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相关内容2997篇,用时23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南、北传“十八爱行”之法说及义说

    心正念正知。....”(注 26) 本《经》相当于《相应部 S,35,207 经》,所作譬喻及所举“爱行”除“言:‘是我所。’”《相应部经》作︰“‘ `Ayam aham`asmi'ti。(“此是我”...??;(15) 我?当?有??? ,(16)我?当?是?如?????,(17) 我?当?[彼?]如?????,(18)我?当?[彼?]异???。”(注 30)  §3-3-3 英 译:  F.L....

    杨郁文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05945596.html
  • 试论《俱舍论》在佛教思想史中之价值 (上)

    (注26)(1)法救(Dharmatrata):认法体如乳、如金;酪乳与金器如三世。“类不同,三世有异,如破金器作余物,形虽有殊,而体无异。……”(...hellip;一者‘中般’,二者‘生般’…中有若无,何名中般?”(二)无为法:(注30)1.有部无为思想之渊源;早期有部没有无为思想,...

    李志夫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10045597.html
  • 明末禅宗在浙东兴盛之缘由探讨(1)

    人,一切善念、恶念应当尽除,无名可名 ,名于自性,无二之性,是名实性,于实性建立一切教门, 言下便须自见....(注26)。 ... ?禅宗耶?”,师曰:“道学”,曰:“恁么则不合也?” ,师曰:“在天而天,在人而人(注 30 )。” 湛然澄对周海门的评价其为...

    孙中曾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10945618.html
  • 六朝佛家美学--以宗炳畅神说为中心的研究

    ,在一篇宗炳〈画山水序〉的专门研究论文中 (注25),也主张宗炳的“道”是老庄之道。他扣紧原文,提出了详 密的论证,兹整理如下(注26): (一)宗炳...损之又损,必至无为无欲, 欲情唯神独照,则无当于生矣。无生则无身,无身而有神, 法身之谓也(注30)。 这虽是用了老子的语言, ...

    林朝成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11045620.html
  • 《现观庄严论》初探(2)

    一,页一五。  (注 26) 见师子贤著,《现观庄严论译》(mNgon-rtogs-rgyan-gyi-'grel-pa或Grel-pa don-gsal)。北京版,西藏大藏经,No.5191,V....见《大正藏》卷三八,页二七六下。  (注 30) 见大正藏,册廿七,页二七八中-下。  (注 31) 同(注1) 引书,PP.38-9.  (注 32) 见拙文,宗喀巴“现观庄严论金鬘疏大乘廿僧释义”...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13145667.html
  • 如来藏与唯识的交涉《中边分别论》〈相品〉及《佛性论》〈显体分〉所呈现的“境的思路”

    nopalambhopalambhayo.h 由识有所得,亦成无所得。 故知二有得,无得性平等。 《中边分别论》〈相品〉第七偈(注26) dvayaabhaavo...唯是依他一性有不实体 还能生依他体。 页296 犹如无明生诸行等(注 30 )。 2. 二分依他: 依他起性有两种,一染浊依他,二清净依他...

    赖贤宗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13745680.html
  • 法性与存有--弥勒法法性分别与海德格存有论区分的对比研究(1)

    揭露地袭来以及自 身保有地抵住之持续(注26)。 存有论区分是此有在揭露中自身逼出的紧迫过程,海德格干脆直接视之为存有与存有物之间的动态关系!它是一环不住奔驰的存有论圆圈。因此,在揭露中...补充说,“在它[时间性]扮演存有理解的可能条件上,既是先于存有论也是存有论的,我们即称此Zeitlichkeit(时间性)为Temporalitat(历时性)”(注30)。又“时间性是所有存有理解的可能...

    蔡瑞霖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13745681.html
  • 明末的诤辩----异议者澄的佛学思想分析(1)

    26 )。” 页94 从上述的二段引句中,我们看到的“空”、“般若波罗蜜”就像火花旋亮旋灭,蕴涵于现象界的快速变化中,诸法的是否变异问题,无法自外于刹那的生灭现象。因此移动或静止的陈述,...的参考点,《华严经》的经文,自然成了他引据的资料来源。他认为经文中的“身意诸情根,一切空无性”(注30), 页95 是“不迁”的“因。而另一句“以此长流转,而无能转者”(注31),即是“不迁”的“...

    江灿腾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13945685.html
  • 明末的诤辩----异议者澄的佛学思想分析(2)

    藏》第八册,页 848 下。 注24 见僧肇,〈物不迁论〉,收在《卍续藏经》第九十六册,页62上。 注25 见《大正藏》第八册,页473下。 注26 同前注:页475上。 注27 龙树... 意义而已,我不能满意,而更有发挥。 注30 按这是出《华严经》。《菩萨问明品第一》,原文是:“眼耳 鼻舌身,心意诸情根,一切空无,妄心分别。”《大正藏》第 十册,页...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13945686.html
  • 世亲“识转变”与胡塞尔“建构性”的对比研究(1)

    然而,业的薰习却“不在余处”(四大种等),唯在“识”(表象作用)自身的相续作用中。所以,《二十论》颂文说:  若许有业力,有异大种生,起如是转变,于识何不许?(注 26 )  业薰习余处,执余处有果,...识俱转”,而且“异熟识是余转识所薰习”的,义同于种子,由受薰而变异、成熟,并引生未来的果报。异熟果识有“刹那刹那转变差别”(注 29 )、“生灭相续随缘转变”(注 30 )的功能,使业的薰习异熟以致引果,...

    蔡瑞霖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140456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