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相关内容3020篇,用时10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净土思想之考察

    攀缘,而能“净念”念念“相继”之时,心自开而净土自现。  B、祖师所说者  1. 禅宗六祖的‘法宝坛经’中,两度引用维摩经的净土道场之说[37] 。并谓: “凡愚不了自性,不识身中净土,愿东愿西。悟人在...光明相好具如真佛,与诸大众现其人前,即随化佛往生其国,住不退转,功德智慧,次如上辈”[81]。  p. 37  (c) 下辈者: “其有至心欲生彼国,假使不能作诸功德,当发无上菩提之心,一向专意,乃至...

    释圣严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65247538.html
  • 敦煌文献与僧稠的禅法

    份文献定名为“大乘安心入道法”。他认为卷子中的“稠禅师意”原意难明[37]。  篠原教授认为,这一文献中的某些文字和概念,例如“言安心者,顿止诸缘,妄想永息”;“须要常见本清净心……”等,和达摩“入道...中良昭合编“敦煌佛典と禅”(东京,昭五五年初版)一书中,页五五—六四。   [36] 见上引“敦煌佛典と禅”,页三二八。   [37] 同上,页一七七—一七九。   [38] “大正大藏经”第十四卷,...

    冉云华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65247539.html
  • 天台宗之理事观

    指为是慧文说的[37]。究竟是否属实不得而知。  我们很容易了解“三谛”是从中论“四谛品”之名而来的。既然,因缘、空、假、中可以称为四谛,因缘所生法是假有,于是,空、假、中说是三谛当然是可以的。因此,...哲学概论”,欧阳鸷的序文。   [34] 同本文注三O,同书,同文第一四三页。   [35] 佛祖统记第六卷,大正十九卷,一七八页下。   [36] 慧达肇论疏引生公语。   [37] 黄忏华著:“佛教...

    李志夫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65347540.html
  • 《中论》里的“四句”之研究

    显然,它是某种意义的“有”(bhāva)[37]。再如胜论学派(Vai?e?ika)也把“非有”当做某种真实的事物,而列入七种“句义&...Modal Logic)乙书,页二一三—二一六。   [37] 参见史却巴斯基(F. Th. Stcherbatsky)之【佛教逻辑】册一,页三八七—三八八。   [38] ...

    杨惠南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65447543.html
  • 竺道生思想之理论特色及其价值意义

    故道生不拘传统,敢于倡导法身无色之殊见,以及与其相关之佛无净土、善不受报之独特思想特色。  第三节 佛无净土  诸佛境界中并无五浊[37]之垢染,即为净土。净土思想之宣扬远在龙树、世亲、马鸣诸菩萨之...群生封累深厚,不可顿舍,故阶级渐遣也”(大正藏卷三八,页三七七上)。可见凡夫如能逐渐舍弃封累,以及对一切境界不起分别执著之妄心,即可泯除此无缘且对立之关系,而获致法身与凡夫之调合。   [37] 五浊...

    刘贵杰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65547544.html
  • 坛经思想的源流

    云: “云何行空?谓阴离我我所,因所成所作业方便生,是名行空,大慧!即此如是行空,展转缘起,自性无性,是名无行空。”[37]此中所云的“行空”、“无性空”,究而言之,实即“修行无所有”的根本所据,前后...页。   [36] 大正藏一六册五O二下。   [37] 大正藏一六册四八八下。   [38] 大正藏一六册五一二下。   [39] 大正藏八五册一二八五中。   [40] 事见景德传灯录卷三达摩章(...

    李昌颐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65647546.html
  • 中国早期禅法的流传和特点--慧皎、道宣所著“习禅篇”研究

    所说,皆出家之通相。最后于观十二因缘一章,列有三昧之种种状词,实有大乘之风焉”(注37)。其实小乘教义与禅法,常随时代而变异,74页但大乘和小乘的分界,仍然存在。“达摩多罗禅经”的内容,仍属小乘范围。... 同上,页三二四中。(注 32) 同上,页三三四下。 (注 33) 同上,页三三九上--中。 (注 34) 同上,页三三四下。(注 35) 同上,页三三五上。 (注 36) 同上。(注 37)“...

    冉云华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65647547.html
  • 中论空无思想、中道思想之探源及其与现代的关系(1)

    起来了”(注37)。368页另外,若再由境之有无交识到各派对三世法体是有是无的看法,以及由极微观念所引出的问题等,更使部派佛学的内容纷繁复杂,亦使由思想的分歧造成的学派的分裂难以遏抑。此处若仔细的考究境...

    李昌颐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65747548.html
  • 从原始佛教到阿毗达磨论书的二谛探讨(1)

    27﹚三结、﹙28﹚三不善根、﹙29﹚三漏、﹙30﹚四瀑流、﹙31﹚四轭、﹙32﹚四取、﹙33﹚四身系、﹙34﹚五盖、﹙35﹚五结、﹙36﹚五顺下分结、﹙37﹚五顺上分结、﹙38﹚五见、﹙39﹚六爱身... 由上所述,我们可知《大毗婆沙论》的二谛思想是与世友的论书有著密切关系。底下我们将检讨比较《大毗婆沙论》的新旧两译三种版本中,有关二谛部分的比对。  《大毗婆沙论》的传译,共经三译:37  一、《...

    释如戒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70647568.html
  • 从原始佛教到阿毗达磨论书的二谛探讨(2)

    ついて──インド佛教のメタ论理〉,《印度学佛教学研究》第37卷,第2号,京都,日本印度学佛教学会,平成元年(1989)3月。  32. 大谷照裕:〈真俗二谛论史的考察──现代伦理观へのアプロ-チ〉,《...39b29、81c24、82a27、166a26、231c1、231c9、267a4。  37 印顺法师,《说一切有部为主的论书与论师之研究》,p.204~209。  38 印顺法师,《说一切有部为主的...

    释如戒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706475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