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上述的了解不错,则由于即非是『金刚经』的主要思 辩形式虽全书未及空(注42),我们仍可以说,它的主要内容 是在说空。
七、对世界的态度
至此我们可以对以上...页
(注 41) E.Conze, The Praj~naapaaramita Literature, p.11。
(注 42) 关于『...
吴汝钧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85746400.html
-
特定轨迹到达捕手的手套中,而是以各种不同的轨迹「同时」通过无数个宇宙空间,只是这些不可思议的量子物理境界非人类粗糙的感官和心识所能辨识罢了。[42] J. B. Bell所发现的贝尔定理,自从1964年...
释如石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91546448.html
-
象,將人間佛陀而變為天佛一如。 進一步應用緣起的佛陀觀研判佛陀觀於印度的演變,批判 天佛一如的思想,詳見2.9.4。 頁42 2.9:緣起的...
釋觀淨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92546472.html
-
(42)果(有法)在因缘和合中应无,因为若因缘和合中有果,那么和合中应有所见,但和合中都不可见故。又若果是从因缘等和合而生,则和合中无果,那么果(有法)因缘等亦应与非因缘相同,因为因缘中是有自性地无果...略去「时自性空』四字。
(39)此处略去[一观待过去」五字。
(40)此处略去『若是观待须同时有故。二不观待过去』等字。
(41)此处略去『若因缘和合中无果」八字。
(42)此...
任杰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93546504.html
-
)、“密教治世之道”(注39)、“建立福利社会的黄金世界”(注40)、“民主公权之界定”(注41)、“建设人间净土纲略”(注42)等。从这些运动宣言可以看出,企图由密教教理转化出实际实践的行动策略,...一九九一)。
(注 42) 《真言佛教》普及版,一九九三年七月三十日。
(注 43) 郑志明,〈台湾万佛会的政教立场〉(第三届政教关系国际研讨会,淡江大学历史系,一九九四)。
(注 44) 《民众...
郑志明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01146578.html
-
(东京:岩波,1962),页265。 页148 物等”。[42]这些毒虫放出炽盛的火焰,此为“烟火燃”。至于“气毒”,应对应于现存梵本的“d.r.s.ti-vi.sa”,《梵和大辞典》指出过去曾汉...
黄国清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01546587.html
-
nga)",JBORS, Vol.42, pp.324-325及Analysis of the Sraavakabhuumi Manuscript, pp.30-31,...的科判,即是:一、世间之修证k. 1-22;二、 顺抉择分k. 23-27、三、见道k. 28-41、四、修道k. 42- 45ab;五、佛地k. 45cd-46;...
释善音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01646589.html
-
甚为欣慕。此次之旅行,乃实践前言者……[42] 由此可知,是在大正四年,长谷慈圆即找上开元寺传芳,讨论合作事宜!为什么长谷慈圆、传芳法师会在此时思考日台佛教合作、联络问题?恐怕是受外在环境变动的影响!...
王见川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02246596.html
-
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就是对这里所涉及的“空-无”关系的一个最基本论述。[42]
四、作为“基本情绪”的“烦”(Sorge)与作为“心所”的“烦”(klesa)
我们在这里回到“空”的第...⑦] 海德格尔,《存在与时间》,陈嘉映、王庆节译,北京:三联书店,2000年,页42、44。还可以参见海德格尔在页45上的说法:“存在论与现象学不是两门不同的、与其他学科相并列而从属于哲学的学科。这...
倪梁康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02546600.html
-
能变为阿赖耶识,二能变为末那识,三能变为其余的六识。这个理论的最基本意义在于,把万事万物的生成看作是“识”的展开结果,从而最终得出“一切唯识”的结论。[42]——我们在后面(参阅七)还会涉及这个展开的...般若》中找到(参阅:上册,台北,1977年,页349-353)。
[41] 熊十力,《佛家名相通释》,页115。
[42] 参阅:世亲,《唯识三十论》,二、六、八、十七;对此也可参阅:熊十力...
倪梁康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026466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