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相关内容2716篇,用时10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彭际清与戴震的儒佛论辩

    ’所说的“无所住而生其心”(注41)。明白以上所说的佛教实践论,也就可能明白王阳明的良知明镜说,是立足于渐修论上(注42),而戴震对如此的实践论,可能无法理解也无法接受。因为他是一位情欲合理主义者,他...应如是生清净心,不应住色生心,不应住声香味 触法生心,应无所住而生其心 (鸠摩罗什译‘大正藏’八、七 四九C)。 (注42)在佛教的实践论中,有所谓世俗谛、胜义谛的说法。世俗谛即...

    释慧严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20846848.html
  • 梵本《中论颂.月称注》(净明句论)研究序论

    而佚失,后人以“无畏论”补之,难以判断(注42)。但是亦有人认为是佛护抄袭(注43)。此外,羽溪了谛氏认为依从安慧注释之处亦不少。 本书是属于简明式注释,最大的特色是多将龙树的两难或四句否定以...41) 德译本:Max Walleser翻译前十三品。日译:大竹照真[中论佛护和译](宗教研究)一九三一年。 (注 42)平野隆 (无畏注?佛护注??异同????) ([印佛研] 三卷二号,...

    释惠敏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20946850.html
  • 从禅悟的观点论海德格、道元与慧能

    42 节。慧能对弟子法达开示,并以下句 话让他大悟︰“心行转法华,不行法华转。” (注 30) 同上,第 36 和 30 节。 277 页 到一切存有的自性(佛性)。...活力。因此,道元会要求人们以尊敬和庄重来对待佛教的宗教对象,也就可以理解了。(注 42) 杜莫林已经提出质疑︰在道元的虔诚向佛和他认为现象界就是绝对界的有/时论之间,似乎存在著矛盾。(注 43...

    成中英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22046877.html
  • 从文殊法门看《中观论颂24?1—6》(1)

    (大正15,页42下),不住一切法,而现有生死,可见还是有生死可言。烦恼是菩提,不也是承认二者有一定的分别?但既是有分别,又要说无分别,这的确是很希有,很为难的。当然会引起疑问。文殊教典中,可以看到...

    郭忠生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22246882.html
  • 論佛教的自殺觀

    報恩經》的 記載略有不同。這是因為經典成立時代和部派傳承不同所致。 26.參閱長阿含的《弊宿經》(《大正藏》卷一,頁42中-47上。) ...自燃身....其身火燃千二百 歲。」(42)在富玄想的印度人心中,這個故事象徵的意義,可能 要大於實質意義。可是在重實際的中國人心中,這種捨身供養佛 的方式是應該付諸實踐。...

    釋恆清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22646888.html
  • 晋王杨广和天台智者大师

    政治地位不如往昔,杨广也“引为学士”[40]。释家史料也记“隋开皇十年,炀帝镇于扬越,广搜英异,江表文记,悉点收集”[41]。杨广还赞助潘徽等江南诸儒编成《江都集礼》一百二十卷[42],对江南士人崇尚... 《隋书》卷八○《谯国夫人传》。  [34] 《国清百录》卷四《智者遗书与临海镇解拔国述放生池》。  [35] [37] 《隋书》卷五八《柳 传》。  [38] [40] [42] 《隋书》卷七六《...

    袁刚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24046928.html
  • 百年佛学研究

    一批人仍在致力于这个总是的研究,但面世的文章已经不多矣。佛教因明学的研究却是发展了。42特别是随着逻辑学的研究,因明学的研究也出版了不少专著和论文集。第二支佛教史,也正在走向萎缩的状态,至今再也见不到...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24446937.html
  • 教化修行责任

    ;圣贤,口里说出的,都是亲切柔和的爱语。   42、当年轻力强,应以体力报答人间;当脑力尚佳时,应以智慧贡献人类。   43、应以道理说服他人,应以宁静克制妄动;应以诚恳感化世间,应以慈悲折服敌对。 ...

    星云法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30246974.html
  • 般若波罗蜜初探-以《大智度论》为主(1)

    佛陀继而开示四依,四依可说是闻、思、修慧进修的准绳。佛法重智证,但断惑证真,契证实相,必然有其先决条件──四预流支的修学,而四依即是四预流支与闻、思、修的抉择依据,顺俗而有次第。[42]  流传中的...

    释安慧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30846995.html
  • 原始佛教、根本佛教、初期与最初期佛教

    区分,不必要定成三等分。42和辻哲郎《佛教伦理思想史》(1985)书中,把初期佛教定义为︰“依据大乘经典与龙树哲学出现前之佛教文献所理解的佛教。”43因此初期佛教的资料,和氏把它限于巴利三藏与汉译...London, 1881, 4th ed. 1906, pp.71,205, etc.42 三枝充德《佛陀与僧伽─“初期佛教”之原像》,页55-57,京都︰法藏馆,1999初版第一刷。43 见和辻哲郎《...

    王开府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323470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