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相关内容2716篇,用时10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明末禅宗在浙东兴盛之缘由探讨(2)

    31)〈卷十六?与萧若拙广文〉,页762。 注42 同(注5)〈卷三十四?参政罗近溪先生汝芳〉,页2306。 注43 同(注16),页855。 注44 ...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11045619.html
  • 六朝佛家美学--以宗炳畅神说为中心的研究

    作用(注 41),此句意思是说:“山水形质存在,必能接受神的显现与作用。 ”〈明佛论〉说:“今神妙形粗,而相与为用,以妙缘粗,则知以虚有 矣。”(注42)这段话...刘勰和宗炳的“物色”观比较 〉, 刊于《文心雕龙学 刊》第五辑,页 316。 注 41 “灵”的释义,请参见陈传席前揭书,页 127。 注 42 ...

    林朝成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11045620.html
  • 明画论诗化与禅宗之关系

    结欢,而其所依据者,则为发自人类内心最真挚的感情,以此自然之人情可以调和名教而发人心,故“第云理之所必无,安知情之所必有耶”(注 42 ),汤氏以一“情”字调和了宋、明理学长期争论的“理”、“欲”问题...。注41 《汤显祖诗文集》卷三十四。注42 同上卷三十三。注43 《高僧传》卷十,收入《大正藏》,页50,336下。注44 何国诠《中国禅学思想研究》,页312。注45 同上书,页312曰:...

    林素玟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11145622.html
  • 在家佛教再商榷

    的传入与萌芽”:《新加坡佛教发展史》,P. 41-58。 新加坡:詹葡院。  【20】彭松涛:(1983),“宗教团体·佛教”:《新加坡全国社团大观》。P.N37-N42。 新加坡:文献出版公司。  ...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12845657.html
  • 《现观庄严论》初探(1)

    种念住。违背此故,即便违背如理作意。谓圣如理,无间能生正见支等所有圣道,违背此故,即便违背一切圣道;违背道故,便为违背道果、甘露、究竟涅槃。”(注42)  其余的细目,如“缘起”择摄第六○九经;“...修习已有所成就,而且成就了一切相智的直接因。(颂37、38、39,“三千生声闻……”)(八)应除的邪执:执著二谛是互相对立的无知,此分为十六种。(颂40、41、42,“所缘成及彼……”)从“兆相”到“...

    陈玉蛟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13145666.html
  • 《现观庄严论》初探(2)

    。  (注 39) 见(注35) 引书,中册,页二三六。  (注 40) 同(注35) 。  (注 41) 同(注39) 。  (注 42) 同(注39) 。  (注 43) 见(注39) 引书,中册...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13145667.html
  • 大乘二十二问之研究(1)

    是一学术中心。据说该寺拥有在京城两个最华丽的讲堂之一。那是用香泥筑成,而深度颇巨。其另一能与此相比的是崇福寺(注42)。除此讲堂外,它并为翻译梵典的场所。据良秀传,他是另一居住西明寺的同人,据说他被...

    巴宙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13345670.html
  • 大乘二十二问之研究(2)

    ) 赞宁:宋高僧传,大正卷五○,738页。  (注 42) 同上,735页。  (注 43) 大正藏二六一六号。  (注 44) 赞宁:宋高僧传,大正卷五○,737~738页。  (注 45) 同上,...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13445671.html
  • 如来藏与唯识的交涉《中边分别论》〈相品〉及《佛性论》〈显体分〉所呈现的“境的思路”

    是以著名的“众生界三种法”(注42)说明如来藏的构造,相对于此之著重于以“界”说明做为“众生界”的“如来藏”;《佛性论》以用“如如境”收摄“如来智”而说明“众生为如来藏”,可说是著重于以“境”说明做为“...村瑞隆书,尤其是,页81-85。注42 请参见高崎直道《如来藏思想?形成》,页70、79,根据RGV 59.11-15。《宝性论》“众生界”可以三种法说明其构造: ( 1 )如来藏本...

    赖贤宗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13745680.html
  • 明末的诤辩----异议者澄的佛学思想分析(1)

    。 起初,镇澄为判“性住”违背“大乘性空之义”(注41),其方法是引经论中反对“住”的语句,如 甲、《涅槃》云:“住名有为,如来永断去来住相(注42)。” 乙、《中论》云:“...

    江灿腾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139456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