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相关内容2997篇,用时13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论陈垣:《中国佛教史籍概论》(2)

    25) 参拙作〈源出律学沙门〉一文上篇页四八○~四八四;下篇页三一三~三一九。  (注 26) 参《概论》页五三。  (注 27) 《名僧传》今不存,仅有日本凝然法师(约1311~1323时人)抄下这部书的总目和选录其中若干僧人的传记而成《名僧传抄》一书,今收在卍字续藏第一三四册。  (注 28) 参《概论》页四九。  (注 29) 参《概论》页五三。  (注 30) 参《概论》页四九及页五三。  ...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24245825.html
  • 中国佛教的思惟发展(1)

    说:“法雅,河间人,凝正有器度,少善外学,长通佛义。衣冠士子咸附咨禀。时依门徒并世典有功未善佛理,雅乃与康法朗等,以经中事数拟配外书。为生解之例,谓之格义。”(注26) 竺法雅与道安同为佛图澄门下,...导人对万事万物之本际有一更深度的思考。而支娄迦谶等为针对当时中国人较易了解道行经中所讲之tathata 是什么,便以老子的“无”之观念来代译真如(注30)。此“无”对整个魏晋思想的影响最深,亦即是玄学中...

    张曼涛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24745834.html
  • 古奥义书(Upani?ads)与初期佛学关于人的自我(Self)概念之比较与评论(1)

    块溶于水,水中遍处均为咸味,人是出自于粗元素(大),且终将归向它;见、闻、嗅、味等之产生均由于二元(dvaita),但人死时,一切终将成为其唯一之自我。[26]  晚期奥义书进而说明一切的感官及其客体...学报 第五期(2000.07)  外之知觉,而后者为细微物,因其为向内之知觉。[30]简言之,凡知自己之自我即是知梵,而此事首须始自认知感官与客体之关系并控制感官。  在感官用词上,奥义书一贯地使用‘...

    林煌洲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25645848.html
  • 作为思想史的禅学写作─以汉语语境禅学研究为中心的方法论考察(1)

    communicative)功能。[26]而要理解这种功能,就不能仅以规范性的语言学去谈论,而原则上要求采取一  ----------------------------------------------------...这显然是对现代性理念进行的饶有意味的理性清算。这一批判非常类似于海德格尔的观念,也可以很好地了解为什么海德格尔在这位日本学者身上找到了一种理智的方向。[30]  或许,笼统底以历史哲学,如克罗齐(...

    龚隽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25745851.html
  • 天台智者的戒体论与《菩萨戒义疏》

    但自虑遗失,岂敢呈露他人,忽漏视听之缘,幸知源意矣[25]。  从这段记载中,可得知明旷《天台菩萨戒疏》的删补是有凭有据,主要是根据天台、天宫慧威、诸家(包括法藏等人)[26],如引文所言“以天台为...“新撰本”[29],此“新撰本”共分十八科授受菩萨戒。另外,吾人从《菩萨戒义疏》所论及的六种授受菩萨戒本来看[30],此中所述的六种戒本,时间大约集中在南北朝时期,由此时间似乎可推知《菩萨戒义疏》成立...

    陈英善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25845853.html
  • 从南天乌荼王进献的《华严经》说起(1)

    就而受瑜伽教入曼陀罗,传三密护身,五部契印。”[26]此处所言的“乌茶”(Orissa),指的就是此文所说的“乌荼”。由此可知,第八世纪的乌荼、摩赖耶及师子等地,已是南天密教金刚顶派的发展中心。  不...,勿令散乱,想于本尊与自身无异而浴。初想本尊及三宝等如在目前,用所浴水三掬而献,是印当以二手如常为掬。[30]  南天瑜伽莲花部的这种观法,也见记于不空所译的另一部莲花部经典《瑜伽莲花部念诵法》。该《...

    古正美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25945854.html
  • 张商英《续清凉传》与文殊法门

    有因缘,见是希有之相。公当为文若记,以传信于天下,后世之人,以承菩萨所以付嘱之意。[26]  宋太宗于太平兴国五年(980)建太平兴国寺,而后宋朝皇帝对五台山均多有恩赐,太宗并尽免五台山寺庙的租赋,[...实录”示众的用意。[30]张商英受其启发,也是以“见证人”的身分,记录所见的事实。  张商英五台山游记,写完后,自谓将以“附《清凉传》后”。在此之前,  -----------------------...

    蒋义斌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30045856.html
  • 朱熹排佛与参究中和的经过

    既尔,善自护持。(注26) 禅宗讲求“无心”、“无念”、“应无所住而生其心”,但大禅师们也发觉“悟道”是有“时节因缘”的,不过在禅宗的体系中,是不许分析这个“时节因缘”,否则即非以无所得心来悟道...小才亦 短,抱念一无施。幸蒙大夫贤,加惠宽棰笞。抚己实已优, 于道岂所期。终当反初服,高揖与世辞。(注30) 可见朱熹初出仕时,出世入世间,尚未谋得平衡。因此,任同安...

    蒋义斌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31845890.html
  • 台湾当代净土思想的新动向----思想史的探讨

    ,页25。 28 同注(18),页26-27。 29 同注(18),页29-3030 同注(21)。 31 见印顺,《净土与禅》,页30。 32 同注(31),页50。 33 同注(...净土是自已与环境同时净化成庄严世界的理想,于是有了以下的偏差: (一)特别重视上生兜率天净土,而忽略了实现弥勒下生的人间净土。(注26) (二)阿弥陀佛是无量寿、无量光、既代表一切诸佛的共同...

    江灿腾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32245897.html
  • 以四部阿含经为主综论原始佛教之我与无我(1)

    例同。)。  (注 3) 增.31-4经,大.2-668下。  (注 4) “四法本、四事之”在增.26-9经作︰“四法本末如来之所说(见大.2-640中)。  5 页  §0-0-2离常又离断之... i. p.136。(注 3) 杂.289经,大.2-81下。  (注 4) 杂.133经,大 .2-41下。  (注 5) 杂.103经,大.2-30上。  10 页  《杂.166,167经》;...

    杨郁文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329459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