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同义异语”(《唯识二十论 》卷首)的说法, 页181 均为六识论。 注26 玄奘译,大正31.75a。真谛译“由罪人业故,似狱卒等生,若 许彼变异,于识何不许?”大正31.71b。又,...Existenzlage ) ist? Ibid.,s.243。 注 28 参考,演培《唯识二十颂讲记》,P.33。 注 29 玄奘译《大乘成业论》, 大正 31.784c。 注 30 同, 大正...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14145689.html
-
区分的证据:
“解相有二种,一无分别,二有分别,无分别即是五识。意 识或有分别或无分别,若无分别,六识同是证知,若有分别 ,则是比知。”(注26)
...分别。 ”(注30)
因此,从宗教解脱义来讲,意识不起现只能说是在认识论层次上,没有知性思维的作用,但分别的根本,在存有论的层次上还存在,随时会有烦恼伴随,因此绝不能说已经解脱,...
陈一标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14145690.html
-
制作而编集为现在的样子。”(注 26)
由上可知,瑜伽行派的唯识思想,乃是继承“有部”的思想“母体”而进一步发挥而成的新思潮运动,其所形成的最早经论,则是《解深密经》以及《瑜伽师...阿赖耶识“自相有”----不仅是“名言安立”的“有”,更是以其自已的根据而成立的“有”。(注30)《摄大乘论》的八种理证,主要是就染净诸法的生起角度来看,认为三种染法(烦恼杂染、业杂染、生杂染)以及两种...
曹志成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14245692.html
-
;(注26)可见唯识宗安立三无性的目的,
是为了说明一切事物皆无自性。
页96
相无性依遍计所执而安立,“相”为体相,“无性”意谓无自性
,&...上,世间圣教说为我、法。此相、见之中说为我
、法”(注30)由此可见,安慧时代,相分、见分、自证分的概念都
已提出。安慧认为:相、见二分就像法、我一样是虚妄不实的,只有
自证分实有,...
韩廷杰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14545698.html
-
29) 谭炳森,〈末法时代的清流〉(同注释16),页77。
( 注 30) 《现代禅》19期,1991.7.1,第一版。
( 注 31) 同注释26。
( 注 32) 《现代禅》19期,...注 26),逐渐转向集体领导的方式,李元松于民国八十一年三月完全退
254页
出组织领导,仅称“传法长老”,一切组织运作全交由其...
郑 志 明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22545789.html
-
用天王制治国。[26] 与太武帝同时代统治河西地区的沮渠蒙逊,亦在中国西北蓬勃地发展佛教,用另一种佛教意识形态的发展模式治国。 北魏太武帝之所以要发展佛教意识形态的原因,可以说是文化历史环境使然。在...30] 北魏太武帝冒可能与北凉发生战争的危险去北凉取昙无谶的原因,当然不是只为了昙无谶是“咒术、学德兼备”之人而已。在当时的魏廷,太武帝也有其认为几近于“神人”的崔浩及寇谦之,故,太武帝之所以要取昙...
古正美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23345805.html
-
后赵时代的“天王传统”〉。[26] 同上注。[27] 见释道宣撰《广弘明集》卷7,〈叙列代王臣滞惑解》下,页132~133。[28] 有关后贵霜的佛教意识形态发展活动细节,请见拙作《贵霜佛教政治传统与大乘佛教》,第七及第八章。[29] 同上注,第一章〈序论〉,页13~14。[30] 中村元等著、余万居译《中国佛教发展史》上册,《佛学丛刊》18,天华出版公司,1993年(再版),页132~...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23445806.html
-
东吴康僧会之般若与禅观思想 康僧会,祖籍康居,世居天竺。“其父因商贾,移于交址”。[26] 会年十余岁,二亲双亡,奉孝服毕,即出家为僧,励行甚峻。僧会“笃志好学,明解三藏,博览六经,天文图纬,多所综涉...,取信于吴主孙权,权大嗟服,并为之建塔造寺。自此吴地乃有佛寺,“由是江左大法遂兴”,[30] 为江南有佛法之始。至孙皓即位,“法令苛虐,废弃淫祠,乃及佛寺,并欲毁坏”,[31] 页398皓“遣张...
刘贵杰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23945819.html
-
涅槃?”师云:“入地狱去。”[25] 义存在武宗会昌毁佛前,是依庆玄律师以“受业”,当时年仅十二岁, [26] 在经历过会昌法难后,才参访弘照灵训、洞山、德山禅师。禅宗原为山林佛教,中唐发展出务农...曾敕令于兢撰〈王审知德政碑〉,以拢络王审知,碑文中说:王审知“奉大雄之教”,“更演毗尼之藏,而又盛兴宝塔”,[30] 王审知治理闽时,政绩卓著,并兴福建寺。在与义存、师备的会谈中,王审知曾问:“...
蒋义斌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24045821.html
-
叙述、辩论与选辑并用(注26)。至于两者属于“史籍”的原因,释赞宁(919~1001)《大宋僧史略》(大正藏编号二一二六)自序略云:夫僧本无史,觉乎弘明二集,可非记言耶?高、名僧传,可非记事耶?言事既全...,冯惟讷、梅鼎祚利用《广弘明集》以编《古诗纪》、《古文纪》(注29),张溥利用两《弘明集》以辑《汉魏六朝百三家集》(注30)等是。由于上述辑录者的辑佚目的在于保存古代诗文,其目的在于文学而非历史,故...
曹仕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242458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