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相关内容3532篇,用时10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圣空法师著:清世宗与佛教(2)

    80][33] 虽然此国策的制定一方面反应满族积极汉化的情形,同时也反应出中国佛教的重要性远不如儒家思想,此时的清王朝,已不同在关外时期或初入关之始,须藉助宗教的力量稳定民心、巩固政权,更显现出清朝...、《中华佛学百科全书》,在这部分则只是轻描淡写,不置可否。  [33][33] 孟森《清代史》,台北:正中书局,1962,页257。对于孟森的批判,近来已有人提出不同的看法──陈肇璧在其硕士论文《雍正...

    圣空法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170250295.html
  • 人间佛教的内在精神和发展趋向

    都是做的他所说的“辨异”的工作[33],对于他与太虚一脉相承的思想反而说得不多;这正如太虚一生多强调“融贯”,融旧成份太多,掩盖了创新,致使他所说的真正...] 江灿腾:《人间净土的追寻――中国近世佛教思想研究》,第223页。   [33] 印顺针对一些学者认为他与太虚思想有分歧,表达了自己的意见,他说了几点:一、大师是峰峦万状,而我只能孤峰独拔;二、...

    张华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180650435.html
  • 从天台圆教之建立试论圆教止观的实践(1)

    证偏真涅槃,正化二乘,傍化菩萨[32] 。   又云:   令修体空观,阴、界、入皆如幻化,当体不可得。出分段生死,证真谛涅槃,正化菩萨,傍化二乘[33] 。   依上来的引文可知,正由于藏、通二教人...

    释法藏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184150524.html
  • 《中论》之缘起论

    诸法的胜义自性。但空在《般若经》中有著双关的意义,除了代表诸法实相外,也有虚妄不实之义33。从胜义的立义而言,则一切诸法当然皆是虚妄不实,没有自体实性的存在,故《般若经》也说到了:“诸法合和生故无自性”...不从无常、苦入手,而直从空、无相、无愿等入门,这是“大乘佛法”──‘般若经’的特色”。  33 《空之探究》p.174~178参阅。  34 《大品般若》卷7(大正8. 269a),卷21(大正8. ...

    释如源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185950558.html
  • 心念与业报(上)

    有者,能满非引,势力劣故。”[5]   《杂阿含经》卷33(930经),大正2,237b~c:“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迦毗罗卫国尼拘律园中。尔时、释氏摩诃男,来诣佛所,稽首礼足,退坐一面。白佛言:“世尊...

    释厚观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204550827.html
  • 僧制建设的现代启示

    部执异同的一点。第三、是关于戒律的整体性的,即大小乘的戒律如何贯通得其统一。这三个问题互相联系,可以依次解决。”[33]吕先生所提出的三个问题,实际亦是当时佛教教制建设中所遭遇的困惑以及突破口。今天...》,43页。法鼓文化事业股份有限公司出版,1998年12月。  [32] 《太虚集》,406页,黄夏年主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5年12月。  [33] 吕澂《律学重光的先决问题》,《法音》,...

    金玉良缘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205450848.html
  • 试析般若中观与《维摩诘经》中的双重否定

    的问与答,展开了31个双重否定的命题。  经中此品涉及的菩萨有33位,首先是维摩诘居士提出问题:  “云何菩萨入不二法门(什么才是菩萨入不二法门的路径)?”   问题之后,共有31位菩萨对此问进行回答...

    释青平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205650855.html
  • 试析“无我”在现代语义上的确切含义

    无我。无我者是空。空者彼非我有。我非彼有。我之教诫其义如是。尼健子报曰。我不乐闻此义。所以然者。如我所解义。色者是常。世尊告曰。汝今且专心意思惟妙理。然后说之。”(注33)  在《增壹阿含经卷第三十五...含经卷第十六  注32:大正2:No.125-24/678c:增壹阿含经卷第二十四  注33:大正2:No.125-30/715c:增壹阿含经卷第三十  注34:大正2:No.125-35/745c:...

    释青平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205750857.html
  • 见月戒律思想研究

    就只好"不违古本,别出新型" 32了。  见月对戒律的这一理性态度是有其渊源的。如他在《毗尼止持会集》中说:“律分众部,起自异执;哲人弘范,理合融收。”33这表明他持有融合理念。他还指出,依《舍利弗问...63册,514页。  32 圣严:《明末中国的戒律复兴》,载《从传统到现代——佛教伦理与现代社会》, 154页。  33 《卍续藏经》,61册,649页上。  34 《卍续藏经》,61册,649页上。...

    温金玉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210350873.html
  • 敦煌写卷所揭弥勒禅之初探

    要想证得真如,必须舍离凡夫之分别智,依无分别智方可。[33]无分别智,也称无分别心、无分别慧,指离主观、客观相,平等地运作的智慧。也是超越概念式思维的真实观智。玄奘在回答唐太宗问“未知先代所翻文义具不”...》第31卷第703页上。 [32] 见元魏/瞿昙般若流支译《正法念处经》卷五,《大正藏》第17卷第25页中。 [33] 唐/义净译《金光明最胜王经·分别三身品第三》卷第二云:“声闻独觉已出三界...

    宗舜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2142509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