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相关内容2716篇,用时10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魏晋佛学思想之开展

    清净,谓之二禅。[42]  数息之后,随息出入而令心不散乱,继而消灭垢浊,使心渐趋清净,此之谓“二禅”。页400行寂止意,悬之鼻头,谓之三禅。[43]  意念系于鼻头即是“止”,由行“止”而灭除烦恼与...出三藏记集》卷6,《大正藏》册55,页43上。 [42] 〈安般守意经序〉,《出三藏记集》卷6,《大正藏》册55,页43上。 [43] 〈安般守意经序〉,《出三藏记集》卷6,《大正藏》册...

    刘贵杰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23945819.html
  • 法眼文益的禅教思想

    ,可见师备苦行风格。咸通11年,义存经营雪峰道场时,师备另外选芙蓉东洋之洞潜修,虽仍不时上雪峰协助义存,过了段时间后才离开义存,至闽清县宝峰山玄沙院,该院的经营,师备自己“运土木以劳形”[42] ...》卷16,〈希觉传〉,页810c。[11] 志磐《佛祖统纪》卷42谓:“会昌3年玄畅上《三宝五运图》”。《大正藏》册49,页385c。[12] 《宋高僧传》卷17,〈(法宝)玄畅传〉,页818b。[...

    蒋义斌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24045821.html
  • 永明延寿的心性论

    rdquo;、“真如”、“法性”等;在卷42,他说:   宗本无异,因人得名。故云:祖师顿悟直入名禅宗,诸佛果德根本名佛性,菩萨万行原穴名心地,众生轮回...

    杨曾文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24045822.html
  • 论陈垣:《中国佛教史籍概论》(1)

    外典如今经已亡佚,即使未亡,也跟现今的版本文字有异,可作校讎用(注41),因此《概论》所举学术上利用的例子,都属于古书辑佚方面,如任大桩利用玄应《音义》辑出《字林考逸》(注42),孙星衍利用玄应、慧苑...

    曹仕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24245824.html
  • 论陈垣:《中国佛教史籍概论》(2)

    40) 台北新文丰公司星云大法师藏书影印。  (注 41) 参《概论》页七一。  (注 42) 参《概论》页七八。  (注 43) 参《概论》页七九。  (注 44) 参《概论》页八四。  (注 ...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24245825.html
  • “人间佛教”的经典诠释

    “等死”、“逃生”,这那里是阿弥陀佛净土的真义! [41]  净土宗以为,我们所居住的裟婆世界,是“秽土”,是“五浊恶世” [42] ,不值得留恋。“黄金为地” [43] 的西方极乐世界,才是我们死后...

    杨惠南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25045839.html
  • 从儒佛交涉的角度看严羽《沧浪诗话》的诗学观念

    诗话的方法,确实为诗禅交涉之时代性提出具体而有力的证据。严羽出生在《大慧普觉禅师语路录》刊行二十年后[41]的福建邵武。此地自来有“小邹鲁”之称[42],学术兴盛。大慧宗杲之后又有九名弟子在此弘法,...----------------------------  69. 《养一斋诗话》卷1。见《清诗话续编》页2010。  70. 同注42页172。  71. 同注50,页3、4。  72. 见《后村...

    萧丽华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25145841.html
  • 朱熹的“居敬”概念与菩萨戒的“发心”之对观

    传统体系。朱子做为集大成的思想家,对于实践  页42  的理论架构有更完整的发挥。他主张以“心统性情”,成就德行最先在心上做工夫,并含融知识的进路:“穷其所养之理,养其所穷之理”。而佛学的发心理论,在生...

    王惠雯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25445844.html
  • 古奥义书(Upani?ads)与初期佛学关于人的自我(Self)概念之比较与评论(1)

    自我改造及转化之意义。[41](2)五种感觉器官、五种活动器官及五种气息,在奥义书中被视为构成人的十九个部份[42]之其中某些部份。但五种活动器官及五种气息并未见于初期佛学中。再者,在奥义书中,五种...

    林煌洲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25645848.html
  • 因材施教与教学上的人我分际─以《论语》、《阿含经》、和《大般若经》为根据(1)

    ;“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虽之夷狄,不可弃也”(〈子路?19〉)。  页42 因材施教与教学上的人我分际─  以《论语》、《阿含经》、和《大般若经》为根据 佛学研究中心学报 第五期(2000.07)...

    蔡耀明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256458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