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相关内容2997篇,用时13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净土思想之考察

    一九二中。   [26] 大正九,一一下。   [27] 大正九,二O下。   [28] 大正九,二一上。   [29] 大正九,二一下。   [30] 大正十五,一五八上。   [31] 大正一,...智刚吼自在相王如来[25]。  4.‘法华经’卷二譬喻品及卷三信解品,共有如下四例。  (1)舍利弗:于未来世,过无量无边,不可思议劫,当得作佛,号曰光华如来,国名离垢。其土平整,清净严饰[26]  ...

    释圣严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65247538.html
  • 敦煌文献与僧稠的禅法

    [24] 同上。   [25] “续高僧传”卷八,页四九一下。   [26] 同上,卷十六,页五五三下。   [27] 同上。   [28] 同上,页五五四中。   [29] 同上。   [30] ...移晷漏”[26]形容他克坐禅时间和精神状态。这种非凡的努力,使他的禅观达到高深境界;内定湛然,外缘不动。传文曾用一件有趣的事件,对僧稠的成就作了戏剧化的描绘:   尝於鹊山静处,感神来娆;抱肩筑腰,气嘘项...

    冉云华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65247539.html
  • 天台宗之理事观

    谛”与“教于二谛”也是有根据的。  关于三论宗之“本于二谛”与“教于二谛”,笔者已有专文论述[26],这里不再重覆了。  不过,二谛究竟是“教”还是“本”,甚多学者持有异论,例如穆尔狄(T.R.V. ...元氏的原文[30]指出:   YA? PRATIYASHUTRADA? SUUNYATā? TAMPRACAK?MAHE.  Sā PRAJ?APTIRUDADāYA ...

    李志夫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65347540.html
  • 《中论》里的“四句”之研究

    承认的原理,都不成立:[26]   (一)排中律:A或非A(亦即,A与“非A”之中,至少要有一个成立);   (二)双重否定律:从“非非A”推得&...不别。”[30]   在这段经文当中,须菩提,——一个被誉为“解空第一”的佛弟子,不但否定了佛道、涅槃,甚至还说,如果有比涅槃更伟大、殊胜...

    杨惠南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65447543.html
  • 竺道生思想之理论特色及其价值意义

    可能性。因佛身(法身)乃超越现象之恒常本体,且不受现象事物所束缚。故道生谓:   “既以思欲为原,便不出三界。三界是病之境也。佛为悟理之体,超越其域,应有何病耶”[26]。  众生因有思惑[27]与欲想[28],故受困三界,而三界仍是病起六缘[29]之境。然佛身却为超脱三界之觉悟常体或理法身[30],故无疾病之出现。关于法身,僧肇亦云:   “法身在天而天,在人而人,岂可近舍丈六而远求法身乎”[31]...

    刘贵杰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65547544.html
  • 宋释永明延寿论心王义至八识之展开

    第八识,为真如第九识之随缘也,故有“不守自性”之随缘义,如金与镮,辗转无差。永明又说: “且八识藏中,十法界种子具有,随所闻法即发起现行。”[26],所以,现行是真如之随缘,随缘之净位。  由“体用”“...识不名种子,果不显现故,即显现言简彼第七,现在简前后,现有简假法,体是实有方成种子,故显现唯在果,现有唯在因,现在通因果,和合简相离。[30]  因此第八识为种子识,有显现、现在、现有、和合之义,故...

    孔维勤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65547545.html
  • 坛经思想的源流

    正藏八五册一二八八上。   [26] 大正藏八五册一二八八上。   [27] 大正藏八五册一二八八下。   [28] 大正藏八五册一二八九上。   [29] 大正藏八五册一二八六下。   [30] ...六根,六根亦空寂。”[26]又如 “若初学坐禅时,于一静处,直观身心、四大、五阴,从本以来空寂,不生不灭,平等无二,……依此行者,无不得入无生正理。”[27]及 “若心缘异境起时,即观起处毕竟不起,……...

    李昌颐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65647546.html
  • 中国早期禅法的流传和特点--慧皎、道宣所著“习禅篇”研究

    26) 同上,页二一六上。 页95(注 27) 同上,页二三六中。 (注 28) 同上,页二二八中--二三○中。(注 29) 同上,页一六三中--下。(注 30) “传”,页三二六上。(注 31)...二意说:“摄心还念、诸阴皆灭、谓之还也;秽欲寂尽、其心无想、谓之净也”(注25)。“修行道地经”说这就是“还净之行制其心”(注26)。“修习道地经”所记禅法最大的特点,还是在最后的六品中。禅法在早期佛学...

    冉云华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65647547.html
  • 中论空无思想、中道思想之探源及其与现代的关系(1)

    可以说有实法我。”(注26)另外,犊子部的“补特伽罗”与法体的关系又是如何呢?印顺法师说:“犊子部虽也依蕴安立,但不单是建立在五蕴和合的作用上,五蕴起灭的作用是不能从前世到后世的,犊子部的不可说我,能...,再以经量部而言,“经部学者的成立种子是一致的, 但是一谈到种子的所依----相续不断者,就必然地论到灭定的有无心识, 也就在这点上引起了内部的分裂,”(注30)总之,由于业力说与缘起思想的设立,所...

    李昌颐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65747548.html
  • 试论各类“性行人”与“身至念”的修习

    samAdhi)”乃至于“安止定(apanA-samAdhi)”。26   从“背诵”至“忆持”的两个执取业处的步骤,再加上以“五法观察”而通达每一分身的特相,即是《清净道论》所提出的“七种把持善巧”...  清凉  具足六法30的比丘,得证无上清凉。  觉支善巧  若心消沉之时,不宜修习轻安觉支(等)。31  简而述之,“十种作意善巧”的第一“以次第”至第五“超越假名”主要说明了“取相”的方法;第六的...

    释道一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708475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