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江泌的女儿口中诵出的“佛经”,历代佛家经录都编它们入“伪经”一类〈A HREF="#n11"〉(注11)而降至明代仍搞这一套把戏,岂不为僧伽与士大夫所窃笑?古时女子才智的发展受到种种压抑和限制〈A ...名姚广孝;一方面以朝官身份佐政,另一方面又在罢朝之后“退仍缁衣”〈A HREF="#n15"〉(注15),这是治明史的朋友们所熟知的事。虽然《明太宗实录》卷一九八记永乐十八年( 1420 )太子少师姚...
曹仕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14345694.html
-
七日 ,作辞世偈八首,沐浴焚香,诵护国仁王经毕,合掌端座而逝 。(注11)
东方杂志第一卷第八期“教育”部份,载广东肇庆府庆云寺“岁入四、五万金,住持托言僧徒以百余,...公立小学),所有庙产归该校运用。(注15)南京毗卢寺则成为校舍,后经寺僧魁印呈请制府魏光焘另立校舍,收回该寺使用权。(注16)
上述广东、两湖、江浙地区庙产兴学运动情形,只是零星的资料,若欲...
黄运喜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14445695.html
-
开始分期。(注11)共分为四期: 第一期:从三十岁在冰雪苦寒的五台山中发悟;不久他的名声传 到慈圣圣母(神宗的生母,李皇太后)的耳边,与宫庭 的因缘自此...的大德。
3.金陵报恩寺的建寺沿革
金陵大报恩寺是江南佛寺的鼻祖,其建寺沿革,可溯自三国孙吴的赤乌年间(238-250)。 根据旧钞本明寺观志和陈沂的南畿志卷七所载:(注15)有西域康居国...
江灿腾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31945891.html
-
之,久不报。”11从古人对王质的评价,可知其人是以文学和文才见长,他对佛教,特别是对达磨的看法,认为是在儒学(孔学)衰落后,佛教始兴,达磨对中国文化的贡献就在于“引学者以骏利之途,天下豪杰相咏赞,以为...号天台教僧,或曰洧上老法华。明智没,为撰碑而论之,时称高作(碑见《名文光教志》)。”15晁说之解佛教,是按他所学的天台宗的判教说上来立论的。天台智者的化法四教:即(1)小乘藏教。(2)诸大乘经的通说的...
黄夏年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03246617.html
-
以下两个内涵(一)在器世间,使一切存在在优美而有秩序的共存中,充满生意的和谐;(二)在自他关系中,得解脱自在,更能实现和乐清净的人生理想於世间(注11)。如果把它转化成生态学的涵意,则是(一)维护生态系...参与性的社区、社区自主、社区管理、社区学习中心网络,鼓励草根性团体的成立,鼓励公共参与等不断成为生态新生活的取向和行动的策略。(注15) 第三、自然系统的成长是有限的,我们应该再也不能以过去的那种增长...
林朝成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15346813.html
-
闻法 ,心不生信。(中略)若大乘者,闻说《金刚经》心 开悟解。(注11) 这是六祖慧能的开示,其实也是他本人的经验谈。但是 ,诚如他所说, 75页 《金刚经》是“最上乘法,为大智上根人说”...七宝布施三千大千世界。(注15) (三) 受持读诵《金刚经》的人, “如来以佛智慧 悉知是人, 悉见是人, 皆得成就无量无边功德。” (注16)亦即受持读诵者, 77页 可以常得佛之护持。 ...
蓝吉富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54847384.html
-
结束,死后的肉身已无作用。‘依五根身心不复转’谓原来依据五根所产生的生命活动全部停止。《大毗婆沙论》卷卅二解释此中的‘无余依’更提出没有‘烦恼依、生身依、染污依、不染污依’的说法(注11),意谓生命...从这部经的内容还是无法清晰地了解无余依涅槃的境界。在《杂阿含经》卷卅八(注15)里,也记载一段入无余依涅槃的故事。内容叙述阿罗汉陀骠摩罗子(Dabba Mallaputra)向佛陀请示可否在佛前入般...
蓝吉富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62147468.html
-
《杂阿含经》提到修习四类观想,对治四类烦恼:“有比丘,修不净观断贪欲,修慈心断嗔恚,修无常想断我慢,修安那般那念断觉想(寻思)。”[10]相同的教说也可在《中阿含经》见到[11]。佛法当中,慈心观被...的世间定法 四无量定综合来说本是慈心,这慈心原就是当时印度文化所重视的往生天国的法门。如《中阿含经》有两处记载佛陀本生——外道仙人“善眼大师”[15],教其弟子修习慈心,得生梵世界,善眼更加修增上慈...
释传法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62347473.html
-
Lokaksema或简称支谶,一四七~一八五),他译介“般若波罗蜜多”(prajbaparamita)经文不遗余力。两人都在首都洛阳从事译作。 [注11] 中国僧众亦逐渐积极参与译作 [注12] 。我们进一步得悉在...中,引述郭象 [注15] 对《庄子》 [注16] 的评注来解释其义可见一斑: 事尽于空,则忘功于造化 [注17] 这是后来习称“格义”佛教之典型诠释法。 佛教的基本观念是一切皆苦。苦源自于...
巴特戴森 著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63347500.html
-
王弼的“贵无论”有相通之处。即色宗认为世界万有皆由因缘和合而生,故无自性,是“空”。这本来是符合般若学思想的,但是支道林又讲“色即为空,色复异空”(11),把色与空又割裂开来。在就现象直探本体方面,此说...的发展,具备了与“儒教”、道教鼎足而立的资格。隋唐佛教发展的重要标志是宗派的形成,由此奠定了中国民族佛教的基本格局。 隋文帝自幼长在佛寺,自然就对佛教有特殊的感情。他认为“我兴由佛法”(15),所以...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0002478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