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o.2735 ﹝24﹞金刚般若经疏论纂要(唐 宗密) 《大藏经》No.1701 ﹝25﹞金刚般若经依天亲菩萨论赞略释秦本义记(唐 知恩) 《大藏经》No.2736 ﹝26﹞金刚波若波罗...古(明 寂焰) 《续藏经》第40册 ﹝30﹞释金刚经(明 真可) 《续藏经》第39册 ﹝31﹞金刚般若波罗蜜经破空论(附:金刚般若波罗蜜经观心释)(明 智旭) 《续藏经》第39册 ﹝32﹞...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323244328.html
-
的傳記說﹕ 「楚王誦黃老之微言,尚浮屠之仁祠」[26]。 降至桓帝延熹九年(166),宮中立祠奉祀黃老與浮屠的事,從襄楷奏文中可以得知。其文說﹕ 「又聞宮中立黃老、浮屠之祠。此道清虛,貴尚無為,...等語。有人以為『太平經』係模倣佛經而造的,所以有此類似[30]。可是,反過來說,翻譯佛典的時候,參照了『太平經』,借用它的術語來表達經義,也不是沒有可能性。兩者的出現時間既然差不多同時,內容的相似,絕...
林傳芳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323944344.html
-
三國志』魏志卷三○、裴注所引。 [24] 『論衡』論死篇。 [25] 『論衡』祭意篇。 [26] 『後漢書』楚王英傳。 [27] 『後漢書』襄楷傳。 [28] 『三國志』吳志、劉繇傳中笮融之項。 [29] 見上註 (二七)。 [30] 參看北京大學『國學季刊』五卷一期,(民二四)湯用彤氏「讀太平經書所見」一文。 [31] 然而今日的『太平經』已非『太平清領書』本來...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324044345.html
-
的佛典,至少有二百零四种,[25] 当中经律论悉备,涵盖大乘华严部、方等部、般若部、法华部、涅槃部、小乘经部、大乘律部、小乘律部、大乘论部、小乘论部、杂部、秘密部等共十二部。[26] 后汉与西晋属于大...借用婆罗谜文字创造出本国文字。[30] 由此推论,羌子侯所授的梵书佛经,应是以西域某国文字,而非以龟兹文字缮写,不过到底此经原属于葱外抑或葱内,则甚难定夺。 从大月氏来华、或祖籍该地的译师所宣译的...
唐秀连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330544399.html
-
则谓“不思而得”,“宛若神助”(注26);论“文外之旨”,以“但见情性,不睹文字”为“诣道之极”(注27)。至其论诗,拈出“七德”(注28),辨体则标举“一十九字”(注29),当系“二十四诗品”的先河;所谓“文外之旨”,也是“味在咸酸之外”的先声(注30);而司空图的“诗品”及其诗论,是严羽“沧浪诗话”的远绍,,已经成为我国文艺批评史上的公论。所以在中国文评上以禅论诗的达摩,不是严羽,而是皎然。除此...
邢光祖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331244416.html
-
末的赞颂偈“以般若妙理,开演此中论”[26]来做为佐证,但《般若灯论释》卷一却也说:“今欲令彼悟解正道,依净阿含作此中论。”[27]何以又略过不提?也就是说,我们在未厘清清辨《般若灯论释》的思想之前,...在其著作中,他为前述观点作了这样的解说与论述: (1)从历史的考据上来看:龙树传中,入龙宫阅大乘经典,应该是以初期《般若经》为主。[30] 另外,龙树的时代,外道、小乘思想亦势力坚强,故龙树《中论...
黄瑞凯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331944438.html
-
怀抱一种指向解脱的超越追求。[26] 如今正相反,文献学的研究在佛学研究中蔚为大宗。这种研究由欧美的 Max Muller 和 Rys Davids 等印度佛学专家首开风气,经南条文雄、高南顺次郎...页,香港:三联书店(香港)有限公司1980年版。 此虽为论清代“朴学”学风,而实乃梁氏所倡“新史学”的方法的夫子自道,他的《佛学研究十八篇》就是以此为方法做出来的。[30]这种方法的要义是“无征不信...
冯焕珍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332644447.html
-
即在历史[26],故他在经史上简直就没有轻重、正统异端的分别,在方法上也能更彻底地贯彻无征不信和批判怀疑的作风。从这个意义来说,蔡元培评其“不让于清代乾嘉学者”[27],实非虚言。 把经还原为史,...一个有趣的比较,他说神学家和科学家开始假定他们在讨论同一些问题,结果当双方各自从自己的前提试图引出对方领域的结论时,他们都变得非常糟糕[30]。这种说法可以为我们解释胡适与铃木大拙关于禅学的论争带来...
龚隽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332644448.html
-
弟子须跋陀罗的因缘,道出了涅槃更深的含义:
观世因缘生,则灭于断见。缘离世间灭,则离于常见。悉舍本所见,深见佛正法。[注26]
“灭于断见”及“离于常见&...佛传或佛陀作为供养的主尊时,则以佛座、佛足印、菩提树或释迦在家所戴的宝冠代替。但制作未成佛前的释迦菩萨像[注29]及本生故事中释迦的过去菩萨身[注30]则不被禁止。这些造像虽没有直接的佛像,却可用来说明...
赖鹏举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333944478.html
-
,因一切源于它且将归之于它。犹如盐块溶于水,水中遍处均为咸味,人是出自于粗元素(大),且终将归向它;见、闻、嗅、味等之产生均由于二元(dvaita),但人死时,一切终将成为其唯一之自我。[26] ...āgarita-sthāna)及梦状态(svapna-sthāna)为阿特曼之最初两个状态,并认为前者为粗劣物,因其为向外之知觉,而后者为细微物,因其为向内之知觉。[30]简言之,凡知自己之自我即是...
林煌洲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3353445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