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东汉末期,不但早已布下种子, 而且已相当流行,从近世出土的汉代明器楼阁、望楼等,不 难发现其中的渊源,如甘肃武威出土的绿釉楼院(图二七)( 注26),其...三百尺,基架博敞,为天下第一(注29)。又有天宫寺,建三 级石佛塔,虽是石造,却有“榱栋楣楹”的装饰(注30),应 是模仿木造屋顶的形制。
云冈的...
陈清香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02046593.html
-
把它思为不同于一切在场者和不在场者的那个本质现身者(das Wesende)。”[25]
初看起来,这种将“空”等同于“无”的做法在佛教思想交通史上曾经出现过,[26]它也被人称作“格义”的方法...这一次从对九鬼伯爵的纪念而来的对话能够成功。”[30]
在这篇“准对话”的文字中,没有发生变化的是“色”与“空”这对概念,而发生了变化是:“感性”与“非感性”(或“超感性”)这对概念取代了“现象”...
倪梁康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02546600.html
-
两者之间的一个根本差异。第六识的“意”是指“思量”[24],而末那识的“意”则是指“恒省思量”[25],因而“恒省”似乎是关键所在。熊十力曾将末那识中的“恒”理解为“恒省思我相”[26],即不断地思考...才是“最为允当”的[29]。这表明他在第八识理解上的偏重所在。
《成唯识论》卷三曾给出第八识的七个名称:心、阿陀那、所知依、种子识、阿赖耶、异熟识、无垢识[30]。在这七个名称中,最通行的便是“...
倪梁康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02646601.html
-
”,即含“众生空”(人空);灭法心即得“法空”。[25]其言人空乃承原始佛教所说,即以众生为五蕴和合,“从众缘生,无决定性,但有名字”,唯是假名故空。[26]而此即同于《大智度论》之说假名有者。因此亦...以方破尘,终归都无”(T32.330c)。此外,即是于观法时,言(于四善根位)应观于五蕴之灭处,以此灭除以五蕴为实有之法心。[30]《成论》云:“行者于众生因缘中不见众生故,即生空心,然后见空。又于五...
林志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04446641.html
-
是“智”藉以契入实相的方式同时也是结果,智顗说: 至理玄微,非智莫显;智能知所,非境不融。境既融妙,智亦称之,其犹影响矣。[26] 说“境”是“方式”,是就境之殊多而言,说它也是“结果”则是就诸境...即具三法,亦名第一义谛,亦名第一义空,亦名如来藏。此三不定三,三而论一, 一不定一,一而论三,不可思议,不并不别,伊字天目。[30] 然而不只是一佛乘具有此三法,藏通别圆诸教无不具有此三法,因此三...
郭朝顺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04446642.html
-
真识、见识、分别事识”[26],这是关于“染污缘起”的过程的说明。 ?大乘起信论? 是用“三细 (无明业相、能见相、境界相) 六粗”来说明“染污缘起”的过程,?楞伽? 则阐识了“三识”的现起,而法藏...转相、现相”“此三皆是异熟识摄”。[30] “业相、转相、现相”标示了“能所未分”到“主体能动性和意向性之出现”再到主客二分的“表象的开始”的存有力动和其间的知识主体的辩证开展的三个环节的过程。 ?...
赖贤宗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04546643.html
-
如是,难为继矣。 二家所出,足令大智焕尔阐幽。[26] 按照道安的说法,如果完全不加删削的话,其篇幅将会是今本的三倍。经过这样的一番大调整之后,虽然于天竺文辞上,稍嫌过简,但是整体而言,依然能照顾到...以秦言译之,典谟乖于殊制,名实丧于不谨,致使求之弥至而失之弥远,顿辔重关而穷路转广。[30] 《般若经》自东汉末年支娄迦谶开始传译,一直到两晋时代,历代均有翻译。但是,由于印度与中国文制不同,造成...
罗 因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04646646.html
-
”了。 但是过于自卑也是很矫情的!毕竟十余年来,笔者在律学一门,也有一些个人的论议与见地,而谬承师友赞许,读者(听众)厚爱。 页26 这些论议与见地之所以产生,自有个人在法与律方面的充实与体会...建立规范?可否上网浏览竟日?这些都不可能让两千六百年前的佛陀预先制好规则,等著我们使用,而必须自佛陀制戒的高层法则掌握制戒精神,依此类推而达成制戒目的。 页30 这种制戒模式,其实也是制订法律的...
释昭慧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04846652.html
-
令不忘失,于如来法,谓事非事及性相等,如是义中,心怀疑惑,为得知故问言:“尊者![26]牟尼所演说 十二胜上分 因缘所生法 彼为三所摄 如是等诸[27]事 今为知请问[28] 愿为我解释 除断我疑网 ...等,说之异名。彼非自性决定、丈夫、相假、自在、时节、自然、随欲、化主、偶遇等所生;此即因缘所生法。 恭敬请示故 即答言:汝听 十二胜上分 彼为三所摄[30] 烦恼业及苦 次说应当知[31] ...
赵国森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04846653.html
-
圣之捷径”[注26];正由于师之平淡、老实,见闻者咸获真正法益,更由衷佩服师之道风德行! 民国十五年,苏州灵岩寺真达和尚为重振道场风规,特商请于师。师乃手订规约五条悬于山寺,以垂久远;是为肇建灵岩为...产,唐生智枪杀僧徒,以及邰爽秋庙产兴学运动,种种迫害与排斥,层出不穷。”[注30]使佛教界无论在精神上或物质上均饱受摧残。 印光大师生值国难、教难内外忧患交煎之际,置身新旧时代交替并东西思潮纷杂的...
陈秀慧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049466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