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消息。不见古德有言 ,佛说一切法,为度一切心,我无一切心,何用一切法。非 但祖师门下如是,佛说一大藏教,尽是这般道理。”(注26 ),此一大段,似有解说,又似...灯录。至破灶堕 因缘,忽然大悟。”(注30)祖师语录似已成为参禅者的教 科书,尤其士大夫学禅又“一向作聪明说道理,世间种种事 艺,我无不会者,只有禅一般我未会...
大慧宗杲禅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04545571.html
-
记载了古高昌国的景象 309页 。(注26) 十九世纪以后,德国的考古队格林维德 (Albert Grunwedel 一八五六-一九三五 )与勒科库(Albert Von Le ...神情。”(注30) 图九 孔望山摩崖造像佛涅槃图 从这些报告可知此涅槃像是以高浮雕手法刻成半身卧佛 像,举哀的弟子群,则以阳线刻浅浮雕的手法,刻成男女老 少,各种装饰不同的人物造形。俞伟超、...
陈清香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04545572.html
-
想像力的空间即被压缩。25一般研究佛教于中国小说文学之影响,主要从此点切入,说明佛教的传入为中国小说带来了许多新的题材。26除了这一点之外,东初老人主要从另一个观点来看待佛教对中国小说的影响:(1)...什么在宋代突然产生出来?“诸宫调”以及盛行于明、清二代的“宝卷”、“弹词”及“鼓词”的来历又是如何? 敦煌变文的发现,使得这个悬案顿时变得明朗起来。30所谓“变文”,就是“把佛教经典原文敷演成通俗的...
黄国清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04945580.html
-
四百論》加上附加部份的摘要本26。
二、 注釋者——月稱生平及著作
關於月稱的生平事蹟,除了藏文歷史學家們所寫的布敦《佛教史大寶藏論》27,多羅那它《印度佛教史》28,松巴堪布《如意寶樹》29之外,我們幾乎沒有可靠的資料談到月稱的生平。在這僅存的一點資料中,如果再刪除那些無法作客觀研究的神通事蹟30, 資料就更少了。因此,月稱的生平只能略究如下。
月稱誕生於南印度薩曼多(...
釋見愷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05145583.html
-
「彌勒佛」與「慈悲」的敘述並不多。
在「彌勒佛」方面,都是先禮拜「彌勒佛」,禮拜前還先稱念「歸依世間大慈悲父」25。此外在文中有一處是說「大慈普覆,如阿逸多」26。
對於「慈悲」的敘述方面,如引《...斷殺絕宗廟犧牲詔〉及〈斷酒肉文〉,和北齊顏之推〈誡殺家訓〉。30
這幾篇文章,都是強調「慈悲」與「不食肉」,尤其是〈究竟慈悲論〉與〈斷酒肉文〉,強烈的主張要做到「慈悲」就要「不食肉」31。
此外,在羅什所譯...
徐立強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05145584.html
-
造業之本;第三要真看破世閒功名富貴,聲色貨利都是虛華不實;」26在此,表明憨山的世界、有情觀是三界牢獄,四生桎梏,身是苦本,心是妄想造業之本,世間功名富貴,聲色貨利都是虛華不實等。基本上仍承繼佛教某部分...。」30此時憨山的修行觀,似有修行為服務作準備的意念,而非修行純粹只是為己之修道而已。因此這種「修行以養道待時」31成了憨山後來一生的寫照。
憨山對自己所處的時代,有強烈的末法意識,稱它為「末法時期...
釋見曄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05245585.html
-
住者 现骇人、忿怒之姿态。 双身作怖金刚25我礼敬 礼敬作怖金刚及其佛母。 心咒:(嗡)亚曼大嘎哄配 业真言26:析师至 . . . 根本真言:(嗡)亚麻拉杂 . . .27 3. 胜乐轮 ...依序执持 喀章噶杖与盛血胪骨 喀章噶杖、盛血胪骨、 金刚索及四面梵天头 金刚索、四面梵天头胪。 右足伸踏凶神黑忌劫30 右足直伸,踩踏凶神黑色忌劫: 其四手第一双手合掌 其四手之第一双合掌, ...
林纯瑜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05545589.html
-
色声香味(注25)触境而生 恋著。于此五尘有二种慧,若能了知是非好恶,不迷不谬, 名为世间有分别慧。若于此五无所分别,虽了了(注26)知而 不贪著,是则(注27)名为无分别慧,即修身业所有慧也。 口业慧者亦有二种,有相无相二种别故,辩(注28)说善 恶令(注29)众生知,是名有相口业慧也。虽能计(注30)别得 ...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05645591.html
-
(注 24) 原卷缺“命”,今从甲乙丙卷。 (注 25) 原卷缺“香”字。 (注 26) 甲乙两卷作“了了知”,原卷作“声闻知”。 ...。 (注 29) 原卷作“命”,今从甲乙两卷。 (注 30) 原卷作“说”,甲乙两卷作“记”,应为“计”之误。 ...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05745592.html
-
在心所通达的法上,说明最初际的心态。”(注26)解释了“发”和“心”之后,解脱军接著又说:“我认为:五种 (根) 门之识一味向外境攀缘,阿赖耶和染末那是无记,所以不在那些识上安立 (发心的事相,只有)...菩提的有情很少, 与此相较,则行向无上菩提的有情更为稀少。’” (注 30) 《入行论》 (sPyod 'jug) 说: “应知菩提心,略说有二种:谓愿菩提心,及行菩提心。喻去者欲 217页 ...
陈玉蛟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058455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