知也,何者,有道之长,无道之短,岂因其穷金玉、修塔庙,方建长久之祚乎![52] . 类似以上...
谭澎兰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1142470615.html
-
- 1642年)宜兴人,26岁时因阅《坛经》而向往佛教,30岁时抛弃妻子从正传出家,得其衣钵,52岁时 正式 于龙池 出世 开堂。 从此, 六坐道场,说法二十六年,化溢支那,言满天下.据其门徒道忞所...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1145570641.html
-
37]“自性不是事物本身固有的,而是假名所具有的。”参考吕澂《中国佛学源流略讲》,第105页。 [38] 唐·神清《北山录》,《大正藏》卷52,第583页。 [39] 汤用彤:“《不真空论》曾三次言...
何欢欢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1151770663.html
-
特征51。在《附记》后记中,江引述了他父亲的话后写道:「余谨守庭训,少读儒书,不敢辟佛,亦不敢佞佛,识者谅之。」52可见,江是站在儒佛二元的立场来批判理学的。这一立场受之于戴震:「夫以理为学,以道为统,...《国朝汉学师承记──附国朝经师经义目录、国朝宋学渊源记》,页190。 52 江藩:《国朝汉学师承记──附国朝经师经义目录、国朝宋学渊源记》,页190。 53 江藩:《国朝汉学师承记──附国朝...
杨际开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1190470761.html
-
地论》、《成唯识论》,「乃悟大乘法意」51。章出狱以后被同志迎到东京,1906年6月在留学生欢迎会上发表演讲,主张「要用华严、法相二宗,改良旧法」52。这基本上是谭嗣同的思路,此时,章已明确提出了要以...化──章太炎的佛学思想》武昌: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86,页238-93。 52 章炳麟《章太炎的白话文》,台北:艺文印书馆,1972,页93。 53 见王云五主编《民国章太炎先生炳麟自订...
杨际开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1190570762.html
-
----------------------------------------------------------------------------- P.52 见之无耳。」[26]一切诸法...父。』」僧肇注云:「智为内照,权为外用,万行所由生,诸佛之所因,故菩萨以智为母,以权为父。」[52]显而易见,「般若」与「方便」是《维摩诘经》所讨论的重要课题。 要言之,僧肇〈宗本义〉所探讨的问题,...
邱敏捷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11935707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