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天台实相论の研究》一书中就曾就《觉意三昧》的“证相门”之中所指出的“能知空故,过凡夫地。知不空故,过声闻地。若不住空,不住不空,名为中道”,[32]新田雅章指出,这三者“‘空’、‘不空’、‘不住不空...自《释摩诃般若波罗蜜经觉意三昧》此处所说。 [32] 智顗,《释摩诃般若波罗蜜经觉意三昧》,大正藏第四十六卷,627a。 [33] 参见新田雅章《天台实相论の研究》,京都,平乐寺,1987,页...
赖贤宗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233359901.html
-
”[32] 可见,在《起信论》看来,“心静”则“净”,“心动”则“染”。同时,“心静”既是“觉”的原因,也是“觉”的结果,而“心动”则是“无明”使然。 其次,本觉思想中的“会通圆融”结构,在一定程度上...高振农校释,中华书局1992年版,第27页。另见《大正藏》第32卷,576页中。[③] 《大乘起信论校释》第44页。[④] 《大乘起信论校释》第16页。[⑤] 《大乘起信论校释》第25页。[⑥] 吕澂...
唐忠毛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235259917.html
-
無始來,無次第佛。」(32)──黃檗的話,使我人在文獻上證明南禪的「頓悟」說,確實是建立在「眾生本來是佛」的理論基礎之上。也許,正如上文所說,黃檗的「眾生本來是佛」說,是建立在唯心論的「理論」基礎之上,...
楊惠南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235959924.html
-
弟子“常常念佛”作为结语的。他说: 总而言之,上师的经验、我的信仰是:“念佛是很重要的,念佛是很好的。人常常念佛,会慢慢相信佛;人常常念佛,也会慢慢皈依佛。”[32] 十、现代净土宗要义之六:功课...:P5-6。 [31] 《这辈子最幸福的事》第3课“现在学佛,不早也不晚”(1993年5月8日讲),讲义L3:P8。 [32] 《这辈子最幸福的事》第7课“这辈子最幸福的事”(1993年8月28日...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240359929.html
-
不是佛教而表现了吠檀多主义的思想[32]。Wieger 的这一观念获得许多西方学者的认同。如 Henri Dore 就把中国禅视为「中国吠檀多主义的一个学派」;Jesuit Henri Bernad ...
龚隽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241659943.html
-
觉得明远很幸福,什么都不懂、不管,只念佛。现在念到有信心了,得现法乐住,不会烦恼了。会烦恼也没关系,烦恼就念佛。心情好也念佛,心情不好也念佛,都念佛,只是念佛。[32] 李老师指出,在所有教导的行门...7] 《2003年上师开示净土课程》,第7课(2),2003年6月11日,第32页。 [8] 李老师在2003年净土九讲中提到自己的净土著述文章,如1992年3月写的〈皈依弥陀〉(P.33)、...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242059949.html
-
宗彼此间或佛教与儒道间的既相斥又相融。首先是禅宗与天台为达摩门下三人得法深浅之批判[32],和西天是二十四祖或二十八祖之“法统”世系主张不同所引起的激烈论争[33],及儒家继唐韩愈<原道>的排佛思想之后...
释印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244159972.html
-
] 同上,第32页。 [3] 同上,第41—42页。 [4] 同上,第208页。 [5] 同上。 [6] 来果:《来果禅师语录》,上海佛学书局,第2页。 [7] 同上。 [8]...
温金玉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250159986.html
-
仁大恶精类和大众普通粗类。前者精类分别由“清明灵秀之正气”[29]和“残忍乖僻之邪气”[30]化合生成,而后者则由普通的正气[31]和普通的邪气[32]所生成。除了上述四气之外,书中认为,还有“清明...气”。 [32] 简称为“普邪”或“f气”。 [33] 简称为“余秀”或“c气”。 [34] 简称为“余邪”或“d气”。 [35] 简称为“普秀余”或“g气”。 [36] 简称为“普邪余”或...
Ming Li(博士)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251360000.html
-
中周密圆熟的现象学方法的时候,不能忘记在这之前已经有了长达两千年的学问累积。而对于以寂静涅磐为旨归的佛学而言,一切有部观待法相的禅定则仍然未达究竟――即使到了意识层面空无一物的无想定32之时,下意识的...
陈强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251660002.html