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相关内容5013篇,用时10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大足宝顶始祖元亮晓山考

    23]穆宗在位时,天灾不断,战争不停,不见有敕赐佛教之举。佛教典籍中也无这方面的记录。如果是蜀王,则不可能有“敕赐”二字,因之此“敕赐”二字或许就是指的元亮被诏人京城住报恩之事,或许是他回宝顶时受到...19]释鉴稽古略续集[M].归安杏溪蘧庵比丘大闻、幻轮汇编,蘧庵居士、严尔珪校梓.  [20]明史[M].卷一一七,列传,第五.  [23]明史[M].卷一九,本纪,一九.  [24]五灯全书[M].卷...

    黄夏年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5221656299.html
  • 生活中的七觉支

    渴爱”牵引心意,起惑造业,长久于有漏的“三界”生死流转,不知“四圣谛”,不能究竟离苦。可是,《杂阿含23经》如是说:“于此识身及外境界一切相,无有我、我所见、我慢使系著者,比丘!是名断爱欲,转去诸结,... 圆满明、解脱;[22] 《杂阿含810经》指出:安那般那念→ 四念处→ 七觉支→ 明、解脱满足。[23] 以持戒清净,随念息安定内心,修习四念处法门为基础,操作七觉支可以完成三明及心解脱、慧解脱。...

    杨郁文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5250756394.html
  • 论康藏的历史关系

    ,藉索军费赖在瞻对(新龙)不走,清廷以“瞻对一地属川属藏俱我国土”,将瞻对赏给西藏管理,令达赖派堪布来此“建庙焚修,化导番众”。[23]但随着清廷管理力量的削弱,西藏地方政府竟以瞻对为“桥头堡”,蚕食...》,中华书局,第1142页。  [21]《明实录藏族史料》,拉萨:西藏人民社1982年版,第1017页。  [22]《明史》,中华书局,卷三三○,第1762页。  [23]《清实录·穆宗实录》,卷...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5260256420.html
  • 佛教戒律与中古家庭伦理

    释者修心之教,故谓之内典也。蚩蚩生民,岂越于身心哉。非吾二教,何以化之乎?嘻!儒呼,释呼,其共为表里呼!”[23] 可见,佛教融合、吸收和发挥儒家伦理,具有十分理性的明确目的。  (二)二十四孝的编纂...《中庸子传》。  [23] 智圆《闲居篇》卷十九《中庸子传》。  [24]现在见到的所谓《宋刻孝经附二十四孝图说》(天津古籍出版社1987年影印本),其实是乾隆内府藏本,据《二十四孝图》所附题跋,知是...

    张国刚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5263356433.html
  • 试诠‘印顺法师的三宝观’

    入金刚定。尔时,毗卢遮那如来观见是已,至菩提树金刚道场,示现无数化佛,遍满虚空犹如微尘,各共同声告菩萨言:善男子,云何不求成佛之法?菩萨闻已,虔恭合掌,白佛言:我今未知成佛之法,唯愿慈悲示菩提路[23...依“十地品”说,是与印度的大自在天,同住色究竟天而成佛的。  [23]大正18,p.273  [24]《佛在人间》p.14 ~ 15  [25]大正49,p15.2~15.3  [26]《增一阿含》‘...

    海全法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5285356555.html
  • 出世与入世的生命实践─佛光山僧众的生命经验

    解决伦理的问题. 13  四、以出世道解决生活的问题. 16  第二节 佛教对生命的定义. 20  一、物质的生命. 21  二、人类的心智:八识. 22  三、业力是形成生命的因素. 23  第三节 ...佛教:其思想与生活》,(释见憨、陈信宪译),嘉义:  香光书乡。  水野弘元(2000),〈佛教教理研究:水野弘元著作选集?二〉,《中华佛学研究所  论丛》第23册(释惠敏译),台北:法鼓文化。  ...

    邹秉芳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5303256666.html
  • 天台十乘观法的理观和事行

    见法性,19、 还名20、 为障,21、 再当推破。便观此中道观智巧,22、 待谁而23、 有?为待于智?为待无智?为待亦有智亦无智?为待非有智非无智?用这四句推破,24、 即同25、 前相续假中所说...无事忏,辄望佛印,希利规名;若(如是希求)佛印者,无有是处。若理观无间,借事丰蔽,真实心忏,印有是处。[23]   理观和事忏的结合修习,也是制订天台众多忏仪的基准,天台止观实践法门多是以理事双运...

    心 皓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5315656762.html
  • 噶举派“大手印”与“那洛六法”

    “亡诸执计安住无生境,凡所显现即是自心法”。[23]境(幻象)为心所生,为心所示现,离开示现境之心,则一切境(幻象)并不实存。如萨惹哈说:“一切皆由心生起”。承袭了大乘般若诸经的思想。如《心经》说:“...源流》刘译本。  [13][25][33][39][42][45][48][50]桑杰坚赞著《玛尔巴译师传》,张天锁、申新泰等先生汉译稿。  [14][15][21][23][26]引自胡之真先生著《...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5320556773.html
  • 本觉思想与东亚佛教传统现代性症候

    突破这究极的二律背反的人”。[23]阿部正雄更是将铃木“非”的逻辑发展为“超”的思维,在他看来,“日本禅”不仅超越西方,而且提升了东方,这种非思量、非实体、非人类中心主义的禅哲学不仅可以和尼采、怀特海...21] 铃木大拙:《禅风禅骨》,耿仁秋译,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1989年,页254。  [22] 铃木大拙:《禅风禅骨》,耿仁秋译,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1989年,页246。  [23] 吴汝均编译...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5350156966.html
  • 读《敦煌诗集残卷辑考》札记

    七言诗71首(包括残诗);存曲词23首:[归去来]8首,[入山学]、[山中乐]、[出深山]各5首;总计存诗及曲词94首(包括残诗)。如第四首《虚空以为屋宅》(拟题)诗云:  虚空以为屋宅,亦无南北东西...六根□然一世□ 20 。七根贪□多五欲 21 ,八根一生为因从 22 。九根命似当风烛 23,十根死死不流残 24 。  辑考所录《十根》诗,疏误失校甚多,兹据P2831、P2130、果041(北...

    张锡厚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53523569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