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相关内容3020篇,用时10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日本净土宗简介

    体验的非公开书籍《三昧发得记》(建久九年一月一日至元久三年正月的记录)说,上人在撰写《选择集》的(建久九年一月一日开始)37天中,每日念佛七万遍,在称名念佛中亲眼看到了净土的圣相。上人的这种见佛是三昧中...

    杨笑天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5381557164.html
  • 宋濂与佛教

    存孝道,大雄氏所说大报恩七篇,皆言由孝而极其业,定岩而能行之矣。”(注37)称誉无尽灯禅师“天性尤孝谨,迎母童氏养山中,年九十四而终。”众人批评禅师不应将母氏接至寺中奉养,宋濂极力为之辩护。的确,...

    龚显宗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5390557218.html
  • 北京文物地点总汇--西城

    间、正殿3间带廊、后殿5间(3间吞廊)、东西配殿各3间。东院有殿三重,规模较西院略小,其西配殿即为西院之东配殿,一重殿3间,二重殿3间,东厢房3间,三重殿5间。全寺共有古建房屋37间。有3通石碑砌筑墙...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5391857235.html
  • 止于至善:朱熹对《大学》阐释的一个向度

    为人之所以分,不可不察也。(《或问》) 又曰: 不是要格那物来长我聪明见识了,方去理会,自是不得不理会。(《语类》,卷15第37条) 致知,不是知那人不知底道理,只是人面前底。且如义利两件,昨日虽看义...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5392557242.html
  • 汉月之禅法与教学特色

    悟处。[37]  汉月对于此一参究态度的重视,是因为自己的真确心得使然。故特别恳切的勉励学人,必须悟后起修,一勘再勘,直至脚立不败之地始得:  今人称悟,或恐悟不尽。所以千悟万悟,悟不怕多。又恐无师承,...》页146。  [37])  《语录》页63。  [38])  《语录》页139。  [39])  《语录》页54。  [40])  《语录》页142。  [41])  《语录》页63。  [42])...

    释见一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5394157260.html
  • 紫柏真可的经教思想

    与师承的教授而达到目的的。真可毕竟是一个重视参禅悟性的禅者,他要人将相宗视为话头,以起疑情,进而参究不已;俟忽然的悟入后,不须少检,唯识之学便能自然明了。这自然与相宗的立场完全的不同。(注[37])就...

    范佳玲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5394757267.html
  • 大乘禅波罗蜜‘止观法要’之抉择── 新世纪的新禅学刍议

    发展的时序,来说明佛教中大、小,空、有思想的沿革;故其五期 [37] 三类的判教理论架构,就加入了思想产生的时间考量。  然而大乘佛教对于声闻佛教的态度,无论是智者大师的‘同时说’,或印顺导师的‘前后说...顺导师:《佛法概论》,【妙云集】中编一,页二四一。   [36] 如《发智论》、《毗婆娑论》等。   [37] 此五期分类是:‘一、声闻为本之解脱同归;二、菩萨倾向之声闻分流;三、菩萨为本之大小兼畅;...

    性广法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5433257494.html
  • 印顺导师对变质禅法之批判及对禅宗之肯定

      一、对于定慧名义,采取别出心裁的解释。如说:‘此法门中,一切无碍:外于一切境界上念不起为坐,见本性不乱为禅。何名为禅定?外离相曰禅,内不乱曰定。’[37]  二、在定慧的分合上,采取定慧综合的立场...

    释性广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5433357495.html
  • 藏族“卍”(卐)符号的来源及其象征

    地区的服装也锈有“卐”符号。据说人的一生中,逢13岁、25岁、37岁、49岁等都是“恶年”(灾年),穿上锈有这样图案的衣裳,可以驱邪消灾;如果是哪位妇女的本命年,那就更不会忘记在背上绣“卐”符号,以祈求...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5433757501.html
  • 印度早期佛塔信仰的形成与流变

    ,或在这一场所植树作为标志。37梵文词典中也提到caitya与Citq的关系,并且说是遗骨上的建筑物。38义净在《南海寄归内法传》中也提到当世尊圆寂之后,许多人与神并聚,以众香木为柴而层层积叠,这样的...PP.37-116.与此相类似的研究还有Sushila Pant, The Origin & Developent of st[pa Architecture in India ....

    湛如法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54429575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