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相关内容3283篇,用时10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内观禅修的探讨

    禅修者在所有姿势中,保持感受的持续觉知。这样,他可以直接体验在身观身、在受观受、在心观心、在法观法。感受、接触和透过心基(心所依处)发展剎那的觉知,是关键之所在。(页34)[16] 此处对感受的特别重视...

    林崇安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272043746.html
  • 考證、典範與解釋的正當性以《大乘止觀法門》的作者問題為線索[*]

    疏義理方面的問題,釐清佛學思想在流變過程中的發展脈絡; ── 返觀牟宗三的治學模式,與印順的觀點並不相同 ── 基本上,牟宗三是為了牽就哲學系統本身的完整性[34],所以把《大乘止觀法門》排拒在天台思想...考察角度透過「進化史觀」形成了一個論述上的共犯結構。至於牟氏的論證,則經常為了遷就哲學上的理由,可以暫時忽略文獻考察的結果。 [33] 見註 1 所引書,p.229。 [34] 此點稍後再論,亦...

    朱文光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293143915.html
  • 《攝大乘論》「種子起因說」之探究

    必須基於「阿賴耶識」才能成立,就排除了「耳識」等其他五個可能受熏成種之處;由此即建立起「聞熏習」與「阿賴耶識」的密切關係。[34]  p. 67  文中接著討論到「聞熏習」的來源,論主先提出兩個問題:...1982,107)。   [34] 《攝論》(H)卷上,(大31,136b)。   [35] 《攝論》(H)卷上,(大31,136b~c)。   [36] 《攝論》(H)卷上,(大31,136b)。  ...

    郭翠蘭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293343918.html
  • 近代中國佛教改革思想中「回溯原典」之意涵及其實踐進路

    即在於「實事求是,分析批判」。這種將「信仰合理化」的態度,在武院亦同樣具備。[34]因此兩院在「依法不依人」的前提下,內院可以對於傳統中國佛教視為不可動搖的佛說聖典進行批判、 p. 184辨偽、考...33] 同注31,頁 2454 ~ 2461。 [34] 當代佛教學者藍吉富對於現代佛教的這種主智色彩,亦有相近的主張。其指出:「這種依法不依人的主智論態度,與明清以來不求甚解、依人不依法的反智論...

    印順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293443921.html
  • 正法重辉的曙光──星云大师的人间佛教思想

    燠热中可以安坐,苦难中也能自在。”[注34]建设唯心净土,要在随遇而安,随缘生活,随心自在,随喜而作。唯心净土、佛光净土的思想,可以在道信、惠能等大师的言教中找到其渊源,乃是禅宗净土观的...教科书·佛光学》第九十八页。   [注34] 《佛教》丛书之一《教理》第六○四页。   [注35] 《往事百语》(二)第五十七页。   [注36] 《往事百语》(四)第二三四页。  ...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294743954.html
  • 中國的第一個佛教皇帝--漢桓帝

    表明了小乘佛教對于三十七道品是如何的重視。」(註34)我們不知道,郭朋為什麼會說:「三十七道品包括了小乘的全部教義」,因為《安般守意經》明明就說:「十二部經,皆墮三十七品中」。所謂「十二803頁部經」...國佛學源流略講》 (里仁書局,一九八五),二十三頁。(註 34):郭朋《漢魏兩晉南北朝佛教》 (齊魯書社,一九八三),五七○~七五○頁。(註 35):北涼天竺三藏曇無讖譯,《大般涅槃經》,卷十五,《大正...

    古正美教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300243979.html
  • 明代蒙古族的佛經翻譯與文化需求

    轉世﹔又從佛教神權的高度,封授予俺答汗以「 轉千金法輪之咱噶喇瓦爾第徹辰汗」 (梵天大力轉輪聖王睿 智可汗) 之號,使其具有了「普國之汗」(註34)的名分。賴 ...(註18),第一○六頁。 (註 34) 同(註18),集一三三頁。 (註 35) 鮑音譯《十善福經白史》,載《蒙古學資料與情 ...

    王德恩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301143989.html
  • 竺道生思想之理論基礎

    經集解卷五又云﹕ 「感應之事,是佛境界,示同於外,理不可請, 內實常存。」(註34) 「法性照圓,... (註 34)﹕大正藏卷三七,頁三九四中。 (註 35)﹕大正藏卷三七,頁四二○上。 (註 36)﹕東晉高僧支道林亦曾運用...

    劉貴傑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301243990.html
  • 禅宗六变——第四章 南禅──禅宗四变(1)

    ]、孙樵[进士,昌黎门人]等。[汤用彤《隋唐佛教史稿》,中华书局,1982年,p33-34。]  他们在政治上攻击佛教坏礼教、乱人伦,是六朝朝代短促、国祚不久的原因;经济上攻击僧尼不耕而食、不织而衣,...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301543997.html
  • 藏传佛教觉囊派

      继隆日嘉措为座主的即多罗那他(1575-1635)。他是衮噶卓却的转世,是本派中最有学识的人,著作丰富,广泛宣讲他空见。当时他的支持者为后藏地方政权的噶玛丹炯旺布(33),第巴仁邦巴(34)对他...出现过一个地方政权,称为噶玛政权。他是这个政权的头首,历史上又称为藏巴汗。(34)第巴·仁邦巴:公元十四世纪时西藏地方政权首领帕木主巴时之寨官,元曾封为行都指挥司,子孙世袭,遂成为当地之头首,习称第巴。...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3023440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