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相关内容3283篇,用时10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20世纪初期两岸汉族佛教的互动(3)

    33] 1880年~1947年  [34] 日僧觉随曾亲访太虚之事见《太虚大师全书》第29册(台北善导寺,1980,三版)页252~253。  [35] 334年~416年  [36] 1923年  [...佛教大会台湾代表归台》,载于《南瀛佛教会会报》第4卷第1号页34。  [187] 李世伟和王见川合撰的《日据时期台湾佛教的认同与选择──以中、台佛教交流为视角》一文说:“会后,台湾代表觉力法师邀请中国...

    江灿腾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85146394.html
  • 般若经的空义及其表现逻辑

         诸菩萨摩诃萨应如是生清净心:不应住色生心,       不应住声香味触法生心,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注34)     245页        菩萨应离一切相,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不应住...正』8.558上。“住于寂灭"的“住",亦是        虚说。         (注 33) 『大正』8.749上。         (注 34) 『大正』8.749下。抗塞以这无所住而生的心...

    吴汝钧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85746400.html
  • 往生净土的科学玄谈

    悟明心性的净宗行者都会在往生前遗留下类似「生则决定生,去则实不去」、「无生生彼土,不动一丝毫」[34] 等偈语的主要原因了。日本念佛人才市也曾说:「娑婆世界在这里,极乐世界也在这里,两者相距一眨眼。」...

    释如石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91546448.html
  • 試窺印順法師的思想大要(下)

    同註(3)),22頁)。 (32) 同上,132頁。 (33) 同上,133頁。 (34) 《契理契機之人間佛教》(同註(3)),32頁。又見其早 年...

    釋觀淨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92546472.html
  • 胡适《坛经》考

    印度诸祖与惠听本全同,所不同者只有两点: ’   (1)敦煌本的舍那婆斯(31),·此本作婆合斯多。   (2)敦煌本僧伽罗叉(33)与婆须密多‘(34),此本两人的次第互倒。证以宗密所记,敦煌本是误...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93446502.html
  • 中观根本慧论文句释宝鬘论(2)

    及我所执的瑜伽行者故。答曰:谁见(34)修无我执和无我所执的瑜伽行者有自性,谁就不能见真性,因为彼无我和无我所执的瑜伽行者,亦不是有自性故。若能灭尽对内外诸法执为我及我所的萨迦耶见,则『取』亦灭,取...无我』二字。   (34)见:计。   (35)殊胜所化:上根利智者。   (36)此处略去『为许刹那不变异的众生』十字。   (37)此处略去『为许刹那变异的众生」九字。   (38)此处...

    任杰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93546504.html
  • 从台湾万佛会谈佛教的社会参与

    援助个人与其社会环境的相互适应为目的的制度(注34)。佛教的福利性活动主要可以分成“物质”上的救渡与“精神”上的救渡(注35),目前物质上的救渡偏重在功德会形态的社会经济资源的再分配上,即以功德会的方式...),一六二~一七三页。 (注 34) 黄维宪,《变迁中台省寺庙的社会福利服务》(五南图书出版公司,一九九○),一○页。 (注 35) 杨惠南,〈台湾佛教现代化的省思〉(当代八十四期,一九九三),...

    郑志明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01146578.html
  • 中国禅宗在西藏(2)

    质变,是不可否认的事。 资料部份见页 33 ~ 34。 237 页 此中所云之“皇后没卢氏”,依戴密微氏及佐藤氏的研究,它是 Hbro bzah 的音译。她是墀松德赞的第三纪 Hbrobzah ...

    释慧严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01346583.html
  • 《起信论》与扶南大乘

    性寂”而不是“性觉”吗?又如《胜鬘经》说︰“如来藏空 性之智”;(注 33) 《大乘密严经》说︰“如来清净藏,亦 名无垢智”,(注 34) 那是更明显的“性觉”说了!《楞伽...卷11,页677上。 (注 34)《大正藏》卷16,页747上。 (注 35)《大正藏》卷16,页637中。 ...

    释印顺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01346584.html
  • 关河的三世学与河西的千佛思想

    随吉藏《法华玄论》卷二(大正34卷,页367下~377上)(注14)保留了朗公《法华经》注解的重要内容: “河西道朗对翻涅槃,其人亦著《法华统略》,明说法华经凡有五意,第四意云:为明法身真化不异,...题记,约十余行,唯最末行者: “□□□□□。释迦文佛。弥勒佛”(注34) 又〈炳灵寺石窟内容总录〉 169窟13号造像内谓残留有墨书题记“释加牟尼佛”“定光佛”。13号的位置即...

    赖鹏举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015465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