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相关内容2997篇,用时13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中国佛教的净土观念和社会改革观念

    成为这一社会运动的一部分。他的〈支那佛教振兴策〉,可以作为这一趋势的代表;探其最终期望,则在“转五浊为莲邦,证弥陀于自性”。[26] 他对“振兴佛教”的呼唤,对“庄严净土总不离唯识变现”[27] 的判断...”,因而著力于“建设人间净土”[30] ; 第二,建造“人间净土”的途径,是由“改造自心”手,推己及人,此名“心的净化”;继之是“器的净化”,即改进人间环境,满足人生“依持受用”;最后将此净化的设想...

    杜继文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012948095.html
  • 人生理想境界的追求─中国佛教净土思潮的演变与归趣

    教人离开人类去做神做鬼,或者出家到寺院山林里去做和尚的佛教,乃是以佛教的道理来改良社会,使人类进步,把世界改善的佛教。[26]  人间佛教的理念突出了用佛教义理化导、改良、完善社会的意义、功能,扩大了...真正的佛教,是人间的,唯有人间的佛教,才能表现出佛法的真义。[28]  赵朴初也汲取太虚的思想,提倡  发扬人间佛教的优越性。[29]  他说:  人间佛教主要内容就是:五戒、十善。[30]  ----...

    方立天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013048096.html
  • 林葬----中古佛教露尸葬研究之一(二)

    《大般涅  页26  经,圣行品》和《华严经偈赞》。(注54)僧稠系道房之弟子,而道房为天竺僧人佛陀禅师的弟子,(注55)他的禅法冠绝一时,为时人所宗师,《续高僧传》中说“高齐河北,独盛僧稠”;(注...)空观寺也是一所禅寺,  页30  中说“镜还空观,复学禅宗。居止杽院,合集同侣,多行头陀。”(注95)  除了以上实行林葬的长安地区的寺院僧人之外,《续高僧传》也有今山西地区僧人林葬的记录。蒲州(治...

    刘淑芬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013348103.html
  • 林葬----中古佛教露尸葬研究之一(三)

    于化度,信行行止,固又师之。凡所著述,皆委证笔。末从俗服,尚绝骄豪。自结徒侣,更立科纲,返道之宾,同所击赏。生自掣碑,具陈己德,死方镌勒,树于  塔所,即至相寺  页26  北岩之,前三碑峙列是也。(...其中还有作为林葬弃尸之所的“尸陀林”。  2.俗人  今日在宝山一共有十二个唐代俗人灰身塔或墓塔,除了两个年代不明者之外,其建造的时间从唐太宗贞观十九  页30  年(645),到唐高宗麟德元年(664...

    刘淑芬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013348104.html
  • 石室瘗窟——中古佛教露尸葬研究之二(1)

    终于墓丛。初不委之,村人怪不乞食,就看已卒,加(跏)趺如在。因合床殓于杜城窟中。[26]  杜城在长安城南,明德门之西。后来也有僧人葬于杜城窟中,可知杜城一带的地形是容易开凿窟室的。如唐贞观六年(六三二...,凿窟处之,仍施白塔。”[29]  白塔可能是指一种僧人墓塔,《高僧传》、《续高僧传》、《宋高僧传》中,记载了很多僧人去世后,弟子子信徒为他们建立白塔,其中有采取林葬、石室瘗葬或火葬者。[30]关于...

    刘淑芬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013348105.html
  • 石室瘗窟——中古佛教露尸葬研究之二(2)

    》,九六:二,二八~二九。  [25]:宋·赞宁撰、范祥雍点校,《宋高僧传》(北京,中华书局,一九八七),卷十七,〈唐金陵钟山元崇传〉,四一八。  [26]:《续高僧传》,卷二十六,感通下,〈隋京师...]:同前书,卷十三,义解九,〈唐京师定水寺释僧凤传〉,五二六下。  [30]:今仅列数例如下,如《高僧传》卷三,求那跋摩传,三四一中;《续高僧传》卷十八,〈隋西京慈门道场释本济传〉,五七八中;《宋高僧...

    刘淑芬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013448106.html
  • “满洲”与“文殊”的渊源及西藏政教思想中的领袖与佛菩萨(1)

    在乾隆即位之初,虽尽逐宫廷内的沙门,防止佛教干预政 事,但由于乃父雍正帝的调教,乾隆少年时代曾玩习禅宗,对 佛学是有根底的。 [ 注 26] 中年之后,政教事务接触...。[ 注 30] 寺中自地 ─────────────────────────── 注026:雍正晚年好在宫廷讲佛法, 曾召开“当今法会”,集 皇族大臣齐来...

    王俊中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013548108.html
  • 梁启超的学术思想:以墨子学为中心之分析(1)

    西方科学与技术的关系。  俞序除了强调《墨子》与“泰西机器”的关连,也注意到以墨子思想来补儒家之不足,以达到“安内而攘外”的效果。这一点则涉及诸子学的发展直接地促成儒家正统地位的动摇。[26]换言之,...而自成一家言。其务实际、贵力行也,实原本于北派之真精神,而其刻苦也过之;但其多言天鬼,颇及他界,肇创论法,渐阐哲理,力主兼爱,首倡平等,盖亦被南学之影响焉。[30]  他也谈到后来墨学分为兼爱、游侠与...

    黄克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013648110.html
  • 《佛顶尊胜陀罗尼经》与唐代尊胜经幢的建立----经幢研究之一(2)

    常山贞石志》(石刻史料新编第一辑第十八册),卷六,  并题名>,页30-31。  注91 《五台山》,26-67。  注92 《金石萃编》,卷113,页15,。  页168  之故,佛陀波利得以其在...

    刘淑芬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013848114.html
  • 天然函昰禅师的悟道因缘及其禅教并重的宗趣观

    )欣逢善缘   佛学认为福德和智慧是众生进入佛道之因,而善缘则是进入佛道之缘,对绝大众生来说,若无善缘接引,其福德只能停留于人天因果层面,其智慧更可能堕入邪见或外道见,遑论成就佛道。[26]事实上,...而阴助之。[30]这为初发心的禅师增添了巨大信心。崇祯十三年庚辰(1640),禅师决意脱俗,“本净公尚不羡世外,惟望其子成进士,闻报不胜悲愤,百方扰梗,师太阴沮之。”[31]本净公即禅师父亲,名昌位,...

    冯焕珍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0201481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