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颠问:古人道“道有道无,二谤”,请师除。师曰:正无一物,除个什么?[34]
师索大颠曰:并却咽喉唇吻,速道将来。对曰:无这个。师曰:若与摩,则你得入门也[35]
“道有道无,二谤...
张国一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250651411.html
-
258上。
[34] 《高丽藏》册45,页258上~中。
[35] 《高丽藏》册45,页258中。
[36] 据《祖堂集》记载,希迁是读了僧肇〈涅槃无名论〉之“览万像以成己者,其唯...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250651412.html
-
ldquo;人间福报”33一一的成立,以及分布在美国、澳洲、巴西、阿根廷、德国、法国、亚洲等“国际翻译中心”34所从事的数十种外语翻译佛学著作,四十余年来为佛教留下...报,成立于2000年四月一日,是为综合性日报,以每日发行四大张,批露世界各地文化、教育、财经、政治的讯息,并揭发社会各层面良善的角落,期望以一份清新干净的媒体报导,影响民众良善的风气。
34 ...
释觉培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252351445.html
-
。今诸学戒上座等,设斋请法,为祈戒根清净,且道即今庆赞一句作恁么道?良久云:清净本然,周遍法界。[34]
这是虚云法师用六祖慧能禅宗自性佛和自性戒的理论来宣讲佛法。他说佛祖慈悲,以应身、法身、报...成道业等,即观想藉由食物使食久住,藉由寿命的相续而成慧命,修三学以伏灭烦恼。以此五观故,斋堂又称五观堂。
[34] 《虚云法汇》。
[35]《坛经》云:襄阳高氏子,年十三,自玉泉来参礼。师曰:...
黄夏年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254051475.html
-
改名为“师子正宗禅寺”。[34] 至治二年(1322年),明本已届六十高龄,由于杭州径山寺院住持一职悬空,所以行宣政院欲强迫他去主持,然而明本始终没应命,反而到中佳山上去结茅蓬。此山位于天目山西峰...〉(《碛砂藏》册37,页510下2-9)。 [33] 参〈中峰行录〉(《碛砂藏》册37,页510下9-25)。 [34] 参〈中峰行录〉(《碛砂藏》册37,页511上2-7)。 [...
释有晃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260551523.html
-
对有宗的批判与融摄,概念的执定并不脱离于本体的纵贯创生。[34] 林安梧认为此一融摄空有之体用哲学为一从本源的存有到存有的开展在到概念的执定之存有三态之存有学, 林氏以“存有三态”论述了熊十力之体用论... 林安梧,《存有、意识与实践》,第六章 <从平铺的真如到纵贯的创生是熊十力:对空宗的批判和融摄>。 [34] 林安梧,《存有、 意识与实践》,第七章 <从横面的执取到纵贯的创生: 对有宗的批判与融摄...
赖贤宗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263951601.html
-
那么是否能在二乘和外道的主张之外,另有特别的看法呢?况且,僧肇论中明明说“谈真有不迁之称,导俗有流动之说”,德清却判定“俗物不迁,不当以真冤之”,显然是误判。 他讽刺德清的骑墙说法(注34) ,...和思想模式,前节已讨过,至于幻有的观点又如何呢? 据目前收在。《嘉兴藏》的资料来看(注34) ,在《龙幻有禅师语录》的卷十二,是《驳语》;卷十三则包括《性住释》和《物不迁题旨》二种,皆为重要著作...
江灿腾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265051616.html
-
,美衣丰食,一无所事,亦不受戒,亦不 读经,凡佛教中事,一切不知,或能粗知文字书画,与俗士游 ,则光头秃顶,虽居塔庙,不与佛教徒数者也(注34)。
从以上文证,可以肯定:... 5。引文中的“先天”、“无为”应该是斋教的两 个流派。
(注33)引见:洪启嵩、黄启霖主编,《太虚文集》,台北:文殊出版 社,1987,页76。
(注34)同前书,页77。
...
杨惠南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265151618.html
-
与释迦的生辰亦为争辩的焦点,结果“以儒教为先,道教为次,佛教为后”,下令废绝佛道二教(注34)。 综合前述,佛教何时传华的历史问题,在三教教徒论争中形成了关涉“道”之优劣的压力,再通过王权对佛教...
阮忠仁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265251619.html
-
利彼忘躯。若必使大化流传,能洗悟蒙俗。虽复身当炉镬,苦而无恨。”[34] 只有在《高僧传》中,我们才能读到这段既包含鼓励,又有严肃警示的对话。这个可以断定是虚构的场景更像是慧皎的一个杜撰,也正因如此...
陆扬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2653516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