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相关内容3802篇,用时10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人间佛教对全民教育的影响

    了丰富的文化资产。   除此外,自一九六五年创办佛教丛林学院35至今,佛光山培养上千位佛教青年加入弘法的行列,如今散布在全球各地,或投入文化编辑工作,或担任教育弘法,或从事慈善救济工作,一千两百...35 佛教丛林学院乃佛光山教育青年,培养佛教人才的摇蓝。在佛光山教育院的三大系统中(僧伽教育、信众教育、社会教育),隶属于“僧伽教育”,目前海内外包括南非、澳洲雪梨、香港、...

    释觉培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252351445.html
  • 元代中峰明本之禅学思想与禅法略探

    [35]  至治三年(1323年)春天某日,明本自叙其出家始末,说是“六旬幻迹”,似乎已有去世之意。至八月十三日,明本手书遗别外护,并作偈颂遗别法嘱故旧。八月十四日早晨,明本起身后,再次作偈辞别大众:...35] 参〈中峰行录〉(《碛砂藏》册37,页511上13-19)。  [36] 参〈中峰行录〉(《碛砂藏》册37,页511下12-16)。  [37] 参〈法云塔铭〉(《碛砂藏》册37...

    释有晃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260551523.html
  • 从“天台教观”论“代众生忏悔”之思想与实践

    献中,将专为物类忏悔之仪轨加以组织化者,并不多见[35], 而自北宋之后,由于对放生、施食等日愈重视,因此在法会仪轨中加入代傍类众生忏悔亦愈普遍[36], 此应可追溯是受到遵式大师对忏悔法门推广的影响...放生慈济法门〉,《卍续藏》册101,页233b。   [34] 《金园集》卷中〈放生慈济法门〉,《卍续藏》册101,页234b。   [35] 自北宋之前,纯为他道众生忏悔之具体记载有唐...

    释大拙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260651525.html
  • 尼采对佛教的批评及两者形上思想之比较

    ------------  [3] 9[35]; KSA 12, S. 350-352. 本段引文为理解尼采虚无主义此一概念的重要依据,且不易得到洽切之理解,翻译亦颇费力。译文部分并感谢林远泽君提供...------------------------  [30] 《大林奥义书》第四编三之三十,转引自汤用彤,《印度哲学史略》上卷(台北佛光文化事业有限公司,民国90年4月初版),页35。  [31] ...

    刘沧龙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263851600.html
  • 熊十力的体用论的基本结构与平章儒佛

    哲学之进于传统哲学, 乃是为了补强传统儒家心性之学之下列两点弱点:[35] (1) “存有之转折及执定的可能”在传统儒学中为较弱的一环,及 (2)“概念之执取之完成”在传统儒学中很少被说明。 林安梧...>。  [35] 林安梧,《存有、 意识与实践》,页 138,“从“存有”的根源─‘X’”(境识俱泯)到“存有的根源之如如开展”(境识俱分而未起),到“存有的执定”(境识俱起而分立) 这是三个不同的...

    赖贤宗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263951601.html
  • 晚明〈物不迁论〉的诤辩研究─诸家的意见与空印镇澄的答辩(1)

    心尚无,多触言以宾无。故得其言,必得其心,因迹以见其本也(注35) 。”意即僧肇之言无他,乃其心意之所现。镇澄又说,德清所判的僧肇“俗物不迁”,难道也非“肇公之心”吗?假如是“肇公之心”,镇澄认为他...。而镇澄方面,仅早期的一篇〈答幻有禅师〉而已。因此,我们的重点,势必仅著重在幻有著作的探讨。另一值得注意的资料,是关于一幻道人的〈性住释引〉(注35) ,不但说明他和镇澄曾有同参笑严德宝的道谊,同时也...

    江灿腾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265051616.html
  • 当代台湾佛教“出世”性格的分析

    显而易见的。 就第(一)点来说,《佛说阿弥陀经》一方面说此娑婆世界是一“五浊恶世”(注35),二方面又极尽能事地描述西方净土的清净美妙(注36)。另外,《佛说无量寿经》卷下,除了一方面盛赞西方净土的“...台湾民俗》等书,则称斋教源自禅宗之临济 宗。但是,郑志明,〈台湾斋教的渊源及流变〉,《台湾民间 宗教论集》,台北:学生书局,1984,页35-61 ,却认为斋教 乃由明末...

    杨惠南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265151618.html
  • 从《历代三宝记》论费长房的史学特质及意义(1)

    及观察,仍然可以证明他已吸收了各种经验。(一)南朝方面:他见过僧祐(445-518A.D.) 的《弘明集》,而该书收录了南朝三教论争的许多重要文献(注35)。(二)北朝方面:对于北魏...

    阮忠仁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265251619.html
  • 从《历代三宝记》论费长房的史学特质及意义(2)

    3035。(注34)《续高僧传》,大正50,23/628B;《广弘明集》,大正52, 8/136A,144C-146A;谦田茂雄,《前引书》,第 3卷,页433 -446。(注35)《...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265251620.html
  • 解读《鸠摩罗什传》:兼谈中国中古早期的佛教文化与史学(1)

    慧皎和南朝佛教界的许多人也会了解到,在鸠摩罗什的时代,龟兹就已经有一个庞大的僧尼群体存在。[35]但这些都不足以解释耆婆这种形象的出现,因为在现存的印度与中国的早期佛教著述中,似乎并没有像慧皎对耆婆这样...

    陆扬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2653516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