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相关内容2997篇,用时12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十善业道是菩萨戒的共轨论

    邪行、饮酒,称为五学处;南传的《譬喻经》说把握三归,守持五戒,于佛心起信乐,而得灭苦。(注26)五戒有种种名称,但在这些古经典中,尚未发现十善之名,唯于南传《法句经》,及《如是语经》,均已说到...为正?谓人、天、涅槃。何等为正道?谓不杀生、不盗、不邪、不妄语、不两舌、不恶口、不绮语、无贪、无恚、正见。(注30)  由此可知,从五戒出十善,十善是世间、出世间的五乘共法,八正道是解脱法。行十善而有...

    释圣严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261460068.html
  • 初探菩萨修习禅定不生长寿天的善巧方便

    说到阿那含圣者生到长寿天不属于“难”,这是由于圣者会在彼处得涅槃。此外在《瑜伽师地论》卷26,大正30,425a29~b5亦提到有阿那含圣者生到初禅天,命终后展转投生到上处,甚至生在色究竟天,或到非想...26]  引文中说到,生在无色界的圣者不属于无暇(难),无暇主要是针对凡夫而说[27],因为凡夫没足够的正见或德本修习圣道,所以是无暇。说欲界天是无暇也须要分别说[28],不能一概认为凡生到欲界天都是...

    释真昊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282560179.html
  • 《永嘉证道歌》原作者溯源并歌文比较

    第一祖融大师新塔记》,[25] 它写道达摩为第廿五代;在独孤及 772 年的《舒州山谷寺觉寂塔隋故镜智禅师碑铭》(三祖僧璨)文中,[26] 它却指达摩为第廿六代。  (3)有关廿九代说,见于李华作《故左...无论何种说法,廿八代说的产生,最起码是在 730 年以后的事;[30] 同时,假若神会的「显宗记」也可以算作一份的证据的话,那更可能的推测是 745~750 年之间或以后才有的事,因此死于 713 年...

    陈盛港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283160186.html
  • 对劳思光先生道佛诠释的方法论反省

    皆为以心性论旨为价值活动之终极完成,于是中国大乘佛学成了一强势的心性论式的价值哲学,而足以令儒学起而因应之[26],佛教之优点即在中国三宗对于主体性的把握之准确,而返归印度的唯识学说则始终不能将主体性...一理境非一人也[30],然而成佛自是人在成佛,解说成佛后是一人?还是一法身?还是一遍在法界之存有者?等问题都是重要的哲学问题,此即应挑出宇宙论及本体论的哲学基本问题以为研究进路的补救。  因此问题的...

    杜保瑞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313160329.html
  • 十二月的佛陀——妙语收录集(1)

    ?   24、一切现象皆是我们的牢狱。(慧律禅师)   25、大地最卑贱,万物依之而生。   26、时间总会过去的,让时间流走你的烦恼。   27、想到对岸去,就不能只沿著岸边跑。 (慧律禅师)   ...猛兽只破身,而恶友则破心。   29、金制的马衔,并不能使马更优秀。   30、愚蠢的人,既冥索未来又追悔过去,就像碧绿的芦苇在骄阳中被割断一般,一下子枯萎了。   31、只有智慧的耳朵,才能听出超越...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313260330.html
  • 《楞严百伪》辨义

    如是也。  26、经云:“坐祗陀林,遍观林渠,前对恒河。”按祗陀之距恒河,在三百里以外,坐于林中云何观见?此由不明印度山川形势,妄为之说。其伪二十六。  ————上述断章取义、拘泥不化。《楞严》:“今汝...妙明,不动周圆,妙真如性。”天竺及汉语之重复,常见于佛经中,非干真伪。六入之与十二处,言辞重点,毕竟不同。辨语气,则“六入”与“五阴”比对,“十二处”与“十八界”比对,意有转折。  30、经于十八界中...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324960385.html
  • 悲愿弥陀佛唯心净土机

    折摄二门,不出众生心性。顺众生求离苦之心,故佛说厌离娑婆。顺众生求得乐之心,故佛说欣往西方。又,佛说厌舍,意在令众生知苦断集。佛说欣取,意在令众生修道证灭。                p-26  ...色身病苦之时,我不得自在。我虽不欲病苦,而病苦却加之于我。既然“它加之于我”,而我不得自在,可知色阴之身无我。若果有我,“我”应自在。                    p-30   以此类推,忧喜...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325260388.html
  • 龙树中观学中几个核心问题之探究

    二者一体即是“空”,“空”即是“中道”。   三、缘起、空、中道与二谛   《中论》说:“诸佛依二谛,为众生说法:一以世俗谛,二第一义谛。若人不能知,分别于二谛,则于深佛法,不知真实义。”[26]“...不常。业果报不失,是名佛所说。”[30]相反,讲业果如幻如化,无有真实,这是就胜义谛而说的,是为了众生执“有”忘“空”而开设的,故《中论》说:“诸业本不生,以无定性故;诸业亦不灭,以其不生故……诸烦恼及...

    张化蒙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332860425.html
  • 《起信论裂网疏》思想探微

    如来藏者,是约生灭门中,隐名如来藏显名法身故也。然法身与如来藏,虽有二名,终无二体,故不惟显名法身之时,具足无量无边功德,即正在隐名如来藏时,本来具足无量无边功德也。"26如来藏是就众生本来具足无量..."之关系,已不是《起信论》真心系所讲的真心体与真心用之关系,而是指真如理性与生灭事法之关系。这种关系体现了不变与随缘之相即不二,也即"随缘不变,即生灭心名真如门;不变随缘,即此真如心名生灭门。"30对...

    单正齐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335260449.html
  • 承远与南岳佛教

    众僧怪而问故,三藏曰:吾视迦利底迦星合时,来正当日结夏耳。迦利底迦星即火星也。由是缁林耸叹,与圣人合符。梵僧长老尚多,初至长安,和尚修谒膜拜,方半多,公喜曰:尔非真耶!留之座隅,密付心要。[26]  ...所有要文,撰为《调伏藏》十卷,兼自注解”。[30]《调伏藏》,《旧唐书》一行本传亦作十卷,题名《摄调伏藏》。日本安然《诸阿闍梨真言密教部类总录》著录十卷[31],所以《宋高僧传》作六十卷,其“六”字当...

    圣 凯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3355604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