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相关内容3020篇,用时10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社会化,还是世俗化?——中国当代佛教发展的基本问题

    页。  [27] 李向平《宗教社会性及其表达》,见《中国当代宗教的社会学诠释》,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年,第37-77页。  [28] 引自杨曾文《人间佛教与现代城市文明建设》,《都市中的佛教》,宗教...

    李向平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4544055469.html
  • 诗话.话禅:解读《清诗话》中的诗禅交涉

    ”之说谈学诗:“学诗如学禅,慎勿参死句。纵横无不可,乃在欢喜处。”[37]而陆游之〈赠应秀才〉诗亦言:“我得茶山一转语,文章切忌参死句。”[38]正如钱钟书先生所言:  古人说诗,有曰:“不以辞害意”...【宋】绍隆等编:《圜悟佛果禅师语录》,卷,载《大正新修大藏经》,第47册,页778。  [37] 【宋】曾几:〈读吕居仁旧诗有怀其人〉,载《南宋群贤小集》,卷4。  [38] 【宋】陆游:〈赠应秀才〉...

    廖恒贤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4561255520.html
  • 近二十年大陆关于“人间佛教”的研究及有关理论问题的思考

    印顺如来藏思想研究》、李嶷《印顺法师佛学思想研究》二部博士论文,专题论文则有罗颢《印顺对大乘佛教的判说》[37]、郭朋《“印顺思想”――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佛学思想》[38]、圣凯《印顺法师的净土思想》[...,《法音》,1995年第4期。  [36] 郭朋:《印顺佛学思想研究》,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1年8月。  [37] 载《佛学研究》1998年号。  [38] 载《世界宗教研究》,2000年...

    董 平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4561455521.html
  • 原始佛教“无我”观念的探讨

    的形上实体的讲法,而是为了挽救日趋堕落的道德水准。这是原则问题。在这一点,佛教和同时代兴起的耆那教(Jainism)都有相同的意义(37)。因此,与其说原始佛教否认有“我”,不如说它是在某一层次之上...:“是故我不一向说此也。”   (37) 参看中村元著「原始佛教之思想”(上),页一四四以下。   (38) Mrs. C. Rhys Davids, The Birth of Indian ...

    霍韬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4564455537.html
  • 朝鲜民族佛教的形成及发展

    岁出家,从曹溪宗一禅(1488—1568)受戒,后到灵观(1485—1570)门下参禅。30岁经禅科考试,从大选升至教宗判事、禅宗判事。37岁舍职入山教授弟子。宣祖时一度因受诬告入狱,出狱后名声越来越高...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4571155552.html
  • 斯里兰卡和东南亚诸国佛教

    37个地方纳特(精灵)环绕,形成佛教与土著信仰结合的典范。他未能完成此项工程就死了。  阿奴律陀时期,缅甸佛教与斯里兰卡开始结下不解之缘。1067年,阿奴律陀应维阁耶巴护王一世的请求,向楞伽岛派去了...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4571455554.html
  • 论述唯识学三能变思想(1)

    ,果异因故。[37]  能招感异熟果报的因,叫异熟因(vipaka-hetu),它即一切善恶的有漏法。异熟因是异熟、能作、俱有、同类、相应、遍行六因之一。据《俱舍论》卷六所载,唯诸不善及善的有漏是异熟...

    宽昌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5034955697.html
  • 继承批判印顺法师的人间佛教思想

    大师、印顺法师、昭慧法师三人并列的“菩萨行谊”。[37]虽然太虚大师是近代“人生佛教”的首倡者,但他并不完全赞同印顺法师的“人间佛教”。[38]性广法师的书中也指出,印顺法师曾“评论太虚大师本于‘...当代实践》页二一八  [37] 释性广《人间佛教禅法及其当代实践》页三七六至三八三  [38] 例如太虚大师《再议〈印度之佛教〉》,收录于台北市正闻出版社一九九三年二月四版释印顺编《法海微波》页四。  ...

    温金柯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5035755702.html
  • 大乘经教育思想及其方法之研究

    ;众生具有佛性之智慧;令众生能‘觉悟’众生具有佛性之智慧;令众生能‘证入’众生具有佛性之智慧(注37)。   能知道、了解、觉悟,及证入的都是唯一的...瑞相,至页39,上,诸菩萨齐赞叹。(5)页549,上~中:“菩萨入地狱无罪垢……是故当知如来为烦恼种。”   (注37)同(注28),(1)页7~上...

    李志夫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5061855785.html
  • 从《华严经》<入法界品>一探佛教之“游行”义

    妙德守护诸城 甚深妙德自在音声法门 六、现前地   37 夜天 开敷树华 无量欢喜知足光明法门 七、远行地   38 夜天 愿勇光明守护众生 随应化觉悟众生长养善根法门 八、不动地   39 天神 ...

    释演祥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50803558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