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相关内容3002篇,用时10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格義佛教思想之史的開展(2)

    上)。   [35] 同右書卷一三、支讖傳(大正五五˙九五˙下)。   [36] 『高僧傳』卷一、支讖傳(大正五○˙三二四˙中)。   [37] 同右。(大正五○˙三二四˙下)。   [38] 同右。...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324044345.html
  • 龟兹国与西域的大乘佛教──从两汉至鸠摩罗什时代(1)

    人围于阗,广德乞降,以其太子为质,约岁给罽絮。冬,匈奴复遣兵将贤质子不居征立为莎车王,广德又击杀之,更立其弟齐黎为莎车王,章帝元和三年(也)。[38]  章帝元和三年即西元86年,由此而知于阗与龟兹在...

    唐秀连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330544399.html
  • 禅与诗画

    ,故能遇事有得,遂造神妙,使他人观舞剑,有何干涉?非独作文学书而然也”(注37);曾畿说:“学诗如参禅,慎勿参死句。纵横无不可,乃在欢喜处”(注38);韩驹说:“学诗当如初学禅,未悟且遍参诸方,一朝...

    邢光祖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331244416.html
  • 性空思想研究的一个面向:判定“《中论》是《阿含》通论”的综合省思

    沿用大乘习用的名相或术语。反而在偈颂中,所引“经证”明确言及早期巴利圣典《化迦栴延经》(Ka^tya^navavada),除此之外,论中尚有多处引用古老圣典的内容,只是未明确标示出经名。[38]依据...学仁,《龙树菩萨中论八不思想探究》,页14。  [38] A. K. Warder著,映古月译,〈龙树是大乘思想者吗?〉,《谛观》第12期(1984.7月)。Warder在本文中,认为《中论?观本际品...

    黄瑞凯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331944438.html
  • 走向平等的经学观——现代中国佛学研究的方法论反省

    价值关联”的描述。[38]就这种研究强调“理想类型”而言,它似乎应当属于我所谓哲学式的研究,其实不然。马克斯·韦伯(Max Weber,1864—1920)这样论述“理想类型”的产生:  通过简单的“...

    冯焕珍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332644447.html
  • 近代中国佛学研究方法及其批判

    不必能通”。一意追求知识难免滞在言中,不仅对佛法深彻之旨全没领会,而且于成德无补[37]。  熊氏的问题在于他一方面声称自己对于佛说“始终作为一种参考而已,完全取准,问之于心”[38],而当他于心性体究...

    龚隽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332644448.html
  • 多音与介入:当代欧美佛学研究方法之省察

    物自身的区分诠释为对现象的否定与对物自身(本体)的肯定。与康德哲学不同的是,中观哲学肯定人可以获得直观本体的般若智(智的直觉)。(Tuck,1990: 37-38)他们在二世纪的印度发现了康德哲学,也...

    林镇国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333044458.html
  • 北传大乘佛教的起点

    用譬喻的范围除了“佛传”外,尚有不少的“本生”故事,亦即释迦佛过去世以种种身行菩萨行的事迹,如“尔时菩萨为鹦鹉身”[注38]。...大正藏》第四册,第一一五-一四五页。   [注37] 如本经中“广说如契经”第一三九页中、一四二页上、一四三页中。   [注38] 《大正藏》第四册,第一二○页中。   ...

    赖鹏举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333944478.html
  • 从印顺的人间佛教探讨新雨社与现代禅的宗教发展

    嘉义新雨社”。而台南新雨社,则再蜕变为“樵庐”(目前改名为“微观学舍”),由心向张慈田的许士群所领导[38]。  --------------------------------------------...(1)〉的最初访问稿,而修改过的修正稿。本文口头宣读于研讨会的初稿,系依据〈关怀生命协会昭慧法师访问记(1)〉第38段而撰写。初稿中,这两段访谈记录作:‘…很反感他们(指现代禅)对僧伽的意见…我不容许...

    杨惠南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334244485.html
  • “批判佛教”驳议

    智观者不见佛性,以不见故,得缘觉道。上智观者,见不了了,不了了故,住十住地。上上智者,见了了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以是义故,十二因缘名为佛性。[38]   不同根机的众生,对同样的十二因缘法,作深?...

    恒清法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3352445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