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都偏向于一边了。部派佛教中,有一共同现象:把业因业果安放在心心所法上者,他们必定主张无想定、灭尽定细心不灭。否则,无心定的有情,业果就无法相续了。[26]如譬喻师和大众、分别说部等,认为业力是心法,...有境”,而同是三世实有的譬喻师却说“有缘无智”呢? 首先要知道:有部是三世实有论者,三世实有,是建立在——依实立假上。[30](如前二、“世体是常”所说)三世,是在恒住自性、三世一如的法体上,现起的...
释悟殷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390145311.html
-
注29 同注26。 注30 同注26。 注31 同上。 注32 奔巴即藏语瓶子。另,参见刘义棠《中国边疆民族史 》,第七...驻前后藏镇抚, 是为大臣驻藏三年一代之始(注 26 )。
在此之前,大臣入藏都是依据临时的需要而派任,至此才有 固定任期的驻藏大臣之设。但是总...
林明昌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391945355.html
-
此推論 是不能成立的,因為它沒有合喻(註26)。
對清辨而言,「施設必須有原因,所以依他起性必須存在」,並不是有效的推論。因為「具有原因」才是「施設」的「遍是宗法性」亦即「遍及有法... 67頁
「涅槃」──它是由「不生」的智慧獲得──其產於聞、思、 修。以上,是〔我們〕所接受的頌文意義(註30)。
清辨否定第一個教證,是在說明「...
曹志成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392845385.html
-
常住 名究竟觉”(注26)。因此,《五方便门》中讲的是真心本觉, 而要达到本觉真心的方法是要“离障”。因为论中有人问说法 界一相是否就没有法界?回答是有十八界,而根缘境生识...的所见的《起信论》思想时,也是说北 宗是以“真心”、“净心”的立场用为修道“看心”的根本(注 30)。因此,从北宗也是说本觉、真心、净心的立场上来谈修行 ,基本上,并没有...
黄绎勋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393045386.html
-
----------------------------------------------------------- 7. 《大正藏》,30,282上。 8. 《大正藏》,29,44中。 9....道祖“抖擞精神透关去”呢? 其实,懂得利用“中有”修道的行者,不仅存在于禅宗,也可见之于小乘的圣者。小乘圣者中往色界般涅槃的不还果有五种,而其中根器最利的“中般”,就是在“中有”般涅槃的。[26]...
释如石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393845406.html
-
六、“教证”到底是否可直接采用大乘、密续经典乃至宗派学说?其说服力对其他学系会有多高?去取之间,不无难处。 页26 撰写“佛教伦理学”的“教证”与“理证” ──以拙著《佛教伦理学》为例 法光学...佛教伦理学说的代表性著作〉,《弘誓》双月刊,第四十七期,民国八十九年十月,页十四。 页30 撰写“佛教伦理学”的“教证”与“理证” ──以拙著《佛教伦理学》为例 法光学坛第五期(2001) 二、...
释昭慧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393945409.html
-
的例子。舍此之外,更有租 赁房舍于一般家庭,如水浒传(注26)第三十九回“浔(阳楼) 宋(江)吟反诗,梁山泊戴宗传假言”略云: (宋江)去州衙前左边问戴院长(宗)家,有人说道 :他又无老小,只...寺参谒(注29),其中的释法充更以死谏方式来劝本寺同侣让 女子入寺(注30),这些例子足以反映俗家女性如何喜欢到寺 院参谒男性法师。 165页 不特此也,寺院除了让读书人寄居之外,更容许妇女借...
曹仕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00345469.html
-
26] 十二、然则如何定位易行道的“往生净土”的法门呢?印公依于龙树论义,将它定位为“为志性怯弱者说”的方便法门;而推崇三祇修六度万行的难行道为究竟法门。[27]但我们也不要忘记:于宗教门中求道者的...修利他行。[30] 四、净土思想在《成佛之道》的定位 现代一些阅读印公导师所著作的《妙云集》之士,都非常排斥“净土法门”,而完全抹煞它的应机性,笔者以为:这未必是印公的本意!因为,如果导师完全否认...
释昭慧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00545474.html
-
,道在“天”这一层次上,是以无为体,同时也是无名。无名,落在人事上,就是不尚名[25],此所以天人之际,是彻上彻下同一范畴的,亦即是所谓体用一如的[26]。就体言,是天是道是无,就用言,是无为之治,是...可能完成的,何晏就是这样一个主张[30]。但他们对“圣”者的内容, p. 11 却突破了传统的外王化的政治圣人,和汉代神秘化的宗教圣人,而从圣者的本质去讲,内在去讲。假如再把此一观念从体用上作一...
张曼涛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00845479.html
-
注 35):见附录,经文25.。 (注 36):见附录,经文26。 (注 37):见附录,经文27。 (注 38):见附录,经文28。 (注 39):见附录,经文30。 (注 ... 另外,‘合论’中的6、19、25、26、29、30、31、40 等七段经文,是什、奘、藏三种译本的般若经中所没有的。 缺少了这七段经文,则具有“预流”、“中般”、“全超” 、“半超”、“行有顶...
陈玉蛟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044455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